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阐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及其实践效果。方法:对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医疗保障运行体系、标准化培训与保障流程、亚运智能急救保障系统等)进行描述,并通过高仿真模拟演练验证主场馆医疗保障的运行效果(团队运行模式与演练反应时间);最终通过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医疗服务效果(数量、病种、转运等)验证该保障方案可行性与效能。结果: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团队包含管理团队与运行团队,其中44名医护人员(22名医生、22名护士)组成运行团队主体;并布置到16个保障位点,保障位点位配备16名志愿者用于辅助医疗人员完成患者急症识别与转运。此外,在观众医疗区的网格化区域内总共设置300名医疗观察员,用于满足观众突发急症的快速识别、干预、与保障点位医疗团队协作诊疗。网格化立体覆盖的医疗保障人员可以实现在接到任何保障需求后均能2 min内到达患者所在区域、8 min转运到救护车待命点、10~20 min内将患者转运至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保障团队共接诊患者3 742人次,场馆区内点位与医务室转诊9人次,完成场馆区—医疗定点医院间转诊83人次。结论: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为亚运会、亚残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医疗保障;为国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件心脏骤停及其心肺复苏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拥挤踩踏事件多发生在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这些聚集活动常常涉及宗教、文化、运动、娱乐及政治等,包括:群体性宗教朝拜、大型体育赛事、大型音乐会、大型节庆活动及群体聚集性示威等;大规模人群聚集既可以是有组织的,也可以是自发性。大规模人群聚集存在拥挤踩踏意外事件及其他灾难事件风险,可导致严重群体伤亡事件。拥挤踩踏事件医疗应急预案是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启动前必备条件,评估拥挤踩踏事件发生人群伤亡机制与死亡原因,建立救治、尤其是心肺复苏策略与技术路径,以期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20年初,我国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大规模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国内不少医院都采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及在线诊疗,海南省人民医院也充分利用互联网医院信息管理平台,开发新的功能模块,为患者提供在线门诊医疗服务.通过快速扩展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模块的工作实践,对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在疫情防控中的支撑作用进行探讨,对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的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机构应急防控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作为救治患者的集中场所,往往面临着人流量大、进院人员复杂、应急物资供应紧张等问题.对此,医疗机构要健全应急防控体系,通过人员筛查与分级管控、健康信息监测与共享、患者管理与人流密度控制、应急物资供应与调配等多措并举,确保医疗机构在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仅能有效救治患者,更能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聚集性、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医护人员工作、精神、心理状态稳定,医疗机构运行有序,群众生活不受影响,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诊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1/6/2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给医疗保健行业带来重大挑战.COVID-19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正处于研究中,随着家族聚集的出现以及疫情进入高峰阶段和病原学检测工作的开展,儿童感染病例逐渐增多.儿童COVID-19感染例数远低于成人,发病较分散,症状少,表现不典型,不利于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进行和诊治方案的制定.儿科医生应提高警觉,及时识别COVID-19患儿,尤其是那些具有潜在疾病或合并症的儿童并及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