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测量指标在预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健康风险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肥胖测量指标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健康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6月1日-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9 155例体检者,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MAFLD组和非MAFLD组,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组;腰围(WC)分为正常、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亚组中肥胖测量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检出MAFLD 23 765例(48.35%),其中男性18 030例(75.87%),女性5 735例(24.13%).同一性别中,MAFLD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MAFLD组外,其余指标水平均高于非MAFLD组(P均<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模型显示,MAFLD发生风险随BMI、WC、WHR、VAI、LAP水平增高而增高;ROC分析发现,BMI、WHR、VAI和LAP预测不同性别组M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其中LAP的AUC值最大,且预测女性的 AUC 值[0.896(0.891~0.900)]大于男性 AUC 值[0.831(0.826~0.836)],最佳截断值为25.49、39.26(P均<0.05);BMI×LAP联合模型在不同性别中预测价值最高,AUC值分别为男性 0.846(0.841~0.850)、女性 0.908(0.904~0.913)(P 均<0.05).结论 MAFLD 发生风险随BMI、WHR、VAI、LAP水平升高而增高,LAP相较于其他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尤其在女性中.BMI×LAP可作为不同性别中MAFLD健康风险评估的有力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脂质蓄积指数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医证型与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的关系.方法 研究旨在回顾分析2021年9月—2023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一科收治的160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将患者分为4组,即气滞湿阻型组、痰瘀互结型组、脾肾气虚型组和气阴两虚型组,各40例患者,另设40例体检患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MS患者LAP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MS患者的LA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AP水平从低到高顺序依次为健康对照组<脾肾气虚型组<气阴两虚型组<气滞湿阻型组<痰瘀互结型组.结论 ①LAP水平与MS具有相关性.②LAP水平可以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质蓄积指数评估克罗恩病疾病缓解和营养状态改善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脂质蓄积指数(LAP)与克罗恩病(CD)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7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分成活动期组(32例)和缓解期组(4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体脂指标,其中体脂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高比、LAP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P预测CD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营养状况的效能。结果:活动期组男性比例、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46.9%(15/32)比71.4%(30/42)、(53.58 ± 8.13) kg比(61.05 ± 9.38) kg、(109.94 ± 23.70) g/L比(134.19 ± 18.03) g/L、(34.01 ± 5.71) g/L比(39.15 ± 4.27) g/L、(3.23 ± 0.68) mmol/L比(3.66 ± 0.74) mmol/L、(1.12 ± 0.36) mmol/L比(1.34 ± 0.55) mmol/L和(0.91 ± 0.23) mmol/L比(1.04 ± 0.33) mmol/L],有营养风险率、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68.8%(22/32)比19.0%(8/42)、(317.97 ± 130.19) × 10 9/L比(194.00 ± 51.91) × 10 9/L、14.15(6.15,41.35) mg/L比1.51(0.22,5.58) mg/L和40.00(20.50,64.25) mm/1 h比9.00(3.00,20.00) mm/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两组年龄、身高、总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活动期组BMI、腰围、腰高比和LAP明显低于缓解期组[19.46(17.70,21.45) kg/m 2比21.08(18.87,23.12) kg/m 2、(72.51 ± 5.92) cm比(77.67 ± 7.27) cm、0.44 ± 0.03比0.46 ± 0.04、13.42(5.07,17.72) cm·mmol/L比15.49(9.37,31.71) cm·mmol/L],NRS2002评分明显高于缓解期组[3.00(1.00,3.75)分比1.00(0,2.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AP与BMI、腰围和腰高比呈正相关( r = 0.701、0.766和0.829, P<0.01);LAP与NRS2002评分、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呈负相关( r = - 0.609、- 0.249和- 0.243, P<0.01或<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P预测CD患者疾病缓解和营养状态改善的曲线下面积为0.645和0.832(95% CI 0.520~0.770和0.739~0.925),最佳截断值为20.89和12.86 cm·mmol/L,灵敏度为45.2%和81.8%,特异度为87.5%和73.3%。 结论:LAP对CD患者的疾病缓解和营养状态改善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脂质蓄积指数在大连地区女性人群颈动脉硬化筛查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人群脂质蓄积指数(LAP)与颈动脉硬化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健康医学部体检的大连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 740例,其中男1 583例,女1 157例,收集该人群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颈动脉超声等数据,计算体质量指数和LAP值。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研究对象分为颈动脉硬化组(IMT ≥ 1.0 mm)和颈动脉正常组(IMT<1.0 mm),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LAP预测颈动脉硬化的界值。结果:男、女颈动脉硬化组在年龄、腰围、LAP、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臀围、腰围、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女性LAP每增加一个四分位间距会增加颈动脉硬化的患病风险1.316倍( OR = 1.316,95% CI 1.063~1.629, P = 0.012);而对于男性,在校正上述因素以后,LAP对颈动脉硬化患病风险的独立影响消失;在女性,LAP预测颈动脉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713,显著高于体质量指数(AUC为0.614)和腰围(AUC为0.65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男性人群中三个指标对颈动脉硬化的预测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ROC曲线计算的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LAP截断值:男性为32.13 cm·mmol/L,女性为33.70 cm·mmol/L。 结论:LAP是女性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于颈动脉硬化的预测能力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围,LAP ≥ 33.70 cm·mmol/L可作为筛查女性人群颈动脉硬化的最佳界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与糖代谢异常患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3至7月在江西省14个城镇社区居委会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入选18岁及以上受试者4 790名,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受试者特征、疾病药物史、生活方式及心理情况等)、体格检查[测量计算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体质指数(BMI)、腰高比(WHtR)、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值]和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LAP水平(四分位数分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糖耐量正常组2 996名,糖尿病前期组1 097例,糖尿病组697例。3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LAP、VAI、FPG、2hPG、TC、TG、LDL-C随糖代谢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而HDL-C降低( P均<0.05)。根据LAP四分位数分为Q1组(LAP<16.52)1 196例,Q2组(16.52≤LAP<29.52)1 198例,Q3组(29.52≤LAP<50.22)1 195例及Q4组(LAP≥50.22)组1 201例。随着LAP水平的增高,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校正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家庭收入、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血压及BMI后,以低LAP水平组(Q1)为参照,最高LAP水平组(Q4)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优势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4(2.26~3.83)和5.00(3.58~6.97)。 结论:LAP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LAP值越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对糖代谢异常的预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肥胖指标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效果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和早期子宫内膜癌(E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患者的肥胖指标特征,并分析肥胖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各40例(分别为EAH组和EC组),收集同期收治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4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计算肥胖指标,分析肥胖指标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1)肥胖指标:80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早期EC患者中,肥胖[体质指数(BMI)≥28 kg/m 2]的发生率为40%(32/80),腹型肥胖(腰围≥80 cm)的发生率为79%(63/80)。EAH组、EC组患者的肥胖指标包括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身体圆度指数(BRI)、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均<0.001)。(2)影响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疗效的价值:病理类型为EC及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 5项肥胖指标高是保留生育功能治疗9个月后完全缓解(CR)率低的危险因素( P均<0.05),BRI和腰高比分别联合病理类型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中等[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714]。(3)肥胖指标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BMI、腰围、腰臀比、腰高比、BRI、LAP和VAI与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 P均<0.05),VAI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 P<0.001)。 结论:对于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EAH和EC患者,肥胖指标异常影响疗效,BRI和腰高比联合病理类型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较好,临床中可选择适当的指标评估体型、预测疗效和评估糖脂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康体检人群脂质蓄积指数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体检人群中脂质蓄积指数(LAP)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基于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基线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2012年1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年龄≥18岁且研究变量无缺失的体检者44 294例,计算体检人群最小腰围,确定体检人群LAP计算标准。以LAP为观察变量,高尿酸血症为结局变量,将LAP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为4组(Q 1~Q 4组),Q 1<10.56 cm·mmol/L、10.56 cm·mmol/L≤Q 2<20.79 cm·mmol/L、20.79 cm·mmol/L≤Q 3<38.94 cm·mmol/L、Q 4≥38.94 cm·m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5个模型,模型1未调整任何混杂因素,模型2仅调整年龄和性别,模型3进一步调整体重指数、高血压、高血脂、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模型4进一步调整教育水平、职业、健康保险、吸烟、饮酒、饮食评分、体育锻炼情况;模型5进一步调整痛风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分析不同LAP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结果:体检人群男性和女性的最小腰围分别为58 cm和53 cm。高尿酸血症的总检出率为13.4%,其中女性为5.94%、男性为19.40%。未调整混杂因素时(模型1),女性LAP的Q 2到Q 4组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分别是Q 1组的1.76倍(95% CI:1.42~2.17)、5.08倍(95% CI:4.20~6.14)、12.58倍(95% CI:10.43~15.18),男性分别为1.68倍(95% CI:1.43~1.96)、2.74倍(95% CI:2.36~3.18)、5.32倍(95% CI:4.62~6.14)。按照性别分层并调整混杂因素后(模型5),这种风险仍然存在,与LAP的Q 1组相比,Q 4组女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8.28倍(95% CI:2.50~27.38),男性高3.31倍(95% CI:1.57~6.95)。 结论:LAP升高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在女性中表现尤其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促甲状腺素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与主要心血管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51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65例、女245例。所有患者隔夜空腹采血,收集患者甲状腺功能、血脂水平、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检测结果,采集所有患者的相关基本信息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内脏脂肪指数(VAI)和脂质蓄积指数(LAP)。结果:高TSH组患者BMI、VAI、LA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以及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BG)分别为(31.7±5.5)kg/m 2、7.20±1.18、61.88±6.36、(6.49±2.64)mmol/L、(2.73±1.30)mmol/L、(2.86±0.93)mmol/L、(9.10±1.35)%、(9.64±2.03)mmol/L、(19.20±2.99)mmol/L,均高于低TSH组(27.6±2.1)kg/m 2、5.88±0.51、52.76±7.09、(5.84±2.41)mmol/L、(1.99±0.54)mmol/L、(2.55±0.81)mmol/L、(7.80±1.76)%、(7.55±1.72)mmol/L、(15.33±2.36)mmol/L( t=5.32、8.06、10.88、8.13、8.30、5.90、5.83、6.51、6.82,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 OR=1.21、95% CI:1.01~1.52、 P=0.020)、LDL-C( OR=1.88、95% CI:1.78~2.01、 P=0.000)、LAP( OR=3.01、95% CI:2.98~3.12、 P=0.010)、BMI( OR=2.58、95% CI:2.45~2.68、 P=0.000)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均为TSH的影响因素。 结论:老年T2DM患者即使TSH在正常范围内的高限也与内脏脂肪增多、高TG血症等心血管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体肥胖测量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人体肥胖测量指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至4月接受健康检查的553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B超影像学参数,分为NAFLD组(321例)与非NAFLD组(232例)。所有研究对象完成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以及体格测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分析人体肥胖测量指标[颈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以及身体形态指数(ABSI)]与NAFLD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单一人体肥胖测量指标及联合指标对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将研究对象以性别进行分层,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BMI、颈围、TSF、腰臀比、LAP、VAI、BRI四分位水平与NAFLD均具有相关性(均 P<0.05);进一步校正混杂因素后,相较于Q 1组,上述指标的Q 4组仍具有更高的 OR值(均 P<0.05)。对于男性和女性,LAP预测NAFLD的AUC值均最大,为0.836(0.788~0.876)、0.885(0.839~0.92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1.93、33.27,其与BRI、BMI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BSI的AUC<0.7,即0.584(0.525~0.641)和0.679(0.618~0.735),其对NAFLD预测效能不佳。在两两联合指标中,男性以TSF+LAP的AUC最大,为0.864(0.819~0.901),与BRI[AUC=0.818(0.769~0.860)]、BMI[AUC=0.816(0.767~0.858)]比较,均 P<0.05,但与LAP[AUC=0.836(0.788~0.876)]比较, P>0.05;女性以VAI+LAP的AUC最大,即0.894(0.849~0.928),与BMI[AUC=0.849(0.799~0.890)]比较, P<0.05,但与LAP[AUC=0.885(0.839~0.921)]和BRI[AUC=0.870(0.822~0.908)]比较,均 P>0.05。 结论:BMI、颈围、TSF、腰臀比、LAP、VAI和BRI对NAFLD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指标与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一项前瞻性研究基线数据的再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50岁以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肥胖指标与高尿酸血症(HUA)和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进行的一项有关中国T2DM患者下肢动脉疾病流行病学的前瞻性研究。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WC)(传统肥胖指标)、臀围、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其另3个传统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及5个新型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身体形态指数(ABSI)、脂质蓄积指数(LAP)、相对脂肪质量(RFM)]。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HUA和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肥胖指标预测HUA和高血压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T2DM患者6 646例。其中,HUA组964例,非HUA组5 682例;高血压组4 388例,非高血压组2 25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除新型肥胖指标ABSI外,其余肥胖指标[4个传统肥胖指标(WC、BMI、WHR、WHtR)及4个新型肥胖指标(VAI、BRI、LAP、RFM)]均与HUA发生呈正相关( P<0.05)。男性VAI、LAP预测HUA的AUC分别为0.654、0.651,女性VAI、LAP预测HUA的AUC均为0.671,均高于传统指标。在男性中,9个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 P<0.05),ABSI的AUC(0.643)最高;在女性中,除VAI、ABSI外的7种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 P<0.05),BMI的AUC(0.620)最高。 结论:在50岁以上T2DM患者中,BMI、WC、WHR、WHtR、VAI、BRI、LAP、RFM均与HUA发生呈正相关,新肥胖指标VAI和LAP对HUA风险筛查和人群健康干预方面与传统指标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在男性中,9种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与传统指标相比,ABSI对该人群高血压的监测和干预具有一定优势;在女性中,除VAI、ABSI外的7种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