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理论应用甘遂大枣散辨治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是心力衰竭中一种重要类型,其死亡风险高、预后差,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HFrEF多存在水饮内停、郁遏阳气的病机,治疗应以"通阳"为要.叶天士提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意在给出一种祛邪通阳的治疗思路.基于此,临床以通利二便、利水通阳法应用经典名方十枣汤之改良方甘遂大枣散(甘遂、大枣)治疗 HFrEF.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张宗良便血便秘证治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张宗良(1909—1983),浙江嘉善魏塘人,早年师承其父张吉旋,潜心研读历代中医名著.民国十九年(1930)设诊所于县城魏塘东门,1958年参加联合诊所, 1959年调嘉兴第三医院中医科,1961年调回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1].1989年被浙江省中医管理局列为"浙江省当代中医名人".张氏晚年,仍期裨益后生,选择临床效果确切、理法方药俱备的423例医案,编撰成《张宗良医案》[2],涵盖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等各科疾病,其中包含张氏独特诊治思路和自拟效验良方,从中可以窥见其临证经验相当丰富.在研读《张宗良医案》时,笔者发现张氏治疗便血、便秘病症的辨证论治经验值得借鉴,现结合其医案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一日六漱是良方"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养生十诀是国医大师孙光荣沉潜养生领域几十载总结出的一套朴约丰富的养生理论. 其中第六诀为"一日六漱是良方",针对漱口护齿的具体内涵,孙老师编有歌诀以便科普世人:一日六漱是良方,晨起三餐与睡前;再加午间小睡后,刷牙漱口别嫌烦;清洁口腔防蛀牙,口气清新精神爽;有助保持好身材,诸多疾病亦可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经汤"及宋"盏"容积补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的"温经汤",既往认定的方源不正确.经查考,其方源应为宋代王贶所著之《全生指迷方》.《全生指迷方》所记载的"温经汤",已知惟南宋郭坦《十便良方》最早引录,其文字与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相比较略有出入,煎用水量及煎取液量不同."温经汤"煎用水量及煎取液量的折算涉及宋代"盏"容积的确定,而对于宋代"盏"容积的折算,要以当时人的认识为准,北宋朱肱《活人书》对此即有明确的阐释.经分析,"温经汤"煎用水所用盏暨宋时煎药用水所用盏,其容积应是1大盏或1大白盏当今200mL,1盏或1中盏当今100mL,1小盏当今60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张锡纯论治"血枯病"发微
编辑人员丨2023/8/5
血枯病源自《黄帝内经》,临床以胸胁胀满、纳食不佳、咳血、便血、尿血为主要表现,甚则女子出现闭经,方用四乌鲗骨一藘茹丸治之.后世医家对血枯病的病因病机、治疗重点、遣方用药众说纷纭,认为四乌鲗骨一藘茹丸中海螵蛸收敛固涩,茜草通经活血,其功效相悖,临床难以把握,以致经典良方险些湮没.及至民国,张锡纯守《黄帝内经》之本,钩沉拾遗,衷中参西,在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血枯病的创新大体可归纳为古病新方、古方新用.一方面,本团队试从古病新方的角度整理了张锡纯为治疗血枯病创制的理冲汤、理冲丸、资生汤、资生通脉汤、醴泉饮、化瘀通经散、十全育真汤等新方,他认为血枯病的病机为心郁脾虚、血分瘀阻,治疗原则为扶正黜邪,以斡旋坤土为基,兼以祛瘀化滞、滋阴降火.另一方面,本团队试从古方新用角度探讨张锡纯打破海螵蛸、茜草药效相悖的局限,利用药对化滞、收涩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带下病、崩漏、淋病、便血、尿血等,拓宽了古方的适应症.以上两点可为临床治疗妇科、男科等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