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影响靶区体积的摆位误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摆位误差对靶体积和关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且接受放疗的60例鼻咽癌患者,均接受同步整合加量IMRT;设定肿瘤总体积、临床靶体积、低风险淋巴结区域分别为70.0、59.4及54.0 Gy,总计33次分割;前、后、上、下、左、右同中心移动3、5及10 mm用以模拟摆位误差;评估平均剂量、最大剂量、计划靶区体积(PTV)接受量>110%与<93%处方剂量;对于两侧腮腺,评价平均剂量与>50%腮腺的剂量;分析最大剂量及2cc脊髓接受剂量。结果:与无位移相比,肿瘤总体积(GTV-70.0 Gy)在3 mm等中心位移的平均剂量最大百分比变化偏小2.2%,5 mm和10 mm等中心位移平均剂量的最大百分比变化分别为6.4%和16.0%;不同位移的临床靶体积(CTV)与计划靶体积(PTV)剂量体积分析显示,CTV-54.0 Gy的体积为(112.06 ± 55.92)cc(50.6~243.8 cc),相对于无位移,接受处方剂量(V54%)3、5和10 mm等中心位移最大百分比变化分比为1.5%、6.8%和23.8%。沿后侧及外侧摆位误差3 mm可显著影响脊髓的剂量;摆位误差沿外侧与前侧方向可显著影响两侧腮腺的剂量,朝患者右侧位移10 mm产生的最大剂量为(46.28 ± 5.10)Gy,同样条件下左侧位移产生的最大剂量为(46.38 ± 5.35)Gy。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对于摆位误差应常规定时确认同中心位置,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靶区体积剂量,改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治疗时代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肺腺癌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靶向治疗时代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58例患者全部接受了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8例(14%)患者完全缓解,46例(79%)患者部分缓解,4例(7%)患者疾病稳定.全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5.9个月,中位放疗后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1.6个月,中位放疗后总生存期为18.4个月.有驱动基因初治脑转移组、有驱动基因继发脑转移组和无驱动基因脑转移组患者的放疗后颅内无进展生存期(9.0个月vs.10.4个月vs.13.9个月,P=0.166)及放疗后总生存期(13.7个月vs.20.9个月vs.16.9个月,P=0.762)无明显差异;有驱动基因继发脑转移组和无驱动基因脑转移组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12.5个月vs.14.7个月vs.25.7个月,P=0.047)及总生存期(22.5个月vs.17.6个月vs.30.6个月,P=0.048)差于有驱动基因初治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毒性反应(CTC V4.0)Ⅰ度54例,Ⅱ度3例,Ⅲ度1例,无Ⅳ度反应.晚期毒性反应(RTOG)Ⅰ度55例,Ⅱ度3例,无Ⅲ、Ⅳ度反应.结论 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于肺癌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2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比较不同PTV单次剂量的两组患者的构成比,依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应用PSM法进行1:1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OS为30.0月(HR:3.319,95%CI:23.495~36.505),中位DFS为21.3月(HR:1.838,95%CI:7.698~24.902).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化疗、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OS(均P<0.05)和DFS(均P<0.05)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 进行PSM分析,经1:1配比后每组患者90例.PSM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患者O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化疗、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患者D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两组患者≥2级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IB-IMRT组中PTV单次剂量为2 Gy和>2 Gy的患者亚组分析结果 显示,后者的OS和DFS均显著性优于前者(均P<0.05).结论 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可改善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而不增加其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同步整合加量逆向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剂量学参数及对放射性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同步整合加量逆向调强放射治疗(SIB-I-IMRT)食管癌的剂量学参数及对放射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整合加量正向调强放射治疗(SIB-F-IMRT),观察组采用SIB-I-IMRT治疗,比较两组放射治疗相关指标(机器总跳数、单次治疗时间、治疗总时间)、靶区计划靶体积(PTV)剂量学参数[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OAR)剂量学参数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跳数为(924.59±58.67)MU,高于对照组,单次治疗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0.27±2.30)min和(304.22±28.63)min,长于对照组(t=27.158,t=11.506,t=29.473;P<0.05);观察组靶区PTV剂量学参数Dmax、Dmean及HI低于对照组,Dmin、CI高于对照组(t=2.690,t=6.113,t=3.046,t=8.963,t=10.079;P<0.05);观察组肺Dmean、肺V10、心脏Dmean、心脏V30、心脏V40、心脏V45、心脏V50剂量低于对照组,肺V5剂量高于对照组(t=2.034,t=3.426,t=2.274,t=3.918,t=4.675,t=3.235,t=3.092,t=2.158;P<0.05);观察组≥II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79%和3.45%,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0,x2=4.921;P<0.05).结论:SIB-I-IMRT与SIB-F-IMRT相比,可在满足靶区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OAR的剂量,进而降低治疗中的放射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