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以及PTBP1对胃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至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选择PTBP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进行小干扰RNA(siRNA)转染下调PTBP1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 PTBP1敲低组。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 PTBP1 mRNA和PTBP1的表达。通过MTT法转染24、48、72、96 h后,观察PTBP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PTBP1后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下调PTBP1后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改变。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Kaplan-Meier Plotter预后分析显示,高表达PTBP1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PTBP1胃癌患者[9.2个月(6.2个月,17.2个月)比19.0个月(14.5个月,2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31,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 PTBP1敲低组 PTBP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78±0.11比3.10±0.19、2.99±0.23。AGS:0.80±0.09比3.55±0.24、3.5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GC7901=10.57、8.08, tAGS=10.91、13.42; P均<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 PTBP1敲低组PTBP1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38±0.04比1.42±0.05、1.35±0.09。AGS:0.17±0.02比1.52±0.08、1.38±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GC7901=15.94、10.57, tAGS=16.60、20.80; P均<0.01)。MTT结果显示,转染48、72、96 h后, PTBP1敲低组的吸光度值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0.25±0.01、0.38±0.02、0.84±0.04,其中转染96 h后的差值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21、14.32, P均<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 PTBP1敲低组发生侵袭和迁移的细胞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42.00±5.91比116.40±10.23、114.40±10.43;39.60±6.77比125.80±11.51、122.40±5.90。AGS:40.20±7.25比115.60±14.63、117.40±9.12;36.00±5.20比122.40±12.10、125.40±1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GC7901=14.07、13.50、14.43、20.62, tAGS=10.27、14.75、14.68、16.76; P均<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 PTBP1敲低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1.42±0.05比0.53±0.05、0.57±0.03。AGS:1.34±0.04比0.54±0.03、0.61±0.01),而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50±0.03比1.64±0.05、1.46±0.07,0.32±0.07比1.42±0.07、1.33±0.07。AGS:0.37±0.06比1.47±0.04、1.36±0.04,0.41±0.04比1.53±0.06、1.3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SGC7901=11.63、13.19、18.83、11.68、11.43、10.43, tAGS=15.02、16.23、14.67、12.97、14.45、17.18; P均<0.01)。 结论:胃癌组织和细胞中PTBP1表达水平均升高,并且参与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E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子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探讨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子(PSF)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人视网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将hRMECs分为正常组、空载组、PSF组、锌原卟啉(ZnPP)组及PSF+ ZnPP组进行实验。正常组细胞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置于37 °C、95%空气、5% CO 2的密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空载组细胞采用空载慢病毒感染。PSF组细胞采用过表达PSF慢病毒感染。ZnPP组细胞采用ZnPP (10 mol/L)处理2 h。PSF+ZnPP组细胞采用过表达PSF慢病毒感染后,再用ZnPP (10 mol/L)预处理2 h。后四组细胞辅以AGEs刺激,HE、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法观察PSF高表达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ZnPP对PSF的拮抗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 (HO-1)、磷酸化(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因子2相关因子2 (Nrf2)的蛋白表达。引入ERK通路的特异性拮抗剂U0126,Western blot验证U0126对PSF蛋白所诱导的HO-1表达的逆转作用。 结果:HE染色和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PSF组受损细胞核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较PSF+ZnPP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7.5、38.7, P<0.05)。流式细胞法结果显示,PSF组细胞产生的ROS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较PSF+ZnPP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6.4, 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SF组HO-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空载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70.1, P<0.05);AGEs处理30、60、120、240 min时pERK的蛋白表达量与15 min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74.0, P<0.05);PSF+/U0126-组HO-1、Nrf2蛋白表达量较PSF-/U0126-组明显增加,PSF+/U0126+组HO-1、Nrf2蛋白表达量较PSF+/U0126-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2、489.4, P<0.05 )。 结论:PSF高表达可以通过活化ERK通路,促进Nrf2转位入核进而诱导HO-1表达,从而保护hRMECs免受AGEs诱导的氧化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对缺氧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三质粒系统构建慢病毒颗粒(LV)-PSF。LV-PSF体外感染hRMECs后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其感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经LV-PSF感染的hRMECs中PSF mRNA表达水平。将实验分为体内和体外两部分。体内实验:7日龄健康C57B/L6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OIR+LV-空载体(Vec)组和OIR+LV-PSF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构建OIR模型。OIR组除缺氧刺激外,不做其余处理。OIR+LV-Vec组和OIR+LV-PSF组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LV-Vec或LV-PSF。观察LV-PS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的影响。体外实验:将hRMECs分为正常组、缺氧组、空载组、PSF高表达组。正常组为正常体外培养的hRMECs;缺氧组为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培养条件24 h的hRMECs;空载组、PSF高表达组分别为用LV-Vec、LV-PSF感染48 h,再用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培养条件24 h的hRMECs。采用MTT比色法观察PSF对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PSF对缺氧刺激下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HIF-1α、VEGF及PSF的mRNA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可稳定高表达PSF的LV-PSF,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感染效率为97%,RT-PCR测得经LV-PSF感染的hRMECs中PSF mRNA水平明显上调。体内实验:OIR组、OIR+LV-Vec组小鼠RNV面积较正常组明显增加( t=18.31、43.71),OIR+LV-PSF组小鼠RNV面积较OIR组( t=11.30)、OIR+LV-Vec组( t=15.47)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体外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组hRMECs增生能力较正常组明显增强( t=2.57),PSF高表达组hRMECs增生能力较正常组、缺氧组、空载组明显降低( t=5.26、5.46、3.7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条件24 h或48 h均可刺激缺氧组与空载组细胞明显迁移( t=8.35、13.84, P<0.05 );而与缺氧组与空载组比较,PSF高表达组细胞迁移不明显( t=10.99、18.27、9.75、8.93、26.94、7.01 , P <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空载组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较多,而PSF高表达组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明显减少( t=9.33、6.15, 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缺氧组、空载组hRMECs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 t=15.23、21.09, P<0.05),PSF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 t=0.12、2.15, P<0.05 );与缺氧组、空载组比较,PSF高表达组hRMECs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 t=10.18、13.10, P<0.05),PSF mRNA表达明显增加( t=65.00、85.79, P<0.05 )。 结论:PSF可减少OIR模型小鼠RNV面积。PSF可能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缺氧诱导的hRMECs增生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对过氧化氢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高表达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组、损伤组(N+H2O2组)、空载体对照组(Vec+H2O2组)、PSF高表达组(PSF+H2O2组).应用脂质体2000将pEGFP空载体、pEGFP-PSF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导入Vec+H2O2组、PSF+H2O2组;N+H2O2组仅作转染处理;正常细胞组为正常培养细胞.细胞转染24 h后,以200 μmol/L H2O2刺激细胞2h.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噻唑蓝比色法检测N+H2O2组、Vec+H2O2且、PSF+H2O2细胞活性,以酶联免疫检测仪测量波长490 nm处各组细胞的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表示;LIVE/DEAD(R)细胞活性/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生存力;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N+H2O2组、Vec+H2O2组、PSF+H2O2组细胞凋亡;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N+H2O2组、Vec+H2O2组细胞体积缩小,胞质致密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PSF+H2O2组细胞形态尚饱满,胞质染色较均匀,偶见体积缩小.与PSF+H2O2组比较,N+H2O2组、Vec+H2O2组细胞活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8,P=0.000).正常细胞组细胞呈绿色,偶见红色荧光;N+H2O2组、Vec+H2O2组细胞中呈红色荧光的死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绿色荧光的活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SF+H2O2组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死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与N+H2O2组、Vec+H2O2组细胞凋亡比较,PSF+H2O2组细胞凋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4,P=0.000).与N+H2O2组、Vec+H2O2组比较,PSF+H2O2组细胞中ROS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235,P=0.000).结论 高表达PSF通过抑制ROS的产生缓解H2O2诱导的人RPE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表达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高表达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下视网膜Müller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体外培养的人Müller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组(N组)、空白对照组(N+AGE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AGEs组)及PSF高表达组(PSF+AGEs组).N组为常规培养的Müller细胞;N+AGEs组仅做转染处理并联合AGEs诱导;Vec+AGEs组、PSF+AGEs组利用转染试剂脂质体2000分别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pEGFP)空载体、pEGFP-PS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Müller细胞并联合AGEs诱导.细胞转染24h后应用AGEs(150 μg/ml)诱导72 h,采用HE、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分别采用MTT比色法、ELISA细胞凋亡试剂盒及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检测N+AGEs组、Vec+AGEs组、PSF+AGEs组细胞生存力、细胞凋亡值及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N组细胞形态饱满,胞浆染色均一;N+AGEs组、Vec+AGEs组细胞体积缩小,胞质致密浓缩、嗜酸性染色增强;PSF+AGEs组细胞形态尚饱满,胞浆染色较均匀,胞核染色均一.N+AGEs组、Vec+AGEs组、PSF+AGEs组细胞生存力分别为0.42±0.11、0.35±0.12、0.68±0.12;细胞凋亡值分别为1.08±0.16、0.96±0.20、0.44±0.08;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28 833.67±3 550.06、28 356.67±4 854.81、18 616.00±3 382.54.与N+AGEs组、Vec+AGEs组比较,PSF+AGEs组细胞生存力明显提高(F=20.65,P=0.000),细胞凋亡值(F=43.43,P=0.000)及细胞内ROS水平(F=18.86,P=0.00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表达PSF通过抑制ROS产生来缓解AGEs诱导下人Müiller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病毒介导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5日龄C57BL/6J小鼠1 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OIR模型组、OIR模型+慢病毒空载体处理组(以下简称Vec组)及OIR模型+PSF慢病毒处理组(以下简称PSF组),分别为16、32、32、32只.小鼠7日龄时,正常对照组小鼠常规环境饲养;单纯0IR模型组、Vec组及PSF组小鼠建立OIR模型.小鼠12日龄时,Vec组、PSF组小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滴度为1×1011 TU/ml的空载体病毒或PSF慢病毒1μl.正常对照组和单纯OIR模型组小鼠不再做任何处理.小鼠17日龄时,采用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作视网膜铺片,测量各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NF-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Nrf2、HO-1及PSF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单纯OIR模型组、Vec组、PSF组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00、14.36±5.50、15.67±4.96、8.13±2.09个;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分别为0.00%、(35.71±2.81)%、(36.57±4.53)%、(15.33±4.75)%.4组间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87、165.70,P<0.05).组间两两比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较正常对照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增多,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增大;PSF组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减少,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4组间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F=53.66、83.54)以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F=58.38、52.69、24.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SF组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PSF可通过上调Nrf2及HO-1的表达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丙型肝炎病毒3'-非翻译区RNA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其它的黄病毒属的成员一样,其基因组的3'-非翻译区(NTR)是基因组复制的关键结构位点。HCV的3'-NTR区的核苷酸序列相互折叠,形成特殊的二级结构,与HCV NS5B以及HCV感染靶细胞中的蛋白质因子,如异源性细胞核核糖蛋白(hnRNP)或称为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PTB)等结合成为HCV的复制酶(replicase)复合体,决定着HCV复制的过程。HCV3'-结合蛋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HCV的复制过程,为探讨抗HCV治疗的新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通过上皮间质转化途径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与侵袭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1)下载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转录组数据集,用Limma包分析结直肠癌组织(n=479)和正常组织(n=42)中PTBP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2)第1转染组和第2转染组为SW480细胞中分别转染对照慢病毒(ShCtrl)5μL和PTBP1敲低慢病毒(ShPTBP1组)5μL;第3转染组和第4转染组为LoVo细胞中分别转染ShCtrl和ShPTBP1各5μL;第5转染组和第6转染组为HCT116细胞中分别转染对照质粒(Vector)5μg和PTBP1过表达质粒(plasmid+PTBP1组)5μg;第7转染组和8转染组为HT29细胞中分别转染Vector和plasmid+PTBP1各5μg.以Transwell小室检测上述不同转染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PTBP1、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PTBP1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62.05±30.21和39.38±10.0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临床不良预后有关.(2)第1至第8转染组的侵袭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00.00±6.28)%,(45.77±1.68)%,(100.00±7.27)%,(41.05±5.68)%,(100.00±6.55)%,(157.65±4.24)%,(100.00±9.80)%和(189.51±4.66)%;这8组的PTBP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2±0.10,0.80±0.09,0.93±0.04,0.69±0.05,0.96±0.04,1.11±0.01,0.92±0.04和1.17±0.04;这8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6±0.05,0.87±0.12,0.64±0.00,1.00±0.06,0.60±0.02,0.49±0.02,0.53±0.02和0.30±0.01;这8组的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02,0.65±0.05,0.72±0.04,0.54±0.04,0.46±0.06,0.74±0.04,0.45±0.06和0.74±0.05;这8组的Snail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04,0.74±0.05,0.72±0.04,0.57±0.01,0.55±0.01,0.82±0.09,0.58±0.02和0.90±0.09.以上指标:第2转染组与第1转染组比较,或第4转染组与第3转染组比较,或第6转染组与第5转染组比较,或第8转染组与第7转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BP1表达与Vimentin和Snail呈正相关,而与E-cadherin呈负相关.结论 PTBP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与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诱导EMT途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