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齿裂腹鱼耳石年轮特征与沉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为提高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年龄鉴定的准确性,以已知年龄养殖样本为研究对象,确证了其耳石年轮沉积规律,分析了养殖与野生样本微耳石第一年轮形成时间与年轮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矢耳石和星耳石相比,微耳石形状变化相对稳定,适宜作为年轮的分析材料;耳石年轮由暗带与相邻亮带组成,亮带与下一个暗带交界处即为年轮,且年轮沉积具年周期性;基于耳石日轮技术推算养殖(n=45)和野生(n=56)样本第一年轮形成时间均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微结构分析发现,养殖与野生样本微耳石的第一年轮中暗带与亮带宽度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养殖与野生样本的微耳石半径与体长均呈幂函数关系,微耳石面积与体长均呈线性相关.研究结果为养殖与野生群体识别提供了参考,为异齿裂腹鱼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雅鲁藏布江中游异齿裂腹鱼耳石日轮特征及繁殖期推算
编辑人员丨2024/7/6
研究以人工孵化的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仔稚鱼为材料,验证了异齿裂腹鱼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和第一日轮形成时间,建立了耳石轮纹数与日龄的关系,基于此对采集自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县-加查县段的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的出膜时间进行了推算,并结合胚胎发育积温推算了亲鱼产卵时间.结果表明:人工养殖实验确定了异齿裂腹鱼孵化有效积温为2062.67℃·h,生物学零度为6.31℃;在水温6.8-8.8℃条件下,50%样本耳石第一轮纹在出膜后第1天形成(理论值为出膜后8.94h,n=439);微耳石和矢耳石轮纹数均与日龄呈线性相关,方程斜率均与1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对耳石的轮纹沉积均为日周期性,即仔稚鱼的日轮数为日龄.对野生异齿裂腹鱼仔稚鱼生长过程中耳石形态发育观察发现,微耳石的形态稳定,轮纹清晰,更适宜作为日轮计数材料.依据野生仔稚鱼样本微耳石日轮数,结合采样时间及耳石轮纹沉积规律等,推算出2022年野生仔稚鱼样本的孵化时间为3月11日至5月2日,结合孵化积温与实测平均水温,推算出其产卵时间为2月8日至4月23日.文章为研究异齿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保护与流域水电站生态调度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MS-222对两种规格的异齿裂腹鱼麻醉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MS-222对2种规格的异齿裂腹鱼进行麻醉行为特征研究,为高原鱼类的麻醉以及运输提供技术支持.试验表明:MS-222麻醉大规格(25.0±1.5) cm和小规格(14.8±2.3) cm异齿裂腹鱼时,在麻醉时期3期以内,呼吸频率增加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麻醉4期以后呼吸频率才开始显著下降.MS-222麻醉大规格和小规格异齿裂腹鱼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150-180 mg/L和150 mg/L.在此浓度范围内,大规格异齿裂腹鱼在MS-222麻醉液中,5min之内达到4级麻醉状态,5min之内苏醒恢复,且在麻醉液中浸浴20min后成活率为100%时的浓度;小规格异齿裂腹鱼在MS-222麻醉液中,5min之内达到4级麻醉状态,7min之内苏醒恢复,且在麻醉液中浸浴20min后成活率为100%时的浓度.大规格异齿裂腹鱼在180 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min,在空气中进行暴露0-15min,复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异齿裂腹鱼在150 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min,在空气中进行暴露0-15min,复苏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气泡幕对异齿裂腹鱼的阻拦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研究气泡幕对异齿裂腹鱼的阻拦效果,在环形水槽装置中分别设置60、90、120 L·min-1 3种不同气量的气泡幕,在静水条件下,比较不同时间段气泡幕对异齿裂腹鱼的阻拦效果和异齿裂腹鱼空间分布的变化.结果 表明:3种气量的气泡幕对异齿裂腹鱼都有明显的阻拦效果,且阻拦率无显著差异(P=0.130),在气量为60 L·min-1时阻拦率最高,为81.3%;实验过程中鱼对气泡幕无明显的适应性;90和120 L·min-1两种气量下,异齿裂腹鱼喜欢在气泡幕附近停留.本研究结果可为气泡幕诱驱鱼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齐口裂腹鱼在低照度下的趋光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野生亚成体齐口裂腹鱼为实验对象, 进行了光色选择实验和趋光性实验, 旨在找到异齿裂腹鱼的偏好光色和光强.实验变量设置5种光色 (红、黄、蓝、绿和黑暗) 及3种流速工况 (0、0.15和0.30 m·s-1) .在光色选择实验中, 研究了齐口裂腹鱼在静水、光强照度为10 lx下不同光环境下的偏好行为.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对5种光色的喜好顺序为绿色>蓝色>黑色>红色>黄色, 且在绿光和蓝光区域中的分布率和选择指数显著大于红光和黄光区域 (P<0.05) .在趋光性实验中, 研究了光源光照强度均为20 lx, 不同水流流速 (0、0.15和0.30 m·s-1) 时齐口裂腹鱼的趋光性, 发现:无论在静水还是动水工况下, 齐口裂腹鱼均对蓝光和绿光表现为正趋光性, 对红光和黄光表现为负趋光性;齐口裂腹鱼属弱趋光性鱼类, 且其趋光性不随水流的增大而增大, 趋光阈值为1.402.65 lx.依据实验结果, 我们建议在工程中采用光强照度为20 lx的绿光进行诱集齐口裂腹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异齿裂腹鱼上溯过程中的折返行为及其与水力条件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解析鱼类上溯过程中的游泳行为及其对鱼道水力学条件的响应是优化鱼道设计、提高鱼类上溯效率和成功率的关键.本文以异齿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将流场、紊动能场、应变率场与鱼类上溯及折返轨迹相叠加,分析各水力学因子对折返行为及重新上溯的影响,并结合鱼类上溯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率进一步探讨折返行为的内在原因.结果 表明:鱼类在上溯过程中普遍存在折返行为,其折返行为大多是为了搜寻合适的上溯路径.鱼道流速是引发折返行为的主导因素,鱼类折返行为集中发生在高流速区域,折返后倾向于选取低流速区域重新上溯;紊动能在折返运动导向方面有显著贡献,鱼类趋向于从低紊动能区域折返,并选择较高紊动能区域重新上溯;水流应变率对鱼类折返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鱼类上溯轨迹点处的水力因子与能量消耗率相关性分析表明,高能量消耗和生理压力是引发折返行为的内在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静水与流水下气泡幕对异齿裂腹鱼的阻拦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探究不同水流条件下不同形式的气泡幕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趋避行为的影响.在黑暗环境下测试了两种流速条件(静水与流水)、三种气量(15、30、45 L/min)及两种摆放角度(与水流方向呈90°和45°)的气泡幕对异齿裂腹鱼的阻拦效果,在静水和流水条件下各设置一组空白对照(气量为0 L/min).结果显示:(1)在静水条件下,工况2阻拦率最高(50%);在流水条件下,工况7阻拦率最高(50%).(2)气量15 L/min时,流水及90°摆放阻拦时间显著大于其他工况;30 L/min时,静水及90°摆放阻拦时间远大于其他工况.(3)在静水和流水中,当异齿裂腹鱼尝试次数达到6次左右时对气泡幕表现出适应性,并在48min前通过气泡幕;(4)在流水中各工况下气泡幕的影响距离显著大于静水(P<0.05),即异齿裂腹鱼产生逃逸行为时距离气管的距离显著大于静水中.研究可得出结论:推荐阻拦效果最佳的组合方式为流水条件下15 L/min 90°摆放(工况7)、静水条件下30 L/min 90°摆放(工况2);气泡幕连续阻拦时间不宜超过48min.实验结果可为实际工程中气泡幕的布置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异齿裂腹鱼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及 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及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配制蛋白质水平为20.01%、25.00%、30.19%、35.24%、40.12%和45.10%的6种等脂等能的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115.46±16.20)g的异齿裂腹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94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异齿裂腹鱼末重(F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蛋白水平为40.12%时最大,与30.19%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PER)、成活率(SR)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蛋白水平为25.00%时最大,与30.19%组差异不显著(P>0.05);摄食率(FR)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在蛋白水平为20.01%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余试验组(P<0.05);饲料系数(FCR)和肝体比(HS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蛋白质水平为40.12%时最低,与35.2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粗蛋白质显著升高(P<0.05);胰蛋白酶(TPS)、脂肪酶(LPS)、淀粉酶(AM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与SGR、WGR和PER相一致,且TPS>LPS>AMS;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在45.10%组最高,与30.19%—40.12%组差异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AL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先升高后降低,ALT和ACP活性在35.24%组高、AKP活性在30.19%组最高,但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的尿素氮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的血氨在45.10%组最大,显著高于25.00%组(P<0.05).异齿裂腹鱼WGR、SGR、FCR、PER与不同蛋白质水平分别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在试验条件下,异齿裂腹鱼饲料中最佳蛋白质水平为31.20%—34.0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 connori)隶属于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俗称欧氏弓鱼,副裂腹鱼,异齿弓鱼,地方名为棒棒鱼[1],是一种我国特有的高原冷水性鱼种,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2].当地藏胞受宗教文化影响,一般不食用鱼类,但近年来由于受内地饮食文化影响和游客大量涌入,该鱼已成为雅鲁藏布江沿线地区的一道特色美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雅鲁藏布江多雄藏布流域鱼类资源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多雄藏布流域鱼类资源现状,为西藏地区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本底资料,研究人员于2016年3月、11月采用捕捞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流域鱼类资源进行了生物调查与多样性分析.研究共设置采样点10个,采集渔获物209尾,隶属于1目2科5属7种.以雅鲁藏布江中游土著鱼类鲤科鱼类为主,渔获物重量组成中尖裸鲤最高,占34.46%,其次为异齿裂腹鱼,占31.24%,拉萨裸裂尻和双须叶须鱼分别占到17.27%和16.84%,其它鱼类较少.渔获物大多为亚成体或幼体阶段.多样性指标Shannon-Weiner指数(H)为2.32~3.78,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11~).68,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0.32~0.91,其中海拔最高的切热乡附近鱼类均匀度指数仅为0.32,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中下游及其他支流.结果 显示,多雄藏布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较低,种群扩繁与恢复能力弱,鱼类资源具有衰退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