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院内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急诊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在援助新疆喀什期间协助喀什地区6家县市级医院完成IHCA的调研项目。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喀什地区6个县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发生IHCA并行CPR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基础疾病、复苏开始及持续时间、电除颤次数、通气方式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根据是否复苏成功将患者分为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IHCA患者CPR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家医院的1 376例患者,其中1 117例复苏失败,259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18.82%。与复苏失败组比较,复苏成功组患者年龄更小(岁:49.10±20.99比58.44±18.32),复苏开始时间更早〔复苏开始时间≤5 min:76.45%(198/259)比66.61%(744/1 117)〕,心脑血管疾病占比更低〔心血管疾病:49.42%(128/259)比58.19%(650/1 117),脑血管疾病:17.37%(45/259)比21.58%(241/1 117)〕,电除颤次数更少〔次:0(0,2)比1(0,1〕,气管插管比例更高〔80.31%(208/259)比55.60%(621/1 117)〕,APACHEⅡ评分更低(分:13.75±8.03比17.90±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复苏开始时间、通气方式及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急诊IHCA患者CPR成功率的保护因素〔年龄:优势比( OR)=0.982,95%可信区间(95% CI)为0.973~0.991, P<0.001;复苏开始时间≤5 min: OR=0.629,95% CI为0.409~0.966, P=0.034;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OR=0.243,95% CI为0.149~0.397, P<0.001;低APACHEⅡ评分: OR=0.871,95% CI为0.836~0.907, P<0.001〕,而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是影响CPR成功率的危险因素( OR=1.190,95% CI为1.015~1.395, P=0.036)。 结论:年龄、复苏开始时间、通气方式、APACHEⅡ评分及主要基础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对IHCA患者CPR成功率影响较大,分析和监测以上因素有利于完善或制定对IHCA患者更有效的抢救策略,从而达到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胸痛中心(标准版)建设与评估标准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提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解放军广州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武警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痛中心(基层版)建设与评估标准
编辑人员丨2023/8/6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提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解放军广州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泰州市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解放军昆明总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武警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天津市胸科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援疆助力喀什地区外科临床发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20年3月26日,广东省第九批援疆医疗队启程前往喀什.我作为其中一员,带着各级领导及同事的殷切嘱托,随队出征.本次医疗队对口单位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喀地一院),按前期部署,抵达喀地一院当日,队员们便确认了各自工作岗位,我被任命为喀地一院肿瘤中心副主任、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医院教学督导及临床教官.此后的1年时间里,我将和所在科室成员一起肩负提升喀地一院普通外科,特别是胃肠外科临床水平的重任.至今,医疗队入驻喀地一院已5个月,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Warden手术治疗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入上腔静脉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PAPVC)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一根以上的肺静脉直接或间接回流至右心系统.右肺静脉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的连接最为常见,约占PAPVC的3/4.肺静脉异位引流至上腔静脉的约占其50%[1].既往对于肺静脉回流至上腔静脉的患者,采用单片法或双片法将肺静脉开口隔入左房[2].由于心脏空间的局限性,可能会因补片的大小不适导致肺静脉及上腔静脉梗阻.除此之外,手术区域靠近窦房结,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窦房结功能异常,导致心律失常[3].笔者在既往的手术经验中主要采用"单片法"或"双片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国家援疆政策的支持下,广东援疆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完成了5例采用Warden手术的PAPVC病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医疗援疆事业成效显著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针对喀什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的状况,广东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刚柔并济",采用"科教兴院""导师带徒""粤喀智联"等多种方式帮扶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医教研管全方位发展,带动喀什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喀地一院成为新疆南部地区首家三甲医院;2018年,成为中山大学的非直属附属医院;2020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备选项目.2016年以来,广东省共向喀地一院选派计划内援疆医疗人才177人,85%以上人员为高级职称,创建了25个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多措并举之下,喀地一院诊疗能力大幅提升,各项核心指标持续增长:门急诊总人次数由2012年的56.75万例增长至2021年的91.02万例.入院患者人数由2012年的7.02万例增至2021年的8.30万例,三四级手术比例提高至61.59%,地区医疗水平显著提高.艾力彼医院综合排名由2016年1000名以外迅速攀升至2021年163名.援疆医疗队积极引入广东省医疗人才培育先进经验,全面规范喀地一院教学管理体系与规培基地建设,同步带动提升本地师资和学员水平,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结业考核合格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合格率由2017年的25.9%迅速攀升至2020年的81.0%,为全疆各地输送了大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医学人才,人才培养逐步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边疆各族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更好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