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风破浪立潮头 赓续前行向未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决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重要民生工程.打造高质量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和省、市赋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的重要使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简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始建于1931年,是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输出医院、榆林市第二医院为依托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7月,医院正式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是陕西省唯一获批的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管)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医院始建于公元1890年,建院130多年来,已打造形成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以及国内先进的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医院实际开放床位4 000余张,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1人。医院在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第5位,等级为A++,其中病例组合指数(CMI)位列全国第3位;在神经复合手术、心脏介入手术、内镜治疗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球心脏骤停中心发展状况及其急救模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全球范围内,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十年来,尽管心肺复苏技术不断进步,但CA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而且不同国家或国家不同区域之间差异较大。我国院外心脏骤停(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出院存活率及神经功能良好的比例仅为1.3%和1% [1],而美国在10%左右 [2]。心脏骤停患者的综合救治水平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将患者运送至综合救治水平较高的医疗中心,生存率可从30.8%上升至58.7%,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升高近3倍 [3]。在这种背景下,心脏骤停中心(cardiac arrest center,CAC)应运而生,其目的旨在为CA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集束化治疗,提升综合救治水平,进而提高CA生存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目前CAC在我国尚未起步,借鉴国际上CAC建设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自己的特色,对未来推动中国CAC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心脏骤停救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实体肿瘤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实体肿瘤免疫治疗受益者筛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监测、肿瘤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受到临床关注。为促进临床有效选择和解读实体肿瘤诊疗相关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医学检验专科医师(技师)分会、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专家,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精细分型、髓源性抑制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充分总结,并撰写了专家共识,同时对外周细胞免疫功能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方案或方法给出了推荐和参考方向,以期为实体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格局下一院多区管理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作者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一院多区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剖析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格局下多院区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医院通过统筹医院战略规划和学科布局发展、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提升同质化服务水平等关键对策,显著提升了管理效能和运营效率,各院区医疗服务能力均衡发展,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了试点价值,可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资源整合视角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现状和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作为构建我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工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医疗资源整合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横向扩容和纵向下沉双重资源整合属性进行阐述,结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各自主导的两条建设路径及工作进展,梳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构建协同体系、深化合作模式、增强主体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应坚持主导地位,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要分别承担起建设过程中的运营管理和承接配合的主体责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烧伤航空医疗转运全国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烧伤救治单位分布呈现出中心化、区域化的演变趋势,为解决严重烧伤患者距离烧伤救治单位较远、发生重大群体性烧伤事故时区域烧伤医疗中心超负荷运转、航空转运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亟须完善我国烧伤患者航空医疗转运体系。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联合航空医疗救援国家培训基地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从航空医疗转运的组织架构、人员与物资配备、转运前中后3个环节等方面要点进行叙述,以期为我国烧伤患者航空医疗转运的安全、高效、规范运行提供指导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河南省2012-2023年儿童青少年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2012-2023年河南省儿童青少年病毒性脑炎流行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趋势分布。方法:以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为研究现场,收集入院时间为2012年10月1日至2023年7月26日的病毒性脑炎病例信息,分析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症发生率、年龄构成、病原构成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情况。结果:本研究排除信息不全的病毒性脑炎病例后共纳入6 276例。病例主要来源于郑州市(38.96%),其次分别为周口市(9.93%)、许昌市(8.68%)、驻马店市(7.90%)和平顶山市(7.39%)。病例中男性占62.13%,女性占37.87%,7~13岁病例数最多(72.45%)。2012-2023年总体重症率为4.51%,不同地区、年份的重症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3, P=0.021; χ2=48.14, P<0.001)。病原分型中肠道病毒构成比最大(31.57%),其中柯萨奇病毒居多(58.37%)。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患病毒性脑炎大脑半球的损伤最常见(54.93%)。 结论:2012-2023年河南省病毒性脑炎病例中男性较多,7~13岁儿童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感染应当引起重视,在诊断病毒性脑炎后要特别注意预防大脑半球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功能任务落实情况与关键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载体,评估其功能任务落实情况,了解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推进中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结构-过程-结果"评估理论逻辑框架进行评估框架设计,分为中心自评估、数据上报和现场调研评估3个阶段,对截至2020年10月完成批复设置的6个国家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15家主体医院功能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级政府对中心的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加大,中心内外部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承担的职责任务有效落实,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影响中心功能任务落实的关键问题包括,对主体医院的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不足、中心内外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还需完善、有利于突破"卡脖子"和"临门一脚"关键技术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相对滞后,与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相匹配。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委省共建"机制,加强对中心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投入保障;完善各中心内部组织管理机制;加快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使用相关制度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中心高效落实功能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