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出颅孔道穿刺射频消融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 213例,其中男722例、女491例,年龄31~103(64.3±7.6)岁。疼痛位于三叉神经第Ⅰ支、第Ⅱ支、第Ⅲ支、第Ⅰ+Ⅱ支、第Ⅱ+Ⅲ支、第Ⅰ+Ⅱ+Ⅲ支者分别为188、312、447、63、176、27例,均接受颅外非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分别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患侧眶上孔、圆孔、卵圆孔、眶上孔+圆孔、圆孔+卵圆孔和眶上孔+圆孔+卵圆孔,电生理测试确认后对责任神经分支给予95 ℃、180s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估:以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且至少持续1个月不发作为治愈,以术后仍有疼痛发作但发作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25%以上为有效,且治疗有效患者术后第3天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疼痛发作消失者仍记为治愈;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三叉神经痛复发率,以治愈1个月以上再次出现发作性三叉神经痛为复发。结果:本组1 213例均治愈,患者原疼痛区均遗留明显的皮肤感觉麻木:其中1 153例经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痊愈,术后第2天未再出现发作性疼痛;另60例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第2天仍有疼痛发作,但发作时VAS评分由术前的5~9(6.43±2.31)分下降至4~6(3.72±0.46)分,下降幅度均>25%,显示治疗均有效,于术后第3天予以再次射频消融治疗后均治愈。全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无穿刺部位或颅内感染,无非疼痛区域感觉减退;其中94例术后面部肿胀,经序贯冷、热敷3 d肿胀渐消退。原疼痛累及第Ⅲ支的650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和咀嚼无力,患侧颊、舌黏膜感觉减退,上下牙列对位稍不齐。本组1 213例患者术后随访0.5~10年,1年、3年、5年、10年复发率分别为7.3%(79/1 082)、19.2%(132/687)、31.8%(125/393)、51.4%(38/74)。结论:将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消融治疗靶点由颅内半月神经节转移至各分支出颅孔道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颅外非半月节卵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下颌支疼痛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颅外非半月节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下颌支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疼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机架倾斜角度、穿刺角度与深度、穿刺操作时间,患者术中并发症及术后近、远期效果. 结果 107例患者均在CT定位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精准地穿刺至卵圆孔内、外口之间,机架倾斜角度(穿刺针与冠状面夹角)、穿刺角度(穿刺针与矢状面夹角)、平均穿刺深度和平均穿刺操作时间分别为(18.2±7.6)°、(15.9±4.6)°、(63.48±11.7) mm和(13.6±5.7) min.经90℃120 s射频热凝后104例患者下颌支支配区疼痛完全消失,针刺该区域感觉减退;2例患者耳前颞区残存疼痛,1例患者舌尖侧面遗留残余痛,再次射频后治愈.除21例患者术中出现面部血肿外,无颅内出血及感染发生.随访12,~24个月,复发9例,再次治疗有效. 结论 选择颅外三叉神经下颌支出颅孔道(卵圆孔)行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疼痛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个性化导板在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3D打印个性化导板在颅内病变定位和穿刺活组织检查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行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的颅内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8例.以术前头颅CT和MRI增强影像为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7.0软件,重建三维图像、规划进针位置、设计穿刺孔道、计算穿刺深度及打印个性化穿刺导板.术中贴合穿刺孔道置入穿刺针,控制穿刺深度,取组织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以CT结果评估穿刺是否成功.结果 术中8例患者的导板与穿刺部位解剖结构贴合好,进针方位、深度均与术前设计方案一致;所有穿刺手术均为1次完成并成功取出目标组织;手术时间为(72.0±10.5) min.术后6h复查头颅CT,8例患者穿刺通道和穿刺点均未见出血;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与手术相关的颅内感染以及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 3D打印个性化导板可简化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操作程序,能精准、安全、快速地获取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