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桦褐孔菌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与配伍应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介绍俄罗斯药食两用真菌桦褐孔菌在治疗流行性感冒方面的研究与配伍应用方法,认为桦褐孔菌对呼吸道病毒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流感治疗,并可与紫锥菊、藏菖蒲根、茴芹子、樱桃胶、丁香花蕾、老鹳草花、洋甘菊、肉豆蔻、牛至等配伍,用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康复具有一定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藏菖蒲提取工艺优化及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优化藏菖蒲的提取工艺,并进行模型诊断和工艺验证,并对其醇提物和水提物进行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运用Design-Expert 12软件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模型诊断和工艺验证;利用平板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利用DPPH法、超氧阴离子法和总还原力的测定表达其抗氧化能力.结果 藏菖蒲醇提物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53%、料液比1∶40.04(g/mL)、提取时间58.39min(实验调整为60min).藏菖蒲醇提物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藏菖蒲水提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藏菖蒲醇提物和水提物对DPPH·、超氧阴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分别为0.25、2.72、0.30mg·mL-1和0.32、2.77、0.33 mg·mL-1,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该优化工艺有效可行,藏菖蒲醇提物具有抗菌作用和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藏菖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UPLC-Q-TOF/MS2联用技术的菖蒲属中药7H-薁[1,2,3-i,j]异喹啉-7-酮类成分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研究不同产地菖蒲属中药中 7H-薁[1,2,3-i,j]异喹啉-7-酮(7H-azulene[ 1,2,3-i,j]isoquinoline-7-one,7H-AI7O)类成分的种类和分布.综合运用溶剂提取法、溶剂萃取法、柱色谱分离技术和薄层色谱法,以菖蒲新碱(neo-tatarine)为对照品,富集菖蒲属中药中7H-AI7O类成分,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2)技术分析其组成.在10批菖蒲属中药中,S2、S4和S5批藏菖蒲和S6批石菖蒲中检测出7H-AI7O类成分,其中,藏菖蒲S2批检测到5个7H-AI7O类化合物,藏菖蒲S4批检测到2个7H-AI7O类化合物,藏菖蒲S5批和石菖蒲S6批中仅检测到菖蒲新碱.虽然检测样本数量有限,但就目前的结果分析,菖蒲属中药藏菖蒲和石菖蒲均存在7H-AI7O类成分,含7H-AI7O类成分的藏菖蒲较石菖蒲的产地分布广,藏菖蒲所含7H-AI7O类成分的种类较石菖蒲丰富.该研究为7H-AI7O类成分的多植物来源、微量成分检测及相关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刘燕池教授对《内经》“肝藏血,血舍魂”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刘燕池教授治疗失眠及高血压用药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刘老对《内经》“肝藏血,血舍魂”的应用.方法:共收集经刘燕池教授诊治的失眠及高血压患者145例,其中失眠患者70例,高血压患者75例.利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失眠:使用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酸枣仁、百合、茯神、远志、石菖蒲、合欢皮、柴胡、麦冬、当归、石斛;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高血压:使用频次排在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薄荷、葛根、菊花、天麻、夏枯草、杜仲、珍珠母、石决明、地龙、当归.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刘燕池教授对《内经》“肝藏血,血舍魂”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善用滋阴清热之品,使肝血肝阴得调,肝血舍魂,魂安入肝,阴阳平和,这与刘老重滋阴的学术思想是相符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味性化味-网络靶点-分子对接"的藏药五味麝香丸治疗"真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藏药五味麝香丸治疗"真布"病(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四部医典》《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晶珠本草》为依据,搜集五味麝香丸的组方、剂量及显味,构建矢量结构模型,从六味、三化味、十七效等层面分析该方的药性,并利用Gephi 0.9.2复杂网络软件构建其治疗"真布"病的"组方-药性-疾病"网络.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检索五味麝香丸的有效成分,并利用BATMAN-TCM网络药理学研究平台预测有效成分对应的靶标蛋白,借助ETCM数据库检索"真布"病的相关靶标蛋白;在筛选两者共同靶标的基础上,利用DAVID 6.8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五味麝香丸-"真布"病-靶标-通路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以筛选核心靶标.以Glide score为评价指标,利用Maestro Version 11.1.011软件将上述核心靶标与五味麝香丸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与结论:五味麝香丸含诃子、铁棒锤、木香、藏菖蒲和人工麝香,以诃子剂量最高.该方六味以苦、甘为主,三化味以苦化味为主,十七效以钝、凉、重等为主,主要对治锐、热、轻等二十种特性."组方-药性-疾病"网络中,十七效与二十种特性之间边权重值较大的为凉效-热性、钝效-锐性、重效-轻性、稀效-臭性(边权重值≥430)等.共得到五味麝香丸有效成分潜在靶标2306个,"真布"病相关靶标211个;两者共同靶标32个,其对应的有效成分共29种.GO分析共预测到52条相关结果,共同靶标主要位于胞外区、细胞核等部位,以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为主.KEGG富集结果显著的有31条(P<0.05),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癌症途径等信号通路.五味麝香丸-"真布"病-靶标-通路网络中,含有效成分、靶标、通路节点94个、边460条;TNF、自杀相关因子(FAS)、白细胞介素6(IL6)、IL10、自杀相关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6(FASLG)、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IL1B等是该网络中的核心靶标,分别与奎宁酸、百里酚、去氢表雄酮、诺卡酮等有效成分以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Pi-cation键等连接,发挥治疗"真布"病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经典名方地黄饮子的古代文献考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经典名方地黄饮子现代临床应用广泛,治疗多科疾病,尤其是内科病中的神经系统疾病较多,临床疗效确切,但目前尚未转化成中成药制剂.故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记载地黄饮子的中医古籍文献,筛选、整理出有效数据254条,涉及中医古籍144部,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了地黄饮子的历史发展源流、主治病证、制方原理、用药剂量、制剂方法、煎服方法等,以期为经典名方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证据支持.研究发现,地黄饮子出自金代医家刘河间所著《宣明论方》,由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藏菖蒲、远志12味药物组成,主治喑痱.后世记载的地黄饮子多遵从《宣明论方》中的方剂组成和主治,且临床应用有所扩展,在有主治病证记载的199条文献中,喑痱最多,约占总病证的一半;其次为中风,约占五分之二;亦用于暴喑、痿证、眩晕、遗尿等病证.地黄饮子治疗病证范围较广,但病机总属“肾中水火俱亏”.其制方独特,上下并治,标本兼顾,尤以治下治本为主.在有药物用量记载的56条文献中,约有三分之一继承了《宣明论方》的记载:“等分,上为末,每服3钱.”药物用量总体偏轻.制剂多为汤剂、煮散,在煎服方法上主张“浊药轻投”“数滚即服”“不计时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李宜瑞从脾论治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ASD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脏腑失养;基于小儿"脾常不足"及"脾藏意与智""脾主四脏""脾升胃降"等理论,李宜瑞教授提出"脾养神"的观点,并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治疗,通过健运脾胃治本(太子参、茯苓),辅以化痰(白术、半夏、石菖蒲)、消积(山楂、莱菔子、炒麦芽)、调气(枳壳、厚朴)治标,以达到"脾健智增"之效.李宜瑞教授认为,"调理脾胃"这一原则应贯穿ASD患儿治疗始终.同时需配合心理疏导及生活调摄,可取得确切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本草专著《菖蒲传》考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菖蒲传》是《宋史·艺文志》中记载的一本专著,作者张隐居.一直以来该书被认为已经佚失,其作者也被认为是宋代人.笔者经考证认为《菖蒲传》并未佚失,该书即《道藏》所收录的《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传》,作者张隐居也非宋代人,而是唐代人.张隐居名张九垓,号浑沦子,广西蒙山人,约生活于唐玄宗开元元年(713)至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菖蒲传》成书于唐大历十四年(779),是广西医学史上最早的医著,也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单味药物本草专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藏菖蒲药材的特异性PCR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考察利用ITS序列进行药材藏菖蒲及其常见混伪品(石菖蒲、多被银莲花、岩白菜)特异性PCR鉴别的可行性,研究藏菖蒲和混伪品的ITS序列以及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方法 在ITS条形码研究的基础上,为藏菖蒲设计了特异性PCR引物对ZCP-CP19s/CP19a.利用二步法反应进行扩增,并优化扩增条件,缩短鉴别反应时间,获得了特异性PCR反应程序.结果 在系统发育树中藏菖蒲聚成单系,应用该反应程序的实验结果发现,在PCR产物中,正品出现目的 条带,而混淆品不出现条带.结论 基于ITS序列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能够快速、有效区分藏菖蒲及其混伪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整合组方规律发掘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系统理论思想从网络视角探索白脉软膏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及其功效组配伍特点,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获得白脉软膏的化学成分及对应的候选靶标谱,根据白脉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疼痛、慢性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神经痛4种疾病/症状为关注点,在人类表型本体(HPO),DisGeNET等数据库收集白脉病相关的疾病基因集,构建"白脉软膏活性成分靶标-白脉病相关基因集"相互作用网络,在此基础上筛选其核心网络节点并进行富集分析,探讨白脉软膏组方中活血通络组(姜黄、麝香、碱花),行气止痛组(肉豆蔻、甘松、藏菖蒲),温经散寒通络组(干姜、花椒、藏茴香)和健脾温肾强骨组(阳起石、甘草)4个功效组配伍治疗白脉病的作用机制.结果:白脉软膏所含4个功效组富集的通路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免疫系统调节和机体能量代谢3个模块,各模块间通过共有靶标基因关联又各有侧重.其中,活血通络组和行气止痛组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可概括为活血补气和醒神开窍;行气止痛组和健脾温肾强骨组主要用于推动机体气机运行,促进血液化生,增强机体免疫,维持炎症-免疫系统的调节;健脾温肾强骨组和温经散寒通络组主要通过补脾益气及温热药性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全方分析侧重挖掘白脉软膏从多维度、多层次干预白脉病的作用机制,各功效组强调其在神经系统功能、炎症-免疫调节、机体能量代谢中各有侧重的作用特点,2种网络分析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结论:白脉软膏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维持机体炎症-免疫系统平衡及干预机体能量代谢的整合效应来发挥其对白脉病的治疗作用,相关研究可为白脉软膏作用机制的深入阐释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