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月清/李斯文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双特异性纳米囊泡系统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日,本刊编委、我校工学院顾月清教授、李斯文教授团队在国际一流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IF=38.3)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A bispecific nanosystem activates endogenous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the bone marrow for haematologic malignancies therapy".博士后张艳琴、硕士研究生邓艳芳、博士研究生翟悦雯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顾月清教授、李斯文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该论文唯一通讯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莫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抗异体移植排斥的免疫保护水凝胶研究成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日,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本刊编委莫然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Immuno-protective vesicle-crosslinked hydrogel for allogenic transplantation.我校博士生王雨倩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莫然教授为通信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论文的唯一通信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胡庆华/周梦泽团队在Acta Pharm Sin B和J Adv Res发表嘌呤能P2受体研究相关成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日,医学学科顶尖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影响因子IF=14.7)在线发表了本刊青年编委、我校药学院胡庆华/周梦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Macrophage P2Y6R activation aggravates psoriatic inflammation through IL-27-mediated Th1 responses".药学院博士尹力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药学院胡庆华教授、周梦泽助理研究员和苏州大学李环球副教授为共同通信作者,中国药科大学为第一通信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进一步提高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方法: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论文创新、写作规范等方面,对某高校2016至2018年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的1 122份学位论文评阅意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61.0%(614/1 006)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为应用型研究,30.0%(302/1 006)为非立项研究;83.9%(941/1 122)的博士专业学位论文总评为良好及优秀,评价较差的前3项分别是:论文创新3.3%(37/1 122)、论文内容2.2%(25/1 122)、写作规范0.9%(10/1 122)。结论:学校及导师应明确临床/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加强其科研能力及论文撰写能力的训练,在注重临床实践训练的同时不能降低其学术性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三甲医院科技论文作者对科研诚信认知现状调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科技论文作者科研诚信认知情况、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及相关需求,为完善医院相关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三甲医院2016—2021年发表过科技论文的746位人员进行调查,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科研诚信认知和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影响因素。结果:科技论文的科研诚信认知总体知晓率为76.72%,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总体必要率为77.75%。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其他学位参考博士学位,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参考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与科研诚信认知负相关( P<0.05),其他年龄参考≤30岁,中层及以上职务参考无职务,研究生导师参考非研究生导师,正高级职称参考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研究生、护理、行政、研究人员参考医技药剂人员,主持项目参考无主持项目经历与科研诚信认知正相关( P<0.05);学士及无学位参考博士学位,副高级、中级职称参考初级职称或无职称与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必要性负相关( P<0.05),中层及以上职务参考无职务,研究生、护理和研究人员参考医技药剂人员与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必要性正相关( P<0.05)。科研诚信行为认知低于60%的行为有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干细胞的伦理问题、人类遗传资源问题、擅自开展人类活体药物和医疗技术实验的界定。 结论:医院将以宣传教育为基础,以制度规范为准则,以日常监督为抓手,以评价体系为核心,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并落实医院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监督体系建设,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从而引导医务人员践行优良的科研作风学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包络法的S高校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科研效率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S高校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在"十三五"期间科研效率的静态和动态趋势。方法:根据2016至2020年北京市S高校16家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科研数据来源,选取科研投入经费、参与科研医师人数作为投入评估指标,以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论文、硕博士培养人数作为产出评估指标,构建重症医学专业科研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资料统计,分别运用DEAP 2.1软件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其2016至2020年的科研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评价。结果:①在2016至2020年S高校16家附属医院的重症医学专业的科研技术效率(TE)差异很大,但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均在较好的水平,且连续5年有6~11家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保持DEA有效。②动态分析显示其2016至2020年科研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呈先上升后下降再提升的趋势,均值为0.985;技术效率变化指数(TEC)呈下降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变化指数(TC)呈缓慢上升又下降趋势,均值为0.953。而TEC、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TEC)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EC)的均值均在1以上,可见科研创新TFP的增长更多地取决于技术效率指数。结论:S高校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科研效率的"收益效应"和"追赶效应"明显,但未显现"增长效应",虽然实现了"十三五"期间的科研效率的明显提升,但科技创新和国际学术影响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携手共进,杂志与全科医生同成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住培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前任主委,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指委副主委,教育部临床医学认证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全科医学教育中心主任,《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副总编;从事全科医学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与评价教学、医疗和研究近40年,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培养博、硕士研究生百余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08- 201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并以信息可视化方式展示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录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博士学位论文,采用CiteSpace高频词可视化分析、共词聚类等方法,分3个时间段分析该单位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结果:共纳入文献1 918篇,2008- 201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为以知识图谱方式识别出中医证候方法学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且延续性较好,相关研究疾病种类接近临床前沿;冠心病的证候及治法研究延续性较差,出现阶段性断档;以中医证候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数量始终低于临床研究;以病证结合与中西医结合为主的现代诊疗模式和研究方法也逐渐深入中医药领域。结论:跨学科研究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论文研究的持续热点,使用信息可视化工具可为科学深入地探索中医药相关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医院科研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建科研评价模型,探索科学的医院科研评价方法。方法:收集2019—2020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科研人员职称、学历、岗位以及科研产出信息,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各变量的赋值,应用SPSS 21.0软件构建主成分分析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研究共收集了1 882名科研人员的信息,效度检验的KMO值(0.731)及Bartlett球形检验( P<0.05)符合主成分分析要求;模型共获得7个主成分,其中,主成分一代表科研人员发表SCI论文、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学会兼职情况,主成分二代表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和发表论著的情况,主成分三代表科研人员科技获奖情况;按照学科对科研人员科研产出分值进行汇总排序,结果发现神经内科、内分泌代谢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和骨科排名较好;模型验证结果发现职称为高级、学历为博士的科研人员中位加权综合评分最高( P<0.05),提示职称等级越高、学历越高的科研人员综合科研产出评分越高。 结论:该研究构建的科研评价模型能为医院科研评价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导师指导学术型研究生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学术型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情况,为改进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某高校附属医院185名学术型研究生进行调查,其中硕士研究生68人,博士研究生117人。问卷内容包括研究生和导师的基本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研究生对导师指导的满意度3个方面。结果:导师指导研究生以1周~2周居多,65.9%(122/185)的研究生表示实际的指导方式为导师独立指导,但是,70.3%(130/185)的研究生期望能够以导师指导组的形式进行指导。导师指导时间间隔与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发表SCI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总和及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Q2分区以上SCI论文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导师是否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与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以及IF之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学术型研究生对导师的指导总体比较满意。建议强化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定期考核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情况,鼓励以导师组的形式联合指导研究生;同时,增加研究生学术会议交流的机会,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