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比机械通气对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肺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反比通气(IRV)策略用于全身麻醉下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所有全身麻醉下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中使用IRV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常规通气组采取常规容量控制的保护性肺机械通气(吸呼比为1:2),IRV组则采用IRV(吸呼比为1:1~2:1).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5月2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运用Endnote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移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312例患者,IRV组156例,常规通气组156例.IRV组吸气峰压在气腹30 min(MD=-3.06,95%CI:-3.77~-2.34,P<0.01)和气腹60 min(MD=-3.58,95%CI:-4.08~-3.07,P<0.01)时较常规通气组降低;IRV组平均气道压在气腹30 min(MD=1.95,95%CI:1.51~2.39,P<0.01)、气腹60 min(MD=1.87,95%CI:1.40~2.35,P<0.01)时较常规通气组增高,肺动态顺应性在气腹30 min(MD=2.78,95%CI:2.05~3.52,P<0.01)和气腹60 min(MD=1.87,95%CI:1.40~2.33,P<0.01)时较常规通气组也增高;IRV组氧合指数(MD=66.83,95%CI:51.11~82.54,P<0.01)和血氧饱和度(PaO2,MD=35.20,95%CI:28.21~42.19,P<0.01)在气腹60 min时较常规通气组增高.两组PaCO2、PETCO2、平均动脉压、心率、SaO2、术后肩痛发生率、术后皮下气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V应用于全身麻醉下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肥胖患者机械通气模式的一种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反比通气对俯卧位腰椎后路手术肺部呼吸力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评估在俯卧位下行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使用反比通气(inverse ratio ventilation,IRV)对肺部呼吸力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 60 例 ASA Ⅰ~Ⅱ级择期行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容量控制通气(volume-controlled ventilation,VCV)组和容量控制的反比通气(IRV-VC)组.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先使用 VCV 模式,I∶E = 1∶2,俯卧位后 VCV 组保持不变,IRV-VC组改为 I∶E =2∶1.在麻醉诱导后 5min(T0)、俯卧位 5min(T1)、俯卧位 30min(T2)、俯卧位 1h(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测量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记录术后直至出院期间的肺部并发症.结果 IRV-VC 组在 T2~T4的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intrinsic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iPEEP)均高于VCV组,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和气道平台压(plateau airway pressure,Pplat)均低于 VCV组(P<0.05);手术结束时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和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高于 VCV组(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y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gradient,A-aDO2)和生理无效腔率(VD/VT)均低于 VCV组(P<0.05).两组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俯卧位行腰椎后路手术中使用 IRV,可以改善肺部呼吸力学,增加氧合,但并不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反比通气应用于硬质气管镜诊疗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观察反比通气(IRV)应用于硬质气管镜诊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无痛硬质气管镜诊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IRV组)和B组(对照组),均行常频喷射通气,A组吸呼比2∶1,B组吸呼比1∶2,余呼吸参数两组设置相同(喷射氧浓度100%,喷射频率20次/min,驱动压0.05~0.15 MPa).比较T0(麻醉前)、T1(操作开始后10 min)、T2(操作开始后20 min)和T3(操作开始后30 min)时点患者的动脉血气[包括: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达到理想呼吸幅度时的呼吸机驱动压,以及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95%、术中低氧血症(SpO2<90%)和循环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呼吸机驱动压低于B组,SpO2<95%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患者T1、T2和T3时点的PaO2高于T0时点,两组患者T2和T3时点的HR和MAP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HR、MAP、PaO2、pH和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V应用于硬质气管镜诊疗,可有效降低驱动压,减少气压伤发生的风险,同时可改善氧合,且不会造成CO2蓄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全身麻醉下肺癌根治术中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模式对患者肺泡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肺癌根治术中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模式对患者肺泡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肺癌根治术的12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60)和B组(n=64),所有患者均予以右美托咪定进行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后,建立CO2气腹时,A组采用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呼吸比1∶2,B组采用潮气量(VT=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呼吸比2∶1;比较两组患者T0(麻醉前5 min)、T1(气腹开始前2 min)、T2(气腹后60 min)、T3(气腹解除后5 min)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记录T2的呼吸道平均压力值(Pmean)及呼吸道压力峰值(Ppeak),计算肺的顺应性(CL),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血浆CD3+、CD4+、CD8+、CD4+/CD8+.结果 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在麻醉状态下及气腹状态下呈下降趋势,气腹后逐渐上升,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mean、Ppcak均明显低于A组,CL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肺癌根治术中采用反比通气能有效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压,增加CL,促进氧合,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比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IRV)对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反比通气组和常规容量控制通气组(对照组),每组30例.建立二氧化碳(CO2)气腹时,反比通气组吸呼比为2:1,对照组吸呼比为1:2,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吸频率不变,潮气量7 ml/kg.观察并记录气腹开始前(T0)、气腹后30 min(T1)、气腹后60 min(T2)及气腹解除后5 min(T3)的气道压峰值(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测量T0、T1及T2的动脉血气并计算氧合指数(O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反比通气组T1、T2时间点Ppeak显著降低、Pmean、Cdyn显著升高(P<0.05),T2、T3时间点PaO2、OI显著升高(P<0.05).两组pH值、PaCO2及SaO2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比通气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的气道峰压,提高动态肺顺应性并改善氧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比通气对单肺通气老年患者肺功能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反比通气对单肺通气老年患者肺功能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两组双肺通气期间VT 7 mL/kg,I:E=1:2.单肺通气期间调整A组I:E为1.5:1,B组不变,于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2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进行血气分析,记录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指标和脑组织氧饱和度(rSO2).结果 与B组比较,A组T2~T4时PaO2、Pmean和Cdyn升高,Ppeak、VD/VT降低(P<0.05);单肺通气期间,A组rSO2<50%或rSO2降低>20%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与T1时比较,两组在T2~T4时点PaO2、Cdyn、rSO2降低(P<0.05),Ppeak、Pmean、PaCO2、VD/VT升高(P<0.05).结论 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反比通气可以降低术中气道峰压,改善氧合,增加肺顺应性,减轻rSO2的下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呼吸管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 腹腔镜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为术中呼吸管理提出了挑战,气腹以及机械通气对肺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通过术中合理的通气管理尽可能降低PPCs的发生风险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 目的 主要阐述气腹及机械通气对肺功能的不利影响以及术中通气管理进展. 内容 阐述机械通气、麻醉因素、手术因素(气腹、体位)致肺损伤的相关机制,并详述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肺复张策略(recruitment maneuver,RM)、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反比呼吸、降低FiO2的肺保护作用及风险. 趋向 怎样合理搭配保护性通气措施的各要素以及肺保护性通气是否有利于患者长期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压控反比通气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压控反比通气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压控反比通气组(PCIRV组)压控通气组(PCV组).单肺通气开始时PCIRV组为压控通气I:E 2:1,调节通气压力以维持Vt 5.7 mL/kg,RR 13.15次/min;PCV组为I:E 1:2,其他参数不变.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单肺通气开始(T2)、单肺通气30 min(T3)、单肺通气60 min(T4)及手术结束(T5)的呼吸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PCV组比较,T2.T4时PCIRV组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肺顺应性(Cdyn)明显升高(P<0.05);T3.T4时PCIRV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效腔即无效通气(Vd/Vt)明显降低,pH明显升高;T4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压控反比通气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可升高平均气道压,改善肺顺应性及通气功能,OLV 60 min后可明显改善氧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老年患者作为腹腔镜手术肺功能损害的高发人群,术中不当的机械通气和二氧化碳气腹等均是造成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因此为了优化术中管理,改善预后,人们提出了很多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如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肺复张策略、压力控制通气、反比通气等.起初这些通气策略被应用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但LPVS可以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LPVS越来越多地被麻醉医师应用到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反比通气对腹腔镜妇科病人气道压及围手术期PaCO2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反比通气(IRV)是否会对腹腔镜妇科病人气道压及围手术期PaCO2造成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妇科病人60例,分为常比通气组(CRV组,I:E=1:2)和IRV组(IRV组,I:E=2:1),比较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气道压力和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PaCO2值.结果:IRV组在气腹后60 min的气道峰压、平台压低于CRV组(P<0.05~P<0.01),2组所有时间点的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V能有效降低腹腔镜妇科病人长期气腹的气道压力,且对围手术期PaCO2不造成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