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类典型生态破坏案件环境损害评估过程差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国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同时,全国生态环境损害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司法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等在判罚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时,面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实物量化、价值量化等难以确定的专业性问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不同阶段的差异性难以区分.研究按照损害程度对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非法占地、非法采矿三类生态破坏案件进行分类讨论,统计分析了三类生态破坏案件的关键要素指标,阐明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类案件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线选取对象上,三类案件可能涉及植被、土壤、地下水等指标的一种或多种;森林纵火和盗伐林木、违法建设和占地、非法采矿三类案件在植被破坏和土壤破坏两方面破坏程度都表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水平方向的损害范围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纵向从土壤表层向深层土壤破坏逐渐加深,恢复难度逐渐加大;在生态恢复工程选择上,除生态恢复外还需根据破坏程度额外考虑对地表建筑物或压占物清除或矿坑的回填及复垦;永久性损害或基本恢复不可实施时也可考虑其他替代性恢复方案,如认购"碳汇"等新手段.研究可为提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08-2022年福建省0~14岁儿童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8-2022年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2年福建省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和人口数据,采用回顾性描述和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病原学检查等情况.结果:2008-2022年福建省共报告0~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1430例,占全人群肺结核患者比例年均为0.46%(1430/307 833),15年间儿童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4/10万(1430/99 435 600),总体趋于稳定[全局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5.69%,t=-1.618,P=0.106].10~14岁儿童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0/10万(929/29 051 400),高于0~4岁和5~9岁儿童(x2=887.195,P<0.001);0~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AAPC=-8.55%,t=-2.438,P=0.015),5~9岁和10~14岁儿童呈阶段性变化,分别在2010-2022年[分段年度变化百分比(APC)=3.28%,t=2.416,P=0.036]和 2010-2019 年(APC=7.57%,t=2.787,P=0.027)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每年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无周期性变化.儿童肺结核患者中病原学阳性患者年均占35.24%(504/1430),每年病原学阳性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x2趋势=55.195,P<0.001).儿童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为宁德市和龙岩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688,P<0.001);除莆田市(AAPC=-6.77%,t=-2.957,P=0.011)和南平市(AAPC=-5.67%,t=-2.195,P=0.047)的儿童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地市变化趋势稳定.结论:2008-2022年福建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整体趋势较为稳定,5~9岁和10~14岁儿童出现波段上升,宁德市发病率较高且下降趋势不明显,需重点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025年《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征订启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级医学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杂志面向从事肾脏替代治疗的肾脏内科、泌尿外科、人工肝、ICU、急诊科及相关学科的医师、护士、工程技术人员等,主要刊登与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涉及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控制及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透析模式、透析通路、心理学等,此外还有管理及持续性质量改进的研究,介绍血液净化领域的新进展、新产品以及最新指南的解读,透析查房等.刊登的形式有临床研究、专家述评、专题与讲座、基础研究、血管通路、护理研究、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综述等.欢迎大家积极订阅和投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SEIPS模型的患者安全管理理论框架构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安全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以高可靠性组织理论为指导,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SEIPS)模型,构建患者安全管理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人员、组织、技术/工具、任务、环境5个关键要素,10个可能导致患者安全问题的常见情景,患者、医护人员、医院三方结局,以及关注错误、全面反思、流程优化、管理反馈和创新变革5个核心原则.所构建的患者安全管理理论框架可为我国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提供人因工程学支持,对促进患者安全管理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国医院呼吸治疗团队建设的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2019年末,突然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迅速集结全国医疗团队力量前往抗疫情一线,其中呼吸治疗这个不为人所熟知的团队多次出现在呼吸危重症的救治中,逐渐受到众人的关注。呼吸治疗(respiratory care)作为一门提供专业心肺功能支持和康复的新兴学科。以心肺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医学工程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重症医学、麻醉学、胸肺物理治疗、康复、预防等多学科而成。呼吸治疗师(respiratory therapist,RT)作为从事呼吸治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专业手段对呼吸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准确评估、系统管理以及临床治疗。新冠疫情期间,肺部作为最直接受累的靶器官,从起病初期就受到不同程度损伤。RT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专业且持续的评估,为新冠患者提供强有力的呼吸支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管)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医院始建于公元1890年,建院130多年来,已打造形成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以及国内先进的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医院实际开放床位4 000余张,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1人。医院在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第5位,等级为A++,其中病例组合指数(CMI)位列全国第3位;在神经复合手术、心脏介入手术、内镜治疗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白内障治疗的多样化和发展前景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部疾病。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手段。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在提高患者术后脱镜率、改善患者术中体验和获得良好视觉质量等需求的推动下,治疗手段日益多样化。眼球生物测量设备和屈光度计算公式的不断更新,人工晶状体研究向多焦点、连续视程方向不断发展,以及飞秒激光辅助技术及手术系统的不断应用,极大推进了白内障手术治疗向更有效、更安全、更精准的方向发展。未来白内障治疗将向手术技术、新型药物和组织工程等方面聚焦,其中白内障手术辅助系统与技术、围手术期干眼管理、干细胞晶状体再生、白内障基因药物以及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训练等研究,将为白内障治疗提供更加多样化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人类最基本的追求就是生命健康,生命健康是人民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石。如何以人民生命健康科普需求为导向,探索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模式,发展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业态,弘扬以人为本的生命健康科普观,需要深入挖掘生命健康科普源头,开拓生命健康科普路径,普惠生命健康科普受众,构建新时期人民生命健康科普体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学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教授,围绕挖掘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源头、开拓人民生命健康科普路径、普惠人民生命健康科普受众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认清人类进入生命健康科普新时期、认识人类生命健康科普新理念、认知人类生命健康科普新格局,明确人类生命健康科普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及路径选择,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模式,借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掌握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情变化趋势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消除目标进展,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018年,按照《"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中期评估方案及《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的要求,在全省16个县(市、区)的157个病区村或高砷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全部常住人口进行普查,调查现症患者病情情况,查找砷中毒新发病例;调查改水措施落实情况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每个行政村采集1份末梢饮用水水样,检测水砷含量;同时以县(市、区)为单位评估砷中毒消除情况。结果:全省共计调查1 221名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例,其中轻度982人、中度190人、重度49人,各占80.43%、15.56%、4.01%;1 221名病例均为2011年以前监测在册的病例,未发现新发病例。157个调查村改水率为94.90%(149/157),改水村水砷含量均值为0.022 3 mg/L,范围为0.000 5~0.193 9 mg/L;改水后水砷合格率为83.89%(125/149),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82.55%(123/149)。10个县(市、区)达到了消除标准,6个县(市)未达到消除标准。结论:山西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成效显著,多年未有新发病例;今后应加大改水工作力度,实施一村一策式精细化管理,确保所有病区村或高砷村达到国家消除标准,如期实现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