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步法双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应用两种示踪剂通过子宫颈、子宫体联合注射(即两步法双示踪)进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术前诊断为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3例,其年龄为(54.2±3.3)岁;其中低危型56例,中高危型17例。按示踪剂注射部位不同随机(直接抽样法)分为3组:宫颈注射组(25例):纳米炭1 ml于子宫颈3点和9点注射;宫体注射组(21例):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定病灶部位,亚甲蓝4 ml于病灶所在的子宫体部位分2点注射;联合注射组(27例):子宫颈注射纳米炭(1 ml)联合子宫体注射亚甲蓝(4 ml)。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若术后病理检查SLN为阴性则进一步行病理超分期检查。比较3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SLN检出率、SLN分布部位及SLN病理超分期检查结果,并计算3组SLN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结果:(1)SLN检出率: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SLN总检出率为88%(64/73),双侧盆腔SLN检出率为67%(49/73),腹主动脉旁SLN检出率为49%(36/73)。宫体注射组的SLN总检出率(71%,15/21)、双侧盆腔SLN检出率(43%,9/21)均显著低于宫颈注射组[分别为92%(23/25)、76%(19/25)]、联合注射组[分别为96%(26/27)、78%(21/27); P均<0.05];宫颈注射组的腹主动脉旁SLN检出率(28%,7/25)显著低于宫体注射组、联合注射组[分别为52%(11/21)、67%(18/27); P均<0.05]。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淋巴结转移者9例,其中8例SLN阳性、1例SLN未检测出淋巴结转移,SLN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总敏感度为89%、阴性预测值为98%;其中宫颈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宫体注射组的敏感度为67%,阴性预测值95%。56例低危型患者中,仅1例SLN阳性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1/56),SLN检测诊断低危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7例中高危型患者中,8例(8/17)术后证实淋巴结转移,包括7例SLN阳性和1例SLN阴性患者,SLN检测诊断中高危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8%、阴性预测值90%。(2)SLN分布部位: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检出SLN 459枚,显影比例最高的部位为髂外33.3%(153/459),其次为闭孔25.3%(116/459)、腹主动脉旁19.6%(90/459)、髂总12.0%(55/459)和骶前9.8%(45/459)。宫颈注射组腹主动脉旁SLN占12.4%(21/169),显著低于宫体注射组和联合注射组[分别为27.4%(26/95)、22.1%(43/195); P均<0.05]。(3)病理超分期检查结果:64例SLN常规石蜡病理为阴性的患者中,检出4例淋巴结微小转移和1例孤立肿瘤细胞转移,SLN低体积转移(包括微小转移和孤立肿瘤细胞转移)率为8%(5/64),其中低危型患者2例,中高危型患者3例。 结论:SLN示踪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作为低危型患者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的替代方案。两步法双示踪可以进一步提高SLN的检出率,尤其可以有效避免腹主动脉旁阳性SLN的漏检,对于中高危型或肿瘤累及宫底部的患者推荐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与乳腺外科热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肿瘤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旨在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其中,“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诊断率”“首次治疗前临床TNM分期检查评估策略符合率”等指标,为制定合理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奠定国家标准。本文结合《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临床实践指南》相关内容,针对乳腺癌组织病理学取材、cN0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手术、乳腺腔镜手术同质化、晚期乳腺癌外科治疗原则、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乳腺外科手术分级标准等近年来临床关注的乳腺外科热点问题提出观点,希望为提高中国乳腺外科临床工作同质化水平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最重要的预后指标,因此准确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况始终是乳腺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如今,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腋窝淋巴结临床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示踪剂的选择又是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淋巴引流区域研究的关键环节,传统示踪剂(蓝色染料、核素和荧光示踪剂等)过敏、定位特异性差、对人体放射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然而,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有效地改善了这些缺点,具有其他示踪剂无法替代的优势,可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理想示踪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SPION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情况及该示踪剂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示踪法应用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远期随访结果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MB)双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远期随访结果及安全性,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入组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94例,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222例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单独使用ICG或MB的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率分别为96.4%和84.7%( P<0.001),检出SLN个数分别为740枚和604枚( P<0.001),阳性SLN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1%( P=0.014),阳性SLN检出个数分别为221枚和195枚( P<0.001)。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患者与行ALND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7%和1.4%( P=0.5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3%和15.7%( P=0.01),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4.7%和91.7%( P=0.421),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0.8%和85.7%( P=0.285)。222例患者术后1、3、5年的OS分别为100%、96.8%、94.1%;DFS分别为100%、96.4%、89.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50岁,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及原发肿瘤>2 cm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 HR分别为3.254、7.321、3.507(均 P<0.05)。 结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是安全可靠的腋窝分期术式。患者年龄较小,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及原发肿瘤较大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发生机制和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及2021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萧山医院病理科2例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三阴性乳腺癌,观察组织学形态、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女性,年龄分别为55岁和34岁,因发现乳腺肿块就诊。镜下均可见典型微腺体腺病向非典型微腺体腺病和浸润性癌进展的连续形态变化,1例浸润性癌为产生基质的化生性癌,另1例为腺泡细胞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癌免疫表型与微腺体腺病一致,S-100蛋白弥漫强阳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呈三阴性表达。例1行左乳全乳切除术,例2行保乳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均无转移,随访4个月和9年无复发。结论: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癌多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与微腺体腺病相同的免疫表型和基因突变谱,微腺体腺病可能是部分三阴性乳腺癌的前驱病变,存在向低/高级别三阴性乳腺癌进展的亚克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腋弓的常见形态与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腋弓是常见的腋窝肌纤维变异,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8%。它的形态多样且不固定,有不同起止点,临床医师尚缺乏对它的充分认知。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逐渐获得广泛开展,腋弓的临床意义日益凸显。腋弓的存在不仅会遮挡腋窝区域淋巴结,导致腋窝淋巴结清扫解剖层次不清;还会压迫腋窝神经血管束,引起上肢静脉血栓、淋巴水肿及神经卡压等相关症状;体积明显的腋弓还会表现为腋窝异常凸起。除在尸体解剖或手术过程中发现腋弓外,目前已有多种影像学方法可对腋弓进行评估,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人员虽尝试用胚胎学、比较解剖学来解释腋弓的起源,但多数观点仍为假说,腋弓的起源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Ki67、p53水平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结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Ki67、p53水平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结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Ki67、p53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癌组织及残留癌组织中Ki67、p53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Ki67、p53表达水平与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在预后不良诊断中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治疗后Ki67、p53阳性细胞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观察组治疗后Ki67、p53阳性细胞率低于对照组[(14.25 ± 2.12)%比(15.43 ± 2.60)%、(19.84 ± 3.10)%比(25.98 ± 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49例患者中,治疗后预后良好34例,预后不良15例;预后良好患者Ki67、p53阳性细胞率低于预后不良患者[(12.68 ± 1.79)%比(18.78 ± 2.87)%、(17.91 ± 2.65)%比(24.22 ± 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p53阳性细胞高表达是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OR = 3.284、3.203,95% CI 1.114 ~ 5.454、1.108 ~ 5.298,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Ki67、p53联合预测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95% CI 0.784 ~ 0.978),大于单一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33%、94.12%。 结论:Ki67、p53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早期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中呈高表达,若受检者的Ki67、p53呈上升趋势,提示患者可能有病情恶化趋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腺和脑占位 18F-FDG PET/CT鉴别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7岁,主诉上腹痛2个月。患者2个月前出现上腹痛,血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19-9、胆红素、胰酶均未见增高。胰腺增强MRI见胰头钩突团块状等长T 1、稍长T 2信号占位,边界尚清,较大截面约2.9 cm×2.6 cm,增强扫描边缘呈明显强化,中心呈不均匀低强化,并可见无强化区;病变周围、肠系膜区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短径约1.4 cm(图1)。既往史:半年前因"右侧足底黑色痣逐渐增大至3~4 cm"行右足底病变局部切除术,病理提示黑色素瘤,可见溃疡形成,近切缘,后行扩大切除术,病理提示未见肿瘤残留,右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未见淋巴结转移。为明确胰腺占位性质,行 18F-FDG PET/CT显像(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位点二级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位点二级前哨淋巴结(SSLN)示踪技术在进展期胃癌(AGC)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窦部癌患者88例,术前确定有第5组和第6组淋巴结转移,术中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SSLN,观察定位后的显影范围和特点,同时对病灶进行活检。分析SSLN转移检出情况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的关系,并与单个位点SSLN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88例AGC患者中79例术中检出SSLN,检出率为90%,SSLN阳性者占SSLN检出者的84% (66/79)。术中共检出SSLN 164枚,其中有癌转移139枚,SSLN阳性数比例为85%。肿瘤最大径≥5 cm、分化程度较差者及浸润程度深患者的SSLN阳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单位点SSLN检测数据相比,SSLN检出率(90%比78%)、SSLN阳性率(85℅比76%)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50、4.078,均 P<0.05;SSLN阳性例数比例(84%比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35, P>0.05。 结论:在实施AGC根治手术时,应用双位点SSLN示踪技术能够检出更多二级前哨淋巴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时机选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不断提高,使更多患者阳性腋窝淋巴结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时机选择也有了新的策略,特别是对于初始腋窝淋巴结临床阳性,新辅助治疗后转变为临床阴性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逐渐成为规范的腋窝手术方式,但是国内外临床实践仍有不小的差异。本文对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时机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国内外科同道对此问题的关注,推动规范手术和多学科合作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