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脑CT灌注成像在侧枝循环评估中的辐射剂量和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枝循环评估中的辐射剂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32例AIS患者的全脑CTP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通过固定管电压(100 kVp)、分段设置管电流的方式优化CTP采集同时获得的CT血管成像(CTA)的图像质量。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 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 E),与文献进行比较。患者核心梗死区域和对侧半脑健康区域脑灌注参数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一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基于CTP、多时相CTA联合CTP两种模式,采用5分法评估患者侧枝循环状态。由另外一名放射科医师基于DSA图像采用同样的5分法进行评分。以DSA结果作为参照,计算其余方法评估结果的准确率。评分结果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 结果:平均CTDI vol为184.18 mGy,和文献报道相当(184.19 mGy)。相较于文献报道的CTP和CTA联合扫查,一站式全脑CTP检查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9% (6.1 vs. 10 mSv)。核心梗死区域和对侧半脑健康区域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和残余函数达峰时间( T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1、-7.47、8.58、12.34、10.05, P<0.01)。CTP和DSA的评分相关系数为0.95 (95% CI:0.89~0.97, P<0.01),多时相CTA联合CTP和DSA的评分相关系数为0.98 (95% CI:0.96~0.99, P<0.01)。DSA CTP评估结果的Kappa值为0.64 ( t=7.53, P<0.01),与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的Kappa值为0.88 ( t=9.99, P<0.01)。CTP评估侧枝循环的准确率为71.9%,多时相CTA联合CTP评估的准确率则为90.6%。 结论:固定管电压、分段设置管电流的一站式全脑CTP能够同时提供可靠的CTP和多时相CTA,合理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借助多时相CTA联合全脑CTP能够准确判断颅内血管有无侧枝循环及脑组织状态,有助于临床中AIS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olorViz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ColorViz是一种具有时间分辨率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可将多时相CT血管成像(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 mCTA)3个时相的血管信息整合至单个时变彩色编码图像中,通过分析图像来评价脑血管侧支循环,进而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转归。ColorViz可缩短侧支循环评价时间,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且其评价的侧支循环状况与m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评价的侧支循环状况密切相关。文章就ColorViz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时相CT血管造影检查、血清LPO、TpP水平与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mCTA)检查、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与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再发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脑梗死将患者分为再发脑梗死组29例,未再发脑梗死组99例,所有患者行mCTA检查,根据mCTA图像进行Maas评分和Tan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TpP水平,采用Yagi微量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LPO含量,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诊断效果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再发脑梗死组Tan评分为(1.06±0.26)分,显著低于未再发脑梗死组的(1.89±0.82)分( t=5.35, P < 0.05);再发脑梗死组TpP、LPO水平分别为(7.22±1.35)mmol/L、(11.23±2.58)nmol/mL,均高于未再发脑梗死组的(3.06±0.28)mmol/L、(7.23±0.37)nmol/mL( t=28.86、15.04,均 P < 0.001);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与Tan评分、LPO、TpP水平均存在相关性( P < 0.05);mCTA、LPO、TpP水平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敏感度在93.10%~96.60%之间,特异度均为1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mCTA、LPO、TpP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95% CI为0.966~1.000)、0.976(95% CI为0.930~1.000)、0.968(95% CI为0.905~1.000)。 结论: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再发与多时相CT血管造影Tan评分、LPO、TpP水平均存在相关性,多时相CT血管造影Tan评分、LPO、TpP水平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单时相和多时相CT血管成像评估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与CT灌注成像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对比单时相CT血管成像(sCTA)和多时相CT血管成像(mCTA)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的评估及分析与CT灌注成像(CTP)的相关性.方法 ACI患者均完成多模态 CT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比较 sCTA 和 mCTA 的侧支循环评分与核心梗死、缺血半暗带、实际梗死体积及错配率的相关性,分析侧支良好组与不良组间相对灌注参数的差异性及对侧支循环量化评估.结果 mCTA、sCTA评分与核心梗死体积相关(r=-0.740、-0.474);与实际梗死体积相关(r=-0.729、-0.480);与错配率相关(r=0.757、0.575);mCTA 相关系数高于 sCTA.侧支良好组与不良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有差异性,可以反映侧支循环状态,其中 mCTA评分下 rCBV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结论 mCTA和 sCTA 均可对侧支循环进行评估,但是 mCTA更有一定优势.侧支循环状态越好,梗死灶体积越小,错配率越高.基于 mCTA 评分下 rCBV 对侧支循环量化评估价值最高,可以作为首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CTP联合多时相CT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恢复及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流灌注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心,除了时间窗内积极溶栓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作为改善脑血流灌注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侧支循环结构和功能的准确评估对于脑卒中个性化管理至关重要.CT灌注成像(CTP)、多时相CT血管造影(MP-CTA)可以动态、全面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了解颅内灌注状态、血管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评估卒中复发风险,预测临床预后,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提高对CTP联合多时相CTA的理解,推动脑侧支循环的规范评估,促进卒中个体化、精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前瞻性心电门控单心动周期256排CT成像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低心率、高心率和心律不齐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A,比较图像质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56排宽探测器CT对208例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A检查,不使用药物控制心率;其中低心率组87例(心率≤70次/分),高心率组38例(心率>70次/分),心律不齐组83例(5个心动周期内的心率变化>10次/分).常规重建相位为75%或45%;以多时相重建中运动伪影最小者为最优相位.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评估影响图像质量评分的因素.结果 105例(105/208,50.48%)最优相位与常规相位不同.最优相位图像中,3组图像质量评分、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线性回归显示,心脏相位和伪影类型是图像质量评分的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 在不限制心率的前瞻性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冠状动脉CTA中,高心率或心律不齐并非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时相头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多时相头CT血管造影(CTA)在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完成CTA检查,并与CT灌注成像技术(CTP)检查结果相对比,以探讨多时相头CTA在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敏感度为82.35%(28/34),特异度为85.71%(24/28);入院时2组NIHSS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2周时和随访3个月有侧支循环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在CTA图上表现为脑动脉闭塞远端的逆向充盈和病灶区域较对侧增多的小血管网等.结论 多时相头CTA在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影像检查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脑卒中侧支循环在CTA图上具有典型特征,此外侧支循环建立是确保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Revolution CT对测量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与左心耳容积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GE Revolution 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多时相三维容积重组初步探讨房颤者左心房及左心耳容积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动态变化特点以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本院明确诊断房颤且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37例,将原始扫描数据重建成20个时相(5%~100%,间隔5%),测量各时相左心房、左心耳容积,计算其排血量、排空分数,分析左心房、左心耳在不同心动周期中容积变化及功能参数之间关系,各参数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 左心耳、左心房在心动周期同步变化.房颤左心房最大容积为(125.78±36.45) ml,左心房最小容积为(85.61 ±34.13)ml,左心耳最大容积为(11.39 ±5.27) ml,左心耳最小容积为(6.01±3.34) ml.左心耳最大容积与左心房排空分数呈负相关(r=-0.47,P=0.00).结论 Revolution CT测量房颤者左心房及左心耳容积是可行、可重复的,可客观评价其功能;左心房与左心耳功能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28层CT尿路成像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128层CT尿路成像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0例非结石性尿路梗阻患者,行CT薄层平扫及多时相CT增强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重建获得CTU图像.对尿路梗阻部位及程度、肾周渗出程度、肾功能受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CTU图像均对梗阻的病因有明确的定位和定性,梗阻部位的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扩张的尿路整体形态显示良好.190例中膀胱癌51例,输尿管癌45例,腹膜后转移瘤23例,结肠癌15例,直肠癌11例,宫颈癌10例,血管压迫8例,肾盂癌8例,卵巢癌7例,先天发育畸形6例,膀胱炎3例,输尿管炎2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其中病变在输尿管中、下段及膀胱入口处造成中度梗阻51例,重度梗阻119例;肾周渗出共57例,其中A级29例,B级24例,C级4例;肾功能受损37例,其中轻度18例,中度10例,重度9例.结论 128层CT尿路成像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定性以及梗阻程度、肾周渗出程度及肾功能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多时相CT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侧支循环与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临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多时相 CT血管造影提供颅脑血管的侧支情况,分析侧支循环丰富程度与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再通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9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再通治疗患者,选取其中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比PA)静脉溶栓患者共 49例.根据溶栓前多期 CTA显示的软脑膜吻合支的血流范围、血流速度,按照 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分为侧支良好组和侧支不良组,分别为 31例和 18例.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获益和风险,包括溶栓后 24 h N1HSS评分、30 d病死率、90 dmRS评分以及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使用 t检验、校正x2检验或 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侧支良好组的溶栓后 24 h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明显低于侧支不良组(4.6±5.6)vs(12.5±8.4),P<0.01;(1.7±1.7)vs(3.1±1.5),P<0.05;侧支良好组溶栓后 24 h NIHSS评分改善≥50%发生率、90 d mRS 0-2分发生率显著高于侧支不良组(77.4%vs 27.8%,P<0.05;80.6%vs 27.8%,P<0.01);侧支良好组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低于侧支不良组(9.7%vs 50.0%,P<0.05).侧支良好组 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侧支不良组(0%vs 11.1%),尽管两组间 30 d病死率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MCA脑梗塞并接受再通治疗的患者,良好的侧支代偿可使其获得良好的临床预后,恢复较好的近期神经功能,较低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和较低的致残率、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