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特征与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中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和基因组特征.方法 对2017-2022年河南省分离的101株多重耐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质粒类型并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gSNPs)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101株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7.1%、79.2%、64.4%;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38.6%.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表明:101株分离株可被分为60种ST型,其中ST10、ST1491、ST38是优势型别;101株分离株共预测出23种质粒类型,其中携带率最高的类型为IncFIB.分离株携带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类、四环素类等多种耐药基因,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CTX-M-14和blaCTX-M-55上下游遗传环境中均存在插入序列(IS26、IS903B、ISECP1).结论 河南省人源和食源多重耐药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整体耐药水平较高,其blaCTX-M基因的传播可能与插入序列(IS)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云南省生食蔬菜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与分子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分析云南省生食蔬菜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污染情况及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通过各污染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特征图谱及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菌株进行耐药和致病基因分析.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4-2016、GB 4789.30-2016、GB 4789.6-2016对180份生食蔬菜样品中的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和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敏测定;同时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序列经组装后通过相应的生物信息学流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80份生食蔬菜中共有12份样品检出了致病菌,包括生菜、香菜、折耳根等.共检出了致病菌13株,其中沙门菌7株,共7种血清型,4株存在多重耐药,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关联性良好,5株携带有与多重耐药相关的IncHI和IncF型质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株,1株存在多重耐药,2株携带毒力岛LIPI-3;肠聚集黏附性大肠埃希菌2株,1株存在多重耐药.结论 折耳根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食蔬菜种类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应该持续关注,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因含有更多的毒力基因,而具有更高的致病性;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淮安市417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病原菌检测及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淮安市腹泻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为淮安市腹泻患者病原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淮安市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目标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检测出的菌株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 在417份腹泻标本中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6株,沙门菌5株,志贺氏菌2株,总检出率为5.52%.药敏结果显示,目标致病菌对12种抗生素普遍耐药,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萘啶酸、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分别为100%、81.25%、56.25%和56.25%,最高对10种抗生素耐药.沙门菌主要对红霉素耐药.PFGE分子分型分析显示,目标致病菌带型均比较分散,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淮安市2016年腹泻患者病原菌感染主要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菌株耐药性强,多重耐药谱广.菌株基因图谱比对显示淮安市腹泻致病菌呈多态性分布,且具流行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7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病例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耐药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江苏省48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传统分离培养结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并进行分型鉴定,对其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266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在9 884份粪便或肛拭子样本中,检出289份致泻大肠埃希氏菌(2.92%),5种病原型别中检出率最高为肠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1.53%),其次为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0.81%)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0.54%),有2株菌为双重菌合并感染;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夏秋季节检出较高,其中8月份检出率最高;男性、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78%和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1,P>0.05);在年龄分布上,<1岁组检出最高(4.55%),1~5岁组其次(4.06%),不同年龄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x2=45.780,P<0.0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呈现较高的耐药率(91.35%),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64.3%),其次是萘啶酸(60.9%)和四环素(51.9%);多重耐药率达到60.9%,其中1株菌耐受14种抗菌药物.结论:江苏省食源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AEC感染率最高,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5岁的婴幼儿需要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市丰台区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状况及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腹泻患者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状况、分子分型及耐药情况,为该菌的防治及预测预警提供依据及技术支持.方法 对2017年北京市丰台区515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荧光定量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515份粪便标本共检出64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其中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35株(54.69%)、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17株(26.56%)、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12株(18.75%).PFGE结果说明,64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有不同带型,EPEC聚类分析结果有4组菌株具有100.00%相似带型,EPEC、EAEC聚类分析没有完全一致带型,且带型间相似度较低.药敏试验结果:64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65.63%;对1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有48株,占75.00%,最高耐药达7耐.结论 2017年北京市丰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以ETEC为主;菌株分子分型带型成多态性,亲缘关系较远,但也有100.00%相似带型;菌株耐药情况严重,且多重耐药谱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徽地区腹泻患者感染肠致病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安徽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肠致病大肠埃希氏菌(EPEC)进行检测,了解本地区EPEC的检出情况、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 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分离疑似菌株进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对EPEC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使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采用多重PCR法检测ESBLs基因型;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结果 2013-2017年,本地区10家哨点医院共检出不典型EPEC 85株,典型EPEC和艾伯特埃希氏菌各1株;87株菌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萘啶酸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100%、51.7%、40.2%、34.5%和20.7%,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定、头孢西丁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0、3.4%、5.7%和6.9%.87株菌中检测出产ESBLs 18株,TEM阳性14株、CTX-M group1阳性6株、CTX-M group9阳性7株.喹诺酮类耐药机制有:药物靶位及编码基因gyrA和parC突变;质粒介导的qnrA、qnrB、qnrS和aac (6')-Ib耐药基因阳性;药物外排泵qepA和oqxAB基因阳性.结论 EPEC是本地区重要的肠道致病菌之一,对青霉素、红霉素和萘啶酸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耐药率较低;ESBLs检出率较高,基因型以TEM、CTX M group1和CTX-M group9为主,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与gyrA、parC突变和Qnr蛋白家族相关,少数与QepA和OqxAB外排泵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甘肃省白银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DEC 4种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从1 003份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300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9.9%.DEC的检出率最高(29.1%,292/1 003),其次是沙门菌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1 00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女性患者致病菌检出率(31.8%,136/428)高于男性(28.5%,164/575);19~ 59岁和≤5岁年龄组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1.5%(76/241)和30.6% (188/615).致病菌的检出主要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7株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分为6种带型,存在1次聚集.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达85.7% (6/7),多重耐药株有6株;1株福氏志贺菌2a型是七重耐药菌株;292株DEC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氯霉素、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80%,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80.8%,236/292),多重耐药菌株占75.3%(220/292).结论 2016-2018年白银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DEC检出率最高,19~59岁年龄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存在明显的季节特征,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为主要流行季节,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2017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2016-2017年江西省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食源性疾病诊断及防控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36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开展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 采集5426份病例标本,检出386株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11%.病例数男女比例是1.2∶1,5岁以下年龄组病原检出率最高(8.56%).第三季度检出率(9.17%)均最高,不同地区病原的总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x2 =27.259 P=0.002),沙门氏菌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33.76%),致泻大肠埃希菌主要型别是肠黏附型(EAEC,68.6%).诺如病毒主要是GⅡ型(95.45%).沙门氏菌的耐药率为88.53%,其中多重耐药菌占耐药菌的60.43%.结论 江西省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沙门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具有年龄、季节性和地域性分布特点,应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同时强化相关地区实验室检验能力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吉林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分子分型与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流行特征、耐药情况、以及PFGE分子分型特征,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爆发预警、耐药抗生素规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年从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患者粪便中获得的26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进行生化鉴定、多重PCR检测毒力基因、MIC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实验以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 26株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中13株(50%)为EAEC;7株(26.92%)为EPEC;4株(15.38%)为ETEC;2株(7.69%)为EHEC;对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耐药极为严重,分别高达92.30%、88.46%和84.62%;XbaI酶切后进行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为23个型别.结论 吉林省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类型以EAEC为主,存在混合感染情况;耐药、多重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在DNA水平上呈现出多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2018-2019年江苏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江苏省食源性疾病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状况和耐药性特征,为其预防控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江苏省各设区市哨点医院共收集24 292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毒力基因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2.48%.EAEC (36.48%)、EPEC(31.85%)及ETEC (30.00%)为主要毒力基因型.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在不同年龄(x2=33.428,P<0.001)、不同季节(x2=131.452,P<0.001)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年龄段及夏季检出率最高.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1.85%);多重耐药率为64.81%.结论 EAEC在江苏省食源性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最常见.夏季感染ETEC可能性大.多重耐药率高于往年,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