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叶蚁亚科蚂蚁的防御性生物碱
编辑人员丨2023/8/5
蚂蚁(蚁科)有显著的群居特性,个体间分工明确,并具有复杂的合作策略,以保护巢穴不受捕食者、病原微生物、蚂蚁竞争者的侵害,以及捕食猎物等.切叶蚁亚科是蚁科的最大类群,共有147个现生属,主要通过喷洒富含生物碱的毒液分泌物进行防御和捕猎.本文综述了该亚科防御性生物碱的组分及属种分布特征,其结构类型包括哌啶、吡啶、吡咯、吲哚里西啶、吡咯里西啶和脂肪胺等,并对其功能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和展望.哌啶类生物碱是火蚁属Solenopsis毒液的典型特征,而吡咯烷、吡咯啉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是小家蚁属Monomorium毒液的主要成分.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是脊红蚁属Myrmicaria蚂蚁和火蚁属贼蚁毒液的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脂肪胺也是小家蚁属蚂蚁的毒液成分.这些毒液生物碱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在农药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蟾皮中吲哚烷胺类生物碱对LPS活化的中性粒细胞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吲哚烷胺类生物碱(indolealkylamines,IAAs)是蟾皮中主要的亲水性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游离型的N-甲基五羟色胺、蟾蜍色胺、蟾蜍特尼定、脱氢蟾蜍色胺和结合性的蟾蜍噻咛.该研究选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为体外炎症模型,对蟾皮中5个IAAs单体抗炎活性构效关系及抗炎机制进行探讨.实验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1μg· mL-1 LPS)、阳性药组(100 μg·mL-1吲哚美辛)以及5个IAAs低、中、高剂量(50、100、200 μg·mL-1)组.首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LPS刺激后各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IL-1β的分泌情况,然后利用Annexin V/PI双染法观察各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aspase-3、Bax、Bcl-2、beclin1、LC3-Ⅰ、LC3-Ⅱ蛋白的表达.结果 表明,与模型组相比,IAAs干预后可降低LPS引起的炎症因子分泌过多,且游离型IAAs(N-甲基五羟色胺、蟾蜍色胺、蟾蜍特尼定、脱氢蟾蜍色胺)活性强于结合型IAAs蟾蜍噻咛,其中蟾蜍色胺的效果最为显著.Annexin V/PI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可延迟中性粒细胞早期凋亡,蟾蜍色胺处理后可呈剂量依赖关系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有关.此外,LPS刺激后,可以激活中性粒细胞的自噬信号通路.该研究首次证明,IAAs可降低由LPS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以蟾蜍色胺为例,其发挥药效的机制可能与促进中性粒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