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应对当前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所面临的问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开展。最近,高级别医学证据显示腹腔镜手术会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国外指南将开腹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的标准手术途径,强调慎用腹腔镜技术。对此,我国广大妇科肿瘤专家给予高度重视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应尊重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坦然接受腹腔镜手术影响患者预后这一事实,并积极应对,深入寻找原因,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改进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无瘤操作、严格手术指征、增进医患沟通以及加强医师培训等方面。目前,国内多项重新评价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已经开展。期待腹腔镜微创技术未来能获得更好发展,继续助力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肾移植后他克莫司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发生在肾移植受者的他克莫司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8月),收集肾移植后他克莫司相关PRES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他克莫司应用情况(用药途径、剂量、血药浓度、联合用药方案等)以及PRES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干预措施及转归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6例,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7~54岁,中位年龄26岁,<18岁者6例,≥18岁10例;静脉和口服用药各8例;13例有联合用药方案记录,联用1、2、3种免疫抑制剂者分别为3、8和2例;PRES的发生时间为肾移植术后3 d~3个月,10例(62.5%)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发生PRES时,13例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检测的患者中11例血药浓度未超过治疗窗范围上限。PRES的主要症状包括抽搐/癫痫样发作(11例)、视觉异常(7例)、持续性头痛(6例)以及昏迷或意识障碍(6例)。16例患者均行头部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15例可见脑水肿或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影像学特征,病变部位主要在枕叶(13例)、顶叶(12例)和额叶(8例)。停用或减少他克莫司剂量和/或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2~44 d(中位时间为9 d),16例患者症状均消失,15例患者影像学复查脑水肿或血管源性脑水肿等病变消退。结论: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相关PRES多发生在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PRES相似。停用他克莫司、减少药物剂量和/或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多很快消失,影像学改变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疗法在肺癌术后康复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手术切除是目前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患者常常在肺癌手术后出现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理念的干预措施减轻术后症状,改善心肺功能,从而促进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但术后生活质量下降仍是影响肺癌患者康复及后续治疗的主要因素.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的医疗理念,可与西方医学形成互补.其多途径的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气短咳嗽、疲劳焦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更利于患者机体功能快速恢复.因此,中医疗法在肺癌术后康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DCA循环在全身麻醉开腹手术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全身麻醉开腹手术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间实施开腹手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为患者提供多途径的保温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患者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开始后30 min、6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寒战、躁动及24 h伤口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时体温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开始后30 min、6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高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寒战、躁动及24 h伤口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全身麻醉开腹手术患者低体温的预防控制,可有效改善患者体温过低的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厌氧氨氧化活性抑制、恢复与强化及工艺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是一项节能高效的生物脱氮工艺,但实际应用中存在Anammox细菌增殖缓慢与活性受抑制的问题.首先介绍Anammox的基质与非基质,如亚硝酸、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的抑制效应,在此基础上阐述调控运行参数以及流加菌种等活性恢复措施.重点评述外加无机碳、Anammox中间产物、Fe和导电材料等对Anammox的强化效果,并以代谢图形式系统总结3种Anammox代谢途径.最后着重探讨将Anammox作为主流工艺推广到处理实际废水时所面临的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抑制和冬季水温低的问题,归纳使用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溶液淘洗NOB的方法以及选择合适反应器构型与培养方式等应对低温的对策;分析Anammox与反硝化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将Anammox工艺拓展应用到烟气脱硝和芳香烃厌氧降解方面的潜力,提出未来需要在多因素联合抑制、Anammox生理特性和中间代谢机理以及抵御主流废水处理的不利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稳定肠道微生物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人类的微生物群由各种细菌、古生菌、微真核生物和病毒组成,它们广泛分布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和组织中,其中大部分微生物寄居于人消化道内.那些处于胃肠道中的微生物群既参与了宿主宏量营养素(糖、脂肪、氨基酸)的代谢过程,也参与了部分微量营养素(维生素、铁、锌)的代谢过程.不仅如此,它们还在维持肠道生物屏障、抗击炎症、调节细胞坏死、启动免疫相关进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实践中的禁饮禁食、创伤以及手术应激等因素容易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紊乱、肠屏障功能损伤和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肠菌群移位、肠源性感染.随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接踵而来.如何更好地维护肠道微生物群稳定、保护肠道功1能屏障成为医疗工作者所要面临的问题.加速康复外科是一套在围手术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手术应激及创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的外科模式,其已成为近几年来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理念及一些相关措施,如:缩短术前禁饮食时间、不机械性灌肠、术后尽早恢复饮食等措施能更好地维护肠道微生物群稳定、保护肠道功能屏障、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所以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为我们在围手术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胃肠道提供了途径.在此,本文就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的功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加速康复外科与肠微生物群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呼吸道感染患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患儿症状及医生开处方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治疗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医院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43例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记录医生开的患儿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给药途径、使用方法、抗菌药物的类别等,对患儿的咽拭子降钙素原(PCT)及血清PCT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1.61%(131/143),其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35例占26.72%,其中给药途径错误15例占11.45%.患儿出现咽喉肿痛症状,使用一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50%(15/24)高于患儿症状为咳嗽一种抗菌药物的使用率37.93%(11/29)(P=0.011);患儿出现中耳炎症状医生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100.00%,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医生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79%(25/38);在使用抗菌药物的131例患儿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为40.46%(53/131),其次为青霉素类抗菌药物38.17%(50/131);细菌组咽拭子和血清PCT检测率为87.50%(42/48)、60.42%(29/48)高于病毒患儿9.09%(4/44)、4.55%(2/44)和肺炎支原体患儿19.61%(10/51)、11.76%(6/51)(P<0.05),病毒患儿和肺炎支原体患儿咽拭子及血清PCT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前PCT水平与抗菌药物使用及患儿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细菌组患儿急性期的降钙素原阳性率87.50%(42/48)高于恢复期14.58%(7/48)(P<0.05).结论 医生在治疗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普遍,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众多,联用抗菌药物情况严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问题突出,应通过合理选择、加强培训、完善制度、加强宣传等措施减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人数码助理在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静脉输液治疗手段直接,见效快,是医疗行为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据报道,国外医院静脉治疗比例一般为45%,我国使用静脉输液途径给药的比例高达70% 以上[1].根据静脉输液输入药物不同,会对机体产生多种复杂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快速显著的. 正确的输液可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疾病的恢复,缩短住院的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而错误的输液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失去生命. 因此静脉输液的执行者应准确的完成静脉输液治疗,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但由于外科住院患者数量多,周转快,护士的工作繁重,操作重复性大,需要不断地整理医嘱,反复人工核对医嘱信息等,确保护理环境无安全隐患.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为进一步改善输液质量,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个人数码助理,在静脉输液安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将PDA应用在临床输液中,扫描患者腕带信息与输液贴纸上的二维码标签,匹配后再输入患者的静脉,从而减少了常规人工核对中因惯性思维导致的错误,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确保了输液护理安全. 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准确率、规范性和时效性,且实现了护理工作无纸化、无线网络化办公[2].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自2017年4月起采用了PDA扫描技术,并将此技术用于静脉输液,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iRNA调控昆虫与病毒互作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miRNA是一类重要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并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抗病毒、激素分泌、神经系统等重要生物过程.本文介绍了miRNA的合成途径及其生物学功能,并重点阐述miR-NA在昆虫宿主与病毒互作中的调控作用:通过mRNA剪切或抑制靶标蛋白的翻译负调控靶标基因,实现基因沉默,调控约50%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许多miRNA已被发现在人体和植物中参与调控病毒的复制侵染,因此也有可能控制害虫对病毒抗性的产生,恢复病毒对害虫的防控作用.最近有研究将害虫特异的miRNA转入植物,干扰昆虫蜕皮过程导致幼虫的死亡,作为Bt转基因作物的替代,成为抗虫基因工程的新选择.研究miRNA在昆虫对病毒抗性产生中的作用,将为昆虫抗病毒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害虫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及改进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的完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26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除1例口服外,均为静脉途径给药;以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多见;1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发生于30 min以内的速发型过敏性休克19例(占73.07%).休克患者恢复时间与血压的高低有关,舒张压越低,恢复时间越长(rs=-0.402,P=0.046).不同舒张压患者恢复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119,P=0.047),0~20 mmHg组患者恢复时间明显长于21~40 mmHg组(Z=-2.349,P=0.019)和41~70 mmHg组(Z=-2.176,P=0.030).结论 甘露醇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多为速发型,应予以重视,加强监测,迅速采取有力救治措施,降低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