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类典型生态破坏案件环境损害评估过程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国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同时,全国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司法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等在判罚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时,面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实物量化、价值量化等难以确定的专业性问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难以区分.研究按照损害程度对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非法占地、非法采矿三类生态破坏案件进行分类讨论,统计分析了三类生态破坏案件的关键要素指标,阐明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类案件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线选取对象上,三类案件可能涉及植被、土壤、地下水等指标的一种或多种;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占地、非法采矿三类案件在植被破坏和土壤破坏两方面破坏程度都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水平方向的损害范围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纵向从土壤表层向深层土壤破坏逐渐加深,恢复难度逐渐加大;在生态恢复工程选择上,除生态恢复外还需根据破坏程度额外考虑对地表建筑物或压占物清除或矿坑的回填及复垦;永久性损害或基本恢复不可实施时也可考虑其他替代性恢复方案,如认购"碳汇"等新手段.研究可为提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磁波CT技术在城市隧道岩溶勘查工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随着城市发展过程越来越快,交通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全地面建筑物,采用隧道方案也越来越多.城市岩溶探测以钻探为主,再辅以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法等传统物探方法,这些方法效率低,且受场地条件限制,很难实施.电磁波CT技术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野外作业便利等优势,可以较好的揭露地下岩溶发育规模及特征.本文在传统的数据处理基础上,运用电磁波CT探测技术,通过反演设置最低限值、选用反射投影结果作为初始模型、利用低通滤波和角度限制技术和采取连续测线模式架构程序进行归一化计算处理等处理技术方法,大大提高电磁波CT资料解译的精确度.研究表明,电磁波CT探测技术在岩溶勘查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探测结果对于城市隧道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缝合锚钉在肌肉骨骼系统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缝合锚钉的固定理论源于美国南德克萨斯州农场地下沉坠物支持篱柱原理[1],钢丝捆绑的沉坠物通过与地面呈45°沉坠角埋入地下,钢丝的另一端牵拉及固定地面上的建筑物.随着对锚钉固定原理认识的深入以及锚钉的不断更新换代,缝合锚钉在肌肉骨骼系统损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国内外文献上关于缝合锚钉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地下建筑物内氡和氡子体浓度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关于地下建筑物内氡浓度控制问题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地下建筑物中氡浓度变化的观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通风对地下建筑物中氡 浓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湖北省不同类型地下建筑物空气中的氡水平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报道了湖北地区不同类型地下建筑物内 222Rn及其子体的测量结果,估算了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对通风、季节等影响浓度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据33处132个测点的结果表明,氡及氡子体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两者的几何均值分别为77.6Bq?m -3和3.08×10 -7J?m -314.8mWL),平衡因子为0.58±0.20。工作人员由于吸入氡子体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为1.91mSv,高出地面居民15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辽宁省地下建筑物内氡及其子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描述辽宁地下建筑物内氡及其子体浓度的调查结果,估算了地下建筑物内氡及其子体所致工作人员的剂量。用双滤膜法测氡,Thomas法测氡子体。共测量42个单位的地下建筑物,计187个样点。氡浓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62%的样点平衡当量浓度(EEC)小于50Bq·m -3,11%的样点大于200Bq·m -3(EEC)。其浓度的几何均值为74.1Bq·m -3,几何标准差为3.2。算术均值为168.0Bq·m -3,标准差为435.0。氡子体的几何和算术均值分别为10.0和24.6mWL,几何和算术标准差分别为3.9和43.3。平衡因子为0.53±0.25。剂量估算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一的地下建筑物所致年有效剂量当量超过5mSv。讨论了有关限制与防护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海市沙发花园白蚁综合治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索地下型白蚁监测-控制系统在白蚁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在房屋周围埋设地下型白蚁监测-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发现白蚁—投放饵剂—灭杀白蚁—监测"的不断循环,降低区域内白蚁的密度.以埋设饵站的区域为试验区,无法设置饵站的区域作为对照区.试验期间,房屋内发生白蚁,仍使用传统的粉剂法或液剂法进行防治.结果 试验区内白蚁报治率为(1.0±1.7)%,对照区内白蚁报治率为(12.3±4.2)%,试验区白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区(P<0.05);试验区内有12幢房屋周边饵站监测到的白蚁种群被消灭后,室内未出现白蚁危害,整个小区(包括试验区和对照区)的白蚁发生率也得到了同步下降.结论 地下型白蚁监测-控制系统能有效监测和控制白蚁群体,对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白蚁预防功能,在白蚁综合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