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书寻医迹 岁月著文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傅维康教授,1930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西医师之家,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历任上海中山医院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馆长兼医学史教研室主任。傅维康教授曾出版多种著述,如《中国针灸史话》《中国医药历史漫话》《医药文化随笔》等;还主编了多部医学史著作,如《中国医学史》《针灸推拿学史》《中药学史》《中国医学史文物图谱卷》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为例探析博物馆场域下的中医药文化宣教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中医药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特质与精髓,中医药博物馆是宣传中医药知识文化、进行公众教育的优势平台,具有较强的宣传教育职能。文章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现状入手,分析了博物馆场域下中医药知识文化宣传、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内容建设、基本业务讲解、开展教育活动、丰富展陈等方面实例探讨所采取的有效策略,以促进中医药文化宣教活动在博物馆场域下有效展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主编的话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显微外科是二十世纪外科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临床医学走向国际的一个较早学科之一,也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临床学科,被誉为"指尖舞曼妙"。由于显微外科服务的主要患者对象是基层民众,决定了显微外科技术在我国民营医院开展较为普及,他们积极开展显微外科新术式,其中不乏有达到世界水平的显微术式杰作,为我国赢得了良好国际声誉,这是近二十年来显微外科领域一个标志性成就。尤其近十多年来,民间力量、社会力量介入显微外科事业,全国有百多家以手外科与创伤为主的民营医院,发展得越来越好,也受到社会的认可、赞许与重视,他们在自身发展创造事业辉煌的同时,为中国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声誉的赢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培养和造就的一代代显微外科精英在国际学术平台的精彩表现为祖国赢得了荣光。本期特介绍广州和平骨科医院、顺德和平外科医院、西安凤城医院、郑州仁济医院、苏州瑞华骨科医院、徐州仁慈医院和四川现代医院对中国显微外科事业做出的工作贡献和显微学科建设经验,包括优质特色的临床业绩、显微外科基础研究的突破性贡献、优质本专业领域精英人才的教育培养、在国际显微外科学术舞台上为国争光的亮眼表现,当然也分享了医院发展遇到困难及其克服困难前行的宝贵经验。并借筹办中国显微外科博物馆之际,《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与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将于2024年8月在西安举办"中国民营医院显微外科发展论坛",提取和梳理素材,以纳入"中国显微外科博物馆"专门展示区的设计之中,留下历史;交流民营医院显微学科建设经验,探讨民营医院对中国显微外科发展的贡献和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民营医院显微外科重要方面军的作用,以更好推动中国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大学医学史料收集与研究中心召开医学博物馆文化研讨会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1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史料收集与研究中心召开了以“基于北京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传播与传播创新研究”为题的学术研讨活动。活动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兼医学史料收集与研究中心主任甄橙主持,北京科技馆朱幼文研究员、首都博物馆龙霄飞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宋向光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张大庆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郑洪教授指导。活动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组成,多个研究单位及高校师生参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科之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有生就有死,有人就有病,有病就有医。医学的产生是人类面对生老病死的现实,应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的努力,医学的初心就是出于对同类的照护和关爱。几年前我在美国华盛顿的Smithsonian 自然史博物馆中看到一具生活在二三十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成人化石,其左侧颅骨凹陷,左眼窝破裂,右侧肢体骨骼萎缩,据推测系幼年头颅外伤所致。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既瞎又残的原始人,如果没有同类的关心照护,包括原始的治疗手段,是不可能度过最初的致命打击,又能活到成年以尽天年,可见对同类的关爱和照顾是人类的本性,医学的产生就是源于这样一种本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七十回眸沧与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际口腔医学博物馆中有一个中国口腔医学杂志展区,巨大的柚木书橱里展出了从《中华口腔科杂志》到《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全部版本。每每行至于此,注视着一排排整齐的书籍杂志,如同看到一部厚重的中国口腔医学发展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博尔德的本草之缘——从一道日本高考题谈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西博尔德(1796—1866)是日本江户时代驻日本长崎荷兰商馆的一位医生,他在日本期间收集了大量植物、矿物标本、图书,以及生产生活器物。这些文物被带到欧洲,其中一部分保存在荷兰莱顿西博尔德日本博物馆。透过该馆丰富的藏品,可以了解西博尔德在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桥梁作用,同时对于了解中医药的传播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宫外来药物“昂地莫牛”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故宫博物馆中现存有一种名为“昂地莫牛”的文物,形似金属,其在清宫档案中作为外来药物频频出现,《寒秀草堂笔记》中称其可以“治疮内脓发散”,宫廷造办处档案中也常有其身影。但“昂地莫牛”究竟为何物,学界目前尚未有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考证。通过考察故宫文物、深入调研中外文献,借助语言学的方法,考证“昂地莫牛”及相关物品“厄把昂地莫牛”“昂地莫牛琉璃”“昂地莫牛钟”,明确“昂地莫牛”是金属锑,“厄把昂地莫牛”与“昂地莫牛琉璃”是锑类制剂,“昂地莫牛钟”的医疗用法来源于同时期西方的锑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华西医院病理博物馆12年科普运作实践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博物馆于2011年获评为成都市科普基地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2017年以前,由于病理标本专业性太强,参观者仅百余人,科普成效不佳。为改变这个局面,2017年病理科依托大学生社团组建了志愿者讲解队,同时遴选科普标本、撰写讲解稿范本和进行试讲培训。之后,专业的科普讲解让参观者对常见病的病因及如何早期发现疾病有了深刻的认识,参观人数也达千余人,科普成效斐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医史博物馆馆藏彩绘本《内经图》内涵诠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医史博物馆馆藏彩绘本《内经图》,是一幅用于指导内丹炼养图式,属于中医导引医学之神仙家一脉在民间的传承,是祖国传统医学养生学精华,其核心要旨在于神气双修、一气合道。具体炼养过程包括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4个程序,涵盖内丹小周天、过关服食大周天、阳神成就、形神俱妙等不同层级进阶。其重要价值在于能够通过炼养实践而治未病、治已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