-
南京市居民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南京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癌症科普宣教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9-12月在南京12个区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方法随机抽取15~69岁且在南京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利用《中国居民癌症防治素养调查量表》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研究对象共纳入3985人,其中男性1756人(44.07%),主城区居民 2029 人(50.92%),15~35 岁、36~45 岁和 46~69 岁者分别占比:37.39%、28.23%和34.38%.癌症防治核心知识中癌症认知、预防、早诊早治、管理、康复5个维度知晓率均达到70.00%.南京市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0.18%,女性高于男性(82.59%vs.77.11%);主城区居民高于非主城区居民(82.11%vs.78.1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其他民族(OR=0.468,95%CI:0.244~0.898)、初中/高中(OR=1.500,95%CI:1.164~1.932)、大专及以上(OR=2.115,95%CI:1.583~2.825)、机关/事业单位(OR=2.243,95%CI:1.782~2.824)、企业/商业人员(OR=1.477,95%CI:1.173~1.860)、已婚(OR=1.568,95%CI:1.255~1.960)、自评健康状况差(OR=0.342,95%CI:0.195~0.601)、以前吸烟(OR=1.874,95%CI:1.314~2.672)、从不吸烟(OR=1.719,95%CI:1.440~2.051)、无癌症家族史(OR=0.773,95%CI:0.660~0.906)是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南京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0.18%,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2022年70.00%的目标值,今后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南京居民癌症核心知识知晓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共病与生存质量、社会支持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调查及分析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现状,识别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身心共患疾病的人群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与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的关联.方法 对深圳市坪山区2个街道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已建档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自编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氏抑郁量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调查,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抑郁症状与生存质量及家庭支持的关联.结果 抑郁症状筛查率为42.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HbA1c≥7 mmol/L、FPG≥8.6 mmol/L、职业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及≥4000元、吸烟、糖尿病病程10~20年的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抑郁症状.生存质量好(DSQL评分,OR=0.832)及社会支持得分较高(SSRS评分,OR=0.848)的患者不易出现抑郁症状.结论 社区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且低收入及高收入两个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更易患有抑郁障碍;Ⅱ型糖尿病共病抑郁障碍等身心共病疾病的防治要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防治观,识别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相关风险,将疾病的监测诊疗、心理指导、社会支持贯穿到主动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8-2023年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2018-2023年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干预女性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在2018-2023年南昌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的基础上,对有效样本中10 034名女性数据进行分析.通过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特征女性健康素养水平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并利用x2趋势检验分析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8-2023年,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逐年上升,从17.87%提升到30.80%.其中,健康知识和理念及安全与急救分别在健康素养三方面和六维度中居首位.影响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的因素有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城市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是农村女性的1.249倍(OR=1.249,CI:0.934~1.669);35~44岁组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比15~24岁组高93.5%(OR=1.935,95%CI:1.375~2.724);大专及以上(OR=15.851,95%CI:12.525~20.060)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是小学及以下女性的15.851倍;职业为公务员/教师及其他事业单位(OR=0.373,95%CI:0.252~0.553)和农民(OR=0.368,95%CI:0.231~0.585)的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医务人员;未婚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在婚女性45.5%(OR=0.545,95%CI:0.332~0.896).结论 南昌市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有所提升,今后要以基本医疗、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为重点内容,以农民、老年、低文化程度和低收入女性为重点人群,创新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与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韩医药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03年,韩国政府提出韩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韩国保健福祉部自此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支持政策,在推动韩医药吸引外国患者、开展国际教育,以及国际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同时,韩药材、韩方健康功能食品、韩方化妆品也相继进军海外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中韩传统医学同源异流,韩医药国际化发展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中医药国际化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天津市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天津市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8至10月,选取天津市三级医院、二级公立医院、二级民营医院、一级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26 00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和工作压力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26 002名护理人员平均年龄(33.86±8.28)岁,平均工龄(11.84±9.12)年,女性24 874名(95.66%),男性1 128名(4.34%),工作压力总分为(79.82±21.69)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维度平均得分最高,为(2.55±0.79)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 β=-0.015, P=0.014)、聘用形式为合同制( β=0.022, P=0.001)、岗位为临床护理( β=0.048, P<0.001)、文化程度( β=0.024, P<0.001)、年龄( β=0.050, P<0.001)、工作年限( β=0.075, P<0.001)及职称( β=0.036, P<0.001)是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总变异的22.8%( F=24.25, P<0.001)。 结论:天津市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相关部门以及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荷,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护理事业和护理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十四五”时期我国健康管理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健康管理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目前还存在着健康管理学理论研究滞后、学科建设缺乏标准与规范、大部分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仍停留在单一体检服务等问题。当前健康管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供给满足不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各级政府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期望与要求。加强和加快健康管理机构自身建设,提高社会供给的能力和水平,是健康管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这个任务,解决当前主要矛盾,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我国健康管理事业才能更好发展,也才能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医科建设视角下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新医科建设视角下的医学教育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医学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基于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组合的分析方式从宏观(文献数)、中观(作者和机构)、微观(主题)3个层面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医科建设视角下的医学教育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居首位;核心合作团队较为稳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教育等热点均是医学教育领域研究的传统核心内容;出现线上教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课程思政等新兴研究主题。结论: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而新医科建设战略对医学教育提出新的时代使命。通过勾勒新医科建设战略背景下医学教育研究的科研新生态,为进一步开展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质蓄积指数在大连地区女性人群颈动脉硬化筛查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脂质蓄积指数(LAP)与颈动脉硬化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健康医学部体检的大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 740例,其中男1 583例,女1 157例,收集该人群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颈动脉超声等数据,计算体质量指数和LAP值。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硬化组(IMT ≥ 1.0 mm)和颈动脉正常组(IMT<1.0 mm),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LAP预测颈动脉硬化的界值。结果:男、女颈动脉硬化组在年龄、腰围、LAP、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臀围、腰围、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女性LAP每增加一个四分位间距会增加颈动脉硬化的患病风险1.316倍( OR = 1.316,95% CI 1.063~1.629, P = 0.012);而对于男性,在校正上述因素以后,LAP对颈动脉硬化患病风险的独立影响消失;在女性,LAP预测颈动脉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713,显著高于体质量指数(AUC为0.614)和腰围(AUC为0.6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男性人群中三个指标对颈动脉硬化的预测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ROC曲线计算的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LAP截断值:男性为32.13 cm·mmol/L,女性为33.70 cm·mmol/L。 结论:LAP是女性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于颈动脉硬化的预测能力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围,LAP ≥ 33.70 cm·mmol/L可作为筛查女性人群颈动脉硬化的最佳界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政府为了人民健康,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中西医结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队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保障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事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取得了光耀夺目于世界的成就,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历史记忆。为此,陈士奎教授撰写了《中西医结合更加光耀夺目于世界的这10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历史记忆》。文章提到,以屠呦呦教授为代表的每一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中西医结合""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先锋战士,为坚持和促进中西医结合、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夺取新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成人慢性病核心知识掌握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成人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掌握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配额抽样方法,2021年3—4月期间,在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302个县区招募173 81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和慢性病核心知识两部分。慢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 Wallis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总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302个县区共调查172 808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42.60%(73 623人),女性占57.40%(99 185人);18~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年龄段调查对象比例分别为54.74%(94 594人)、30.91%(53 423人)和14.35%(24 791人)。总人群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总得分为66(13)分,不同特征人群得分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东部地区得分最高,为67(11)分( H=840.66, P<0.01),城市66(12)分高于农村65(14)分( Z=-31.35, P<0.01),男性66(14)分低于女性66(12)分( Z=-11.66, P<0.01),18~24岁64(13)分低于其他年龄段( H=115.80, P<0.01),本科及以上相比其他学历者得分最高,为68(9)分( H=2 547.25,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东部( t=27.42, P<0.01)、中部( t=17.33, P<0.01)、城市( t=5.69, P<0.01)、女性( t=17.81, P<0.01)、年龄( t=46.04, P<0.01)和文化程度( t=57.77, P<0.01)越高者的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较其他人群高;专业技术和办事人员( t=8.63, P<0.01)、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t=38.67, P<0.0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t=5.33, P<0.01)、生产运输和商业人员( t=24.87, P<0.01)、其他劳动者( t=8.89, P<0.01)的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得分较未就业人群高。 结论:我国不同特征人群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总得分存在差异,今后应针对特定人群加强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的知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