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新时代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殖内分泌领域研究最活跃的疾病。伴随对PCOS的深入认知,诊治手段也不断丰富,从单纯性症状描述出发到目前循证证据的不断涌现,PCOS诊治的近百年历史是人类认知疾病的缩影。《2023年国际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多囊卵巢综合征指南》的更新,促使单一妇科诊疗模式,向多学科协作、全生命周期、多方案、动态更新的诊疗模式转变。本文基于此次更新的指南与第一版以及既往重要的诊治指南对比研读,以期梳理疾病诊治的演变,为临床提供新规范,提升诊治效果,最终使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造化钟神秀,百年铸辉煌——胰岛素百年回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岛素的发现是生物医学历史上的大事,具有深远的意义。2021年是发现胰岛素100周年,发现胰岛素受体50周年。笔者介绍胰岛素的发现历史,并简要回顾了百年来有关胰岛素化学本质、结构分析、化学合成、测定、制剂演变、生物合成和加工处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历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胸腺微创外科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胸腺微创手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衍生出多种术式,应用于经过选择的病例可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治疗效果。相对于胸部其他疾病,纵隔疾病属于少见病,各术式间缺乏大样本对照研究,手术方式的选择多基于术者经验。本文旨在探讨胸腺微创手术的演变历史特点,总结目前国际、国内广泛应用的几类胸腺微创手术入路,分析我国胸腺微创治疗技术的整合与改进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诊断命名历史变迁和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中回顾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分类、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系统中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的演变,综述了关于躯体症状障碍新的研究结果,以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一新的诊断标准和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世界显微外科大师——Rollin K. Daniel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于1969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内外科学院。在一年级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儿科神经医生,但我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专业。随后,我不得不在内科和外科之间做出选择。我觉得内科基本上是治疗慢性疾病,而且治愈的方法较少。在外科领域,我慢慢地对整形外科产生了兴趣,因为它有创造性的一面。在哥伦比亚大学,我在历史和艺术史方面做了大量的钻研,被整形外科中的文学和美学方面所吸引。我很快就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重建外科之父Jerome P. Webster医生的影响。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整形外科图书馆,其中包括Tagliocozzi的许多原始手稿。作为三年级医学生,在轮班的无聊时间里,我就躲进图书馆里。在那里,我阅读了Tagliocozzi 16世纪以来的原版著作、盗版的Berreta兄弟的《皮瓣重建鼻腔术》,以及所有Gillies的初版书籍。因此,我对"重建外科"的历史非常熟悉,尤其是管状蒂皮瓣的演变过程。当然,最长而且最优雅的管状皮瓣要数Webster发明并发表在《外科与妇产科杂志》上的胸腹皮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河北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史略》评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晚清以来,西方医学知识与技艺在中国的引进、发展与演变,不仅直接促成了中西医学分庭抗礼的格局,也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医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而言,医家和史家分别进行了大量的阐释,作为殊途同归的“医学史”研究将两者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医学史是一门研究医学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医学的发展演进为研究对象,不仅探究医学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变化,更是将医学置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考察,探讨医学发展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相关关系与影响。医学史是医学与史学的交叉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一般可将它分为综合史和专门史两大类 [1]。医学史最初是一块遗世独立的狭小的园圃,完全由医生们为了他们自己的目的而灌溉栽培着。只是到了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的后期,这个题目才吸引了其他类型的历史学家的兴趣,这些人把这个专门化的体裁携入了更加宽广的社会史研究领域。与此同时,他们也把社会史的方方面面都引进了医学史研究,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我们今天经常要把它叫作“医学与健康的历史” [2]。只是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者的基本关注点并不在疾病和医学本身,而不过是希望通过疾病医疗这一角度来增益史学研究的维度和深度,藉此探讨来体现、说明和诠释历史上社会文化的状况及其变迁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脓毒症科学计量学图谱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阐明我国在脓毒症领域的研究内容、当下热点及未来趋势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帮助重症领域学者把握其科研方向与临床重心。方法: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来源数据,筛选出1985至2019年我国脓毒症研究的关联文献;借助CiteSpace 5.6.R2和VOSviewer 1.6.13可视化软件,运用数据挖掘、信息处理和知识计量方法,绘制脓毒症研究的网络知识图谱,呈现脓毒症相关研究内容,分析我国脓毒症研究的历史演变进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共纳入我国学者发表的有关脓毒症论著及综述类文献8 189篇,1985至2019年我国脓毒症发文量逐年递增,2019年达发文高峰(1 276篇)。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以脓毒症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为中心的两大支撑点。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脓毒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脓毒性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急性肾损伤、肠源性脓毒症和炎性介质六大主题,涉及肠、脑、肝、肾等器官损伤的科研工作较多,而心、肺研究较为边缘化。此外,基于突现关键词强度与时间,内毒素、内毒素休克等为持续关注热点,炎症、免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联研究为核心研究热点,诊断、化学疗法等综合管理为新增研究热点。结论:我国脓毒症研究现状偏于动物实验、流行病学等基础层面,其研究内容多围绕炎症反应、免疫功能或某一器官功能障碍展开。预测在流行病学、诊断、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等科研基础上,有关儿童脓毒症、MODS相关器官损伤机制和干预挖掘,以及中西医结合实行综合管理脓毒症研究或为未来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普加评分:临床工具的演变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深入探讨了阿普加评分这一全球通用的临床工具在医学实践中的演变历程,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争议与挑战。20世纪50年代,弗吉尼亚·阿普加引入心率、呼吸状况、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肤色这五项体征指标,开创性地提出了新生儿评分方法,此后其研究团队致力于改进并完善该评分系统。阿普加评分曾经被广泛用于诊断新生儿有无窒息及评价窒息程度,评估是否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复苏、复苏效果以及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20世纪80年代以后,医学界不断强调防止评分的误用与滥用,其适用范围与预测价值也日益明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教育史视域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回溯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基于住院医师培训方面的国家政策法规和文件,梳理了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历史演变进程,将其发展分为前期探索、局部试点、全国试行和落实完善4个阶段;并就其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制度改革应遵循自上而下式的行政命令和指示性计划、制度应注重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渐进式推行、制度还需从整体式视角继续落实和完善的几点现实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内技术重建前十字韧带的发展、演变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的运动性损伤之一,可导致运动功能受限和膝关节退行性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镜下ACL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损伤的金标准。为进一步提升ACL重建手术的精准化与微创化,进而实现快速康复,全内重建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近30年发展该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与传统重建技术相比,全内技术在临床疗效上并无明显差异。全内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节省肌腱、保留更多骨量、减轻术后疼痛、防止关节液渗漏、增加腱-骨愈合面积、避免挤压螺钉相关并发症以及适用于骨骼未成熟的儿童及青少年。然而,由于全内技术为新兴技术,学习曲线和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费用较传统重建高,骨隧道制作与移植物固定不当还可能导致术后骨隧道增宽,从而影响手术疗效。通过对全内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历史、临床疗效、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全内技术重建ACL提供理论依据与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