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HP的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为丰富呼伦贝尔地区园林植物多样性,筛选出观赏价值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花卉种类.方法:采用 AHP法对呼伦贝尔草原230 种野生花卉进行综合评价.选取花果观赏价值、茎叶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 3 个方面共13 个评价指标,建立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软件在构建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各评价指标总权重,并通过野外观测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分,最后计算每种植物的综合得分,并进行分级.结果:① 各约束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大小排序为花果观赏价值>开发价值>茎叶观赏价值.② 13 个标准层评价因素中,花果色、花径、抗逆性、花果量和株型对野生花卉的观赏性影响最大.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被评为Ⅰ级的花卉如苦马豆、掌叶白头翁、大花剪秋萝、多叶棘豆、斑花杓兰、细叶百合、尖萼耧斗菜、大花杓兰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大面积驯化栽培供园林观赏.被评为 Ⅱ 级的野生花卉如野鸢尾、短瓣金莲花、大花银莲花、柳兰、高山紫菀、野火球、达乌里黄芪、返顾马先蒿、紫斑风铃草、紫花野菊、美花风毛菊、红轮狗舌草和山萝花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可以适度地栽培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ITS2序列白头翁属原植物及药材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内转录间隔区2 (intem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序列对白头翁属基原植物、药材进行DNA分子鉴定,为白头翁属植物的种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白头翁属植物的DNA,对其ITS2序列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与测序,且从GenBank下载上述所属植物的ITS2序列.所有序列经DNAMAN软件拼接,采用MEGA 6.0软件比对分析以及计算相关数据,基于K2P模型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发育树.从ITS2数据库中下载序列的ITS2二级结构信息,比较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结果:从NJ系统发育树分析看出,所有样本被聚为3大支.白头翁属植物自成1支,银莲花属植物为1支,獐耳细辛属植物为1支,白头翁属基原植物、药材的ITS2序列完全一致,并与其他混淆药材及植物明显区分.结论:ITS2序列可对白头翁药材、原植物进行鉴别,且在近缘物种鉴定方面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可用于白头翁属植物种类的分子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春类短命植物多被银莲花分解动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早春类短命植物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a)为研究对象,利用分解袋埋藏法研究多被银莲花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残留率、分解速率及周转时间,为深入研究多被银莲花等早春植物养分循环奠定基础.结果 发现:多被银莲花凋落物质量随分解时间的推移显著下降,分解初期(10 d)平均质量残留率在10%左右;分解30 d,多被银莲花凋落物质量损失率达到最大;在3种林分中,质量残留率总体上表现为阔叶红松林>白桦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分解30 d,多被银莲花在阔叶红松林中的平均质量残留率为56%,分别为白桦林(47%)和落叶阔叶混交林(37%)的1.2和1.5倍.多被银莲花平均分解速率为0.030 g/(g·d),在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分解速率最高(0.033 g/(g·d)).分解50%平均需要23 d,在3种林分中表现为落叶阔叶混交林(21 d)<阔叶红松林(22 d)<白桦林(27 d);平均周转时间为101 d,在白桦林中周转时间最长(115 d),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最短(91 d).多被银莲花分解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银莲花属新分类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文对中国毛茛科银莲花属(Anemone L.)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收载86种,可将这些种划分为10组:其中5组,即草玉梅组、西南银莲花组、钝裂银莲花组、短柱银莲花组和直果银莲花组均是该属具中等演化水平的分类群;另外5组,即银莲花组、鹅掌草组、卵叶银莲花组、二岐银莲花组和打破碗花花组则均是具高度演化水平的分类群.在这10组中,钝裂银莲花组与银莲花组有相近的亲缘关系,短柱银莲花组与鹅掌草组有相近的亲缘关系,而其余6组之间的亲缘关系情况,目前尚未了解.该文写出了区别所有属下分类群的检索表、所有分类群的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并对每一种均指出了研究的重要标本,对多数种均提供插图.描述了2新组(短柱银莲花组和直果银莲花组)、4新系(鹅掌草组的鹤峰银莲花系和加查银莲花系,以及直果银莲花组的兴义银莲花系和直果银莲花系)、13新种(九龙银莲花、柏枝山银莲花、狭萼银莲花、道孚银莲花、泸定银莲花、波密银莲花、嘎隆拉山银莲花、三小叶银莲花、折多山银莲花、宝兴银莲花、贡嘎银莲花、福贡银莲花和盘蕊银莲花)、1新亚种(长柄钝裂银莲花)以及4新变种(紫萼折多山银莲花、矮展毛银莲花、疏毛川西银莲花和泸水银莲花).此外,还将变种条叶银莲花提升为种级分类群;将涪陵银莲花降级作为川西银莲花的一个变种;由于Anemone rupestris Hook.f.&Thoms.为一不合法的晚出异物同名,遂拟出一新名(Anemone neorupestris W.T.Wang);小花草玉梅在过去多年间被处理为草玉梅的一个变种,在该文中其原来种级群的地位得到恢复;1939年,H.Handel-Mazzetti将变种云南银莲花归并于展毛银莲花,将稀果银莲花归并于滇川银莲花,对此二归并,该文赞同并采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藏菖蒲药材的特异性PCR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考察利用ITS序列进行药材藏菖蒲及其常见混伪品(石菖蒲、多被银莲花、岩白菜)特异性PCR鉴别的可行性,研究藏菖蒲和混伪品的ITS序列以及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方法 在ITS条形码研究的基础上,为藏菖蒲设计了特异性PCR引物对ZCP-CP19s/CP19a.利用二步法反应进行扩增,并优化扩增条件,缩短鉴别反应时间,获得了特异性PCR反应程序.结果 在系统发育树中藏菖蒲聚成单系,应用该反应程序的实验结果发现,在PCR产物中,正品出现目的 条带,而混淆品不出现条带.结论 基于ITS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够快速、有效区分藏菖蒲及其混伪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