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问世的生物制剂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专家论坛《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在分析近期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和系统性综述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制剂治疗CRSwNP的适应证、用法、疗效评价、安全性和治疗花费情况。论著《蜗神经动作电位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了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CNAP监测有利于术中听力保护,应用定位监测可提示术者避免损伤神经;肿瘤切除后,近脑干端CNAP波形及N1波幅对预测术后听力保留状态具有一定价值。论著《鼻瓣区静态参数在鼻腔空间三维模型中的研究》应用Mimics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其重要参数,以期为鼻阀功能不良的定量诊断提供依据。论著《MEN2A/MEN2B家系RET胚系突变携带者“分级预警制”与甲状腺预防切除术的研究(附7例报道)》指出,对于有MEN2A/MEN2B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应用“分级预警制”的综合判断,在严格筛选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把握合理时机,可开展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论著《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20年回顾性研究》探究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发现ATC患者中,初诊无喉返神经受累症状、白细胞正常、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好,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继续教育园地《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围绕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NMM)展开讨论,全面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自护能力、自我管理效能及主观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自护能力、自我管理效能及主观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自我管理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主观症状〔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1个月,两组AHSMSRS、GSES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SNOT-20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相同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对比,AHSMSRS、GSES得分更高,SNOT-20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症状管理策略的健康教育可引导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有利于主观症状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围手术期处理:我的理解与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备受关注。作者根据自己在临床中的经验,初步介绍了eCRSwNP术前对哮喘的评判、常规用药的种类与时间、手术方式、术后生物填充材料的选择,以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术后随访、局部处理、药物种类和剂量的变更等个人经验,重点介绍了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局部糖皮质激素的多种使用方法,并根据国内外较新研究进展及个人长时间临床观察,阐述了尚有争议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术者对手术患者进行亲自、定时、长期(甚至终身)的密切跟踪随访和评估,对于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置、维持术腔状态并有效控制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刊登的《过敏原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重庆)》由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从事皮下免疫治疗(SCIT)相关专业的中青年专家,在系统复习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撰写而成。本共识旨在总结SCIT不良反应的防治,重点阐述SCIT不良反应的分类、诊断、处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希望通过本共识为我国开展SCIT治疗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对SCIT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防治能力,进一步促进SCIT的规范应用。论著《蜗神经发育不良患者蜗神经对电刺激反应特点的研究》观察了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蜗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并比较其与蜗神经形态正常植入者之间的差异,探讨CND患者蜗神经损伤特点。《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手术疗效分析》分析了术前不同气骨导差混合性听力损失耳硬化症患者的手术疗效,为耳硬化症手术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特征研究》分析了0~12岁听力正常儿童宽频鼓室图能量吸收率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获得与年龄相适应的参考值,为宽频鼓室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丹参酮ⅡA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了丹参酮ⅡA是否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的凋亡及可能机制,为治疗糖尿病性听力损失提供参考。《IL-17A激活NLRP3炎性小体在CRSwNP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探讨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IL-17A激活NLRP3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儿童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效果分析》探讨了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手术效果。继续教育园地《阿司匹林激发试验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研究进展》就阿司匹林激发试验适应证及禁忌证、检查注意事项、操作步骤、评估方法、诊断标准、安全性等进行了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IL-4、抗IL-5及抗IgE单克隆抗体在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生机制与局部或循环中的Ⅱ型炎性反应相关。ECRSwNP往往症状更严重、疾病更顽固、术后复发率更高、更易并发哮喘等其他疾病,但目前治疗方案并不能解决潜藏的Ⅱ型炎性反应,因此应对ECRSwNP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案。生物制剂的疗效已经在许多Ⅱ型免疫性疾病中得到了证实。本文详细比较了3种目前常见的生物制剂治疗ECRSwNP患者的疗效,并探讨生物制剂应用于ECRSwNP患者的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生物靶向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类生物治疗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CRS)的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CRS的生物靶向治疗正逐渐走入临床。本文介绍了CRS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讨论了生物靶向治疗的患者选择和疗效评估,并展望了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手术方式对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腔状态转归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全鼻窦轮廓化手术和部分重启手术对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术腔状态转归的影响,并探讨嗜酸粒细胞含量与术腔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科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广东番禺祈福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4家医院诊治的eCRSwNP患者分别施行全鼻窦轮廓化手术和部分重启手术,对前期无手术史者采用全鼻窦轮廓化手术,对前期有手术史者采用部分重启手术,并持续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将术后随访时间定为以下5个阶段,分别为术后6、12、20~24、32~36个月,以及42个月以上。术后鼻内镜评估采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95广州标准,将术腔状态分为:良好、较好、不好3类。对术后5个时间段的术腔状态与嗜酸粒细胞含量的关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72例符合要求的eCRSwNP患者完成随访观察,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11~67岁。其中全鼻窦轮廓化手术组50例,部分重启手术组22例,术后随访时间6~48个月。随访情况如下:完成6个月者72例(100.0%),12个月者72例(100.0%),20~24个月者46例(63.9%),32~36个月者36例(50.0%),42个月以上者16例(22.2%)。无论轮廓化手术还是部分重启手术,术后6个月均未出现术腔状态“不好”的情况,直至术后1年以上才逐渐出现分化。术后随访的5个阶段中,术腔状态“良好”率轮廓化手术组为78.0%、66.0%、56.7%、47.6%和42.9%,部分重启手术组为63.6%、45.5%、25.0%、20.0%和11.1%,轮廓化手术组始终优于部分重启手术组;术腔状态“不好”率轮廓化手术组为0、8.0%、10.0%、14.3%和28.6%,部分重启手术组为0、27.3%、18.8%、33.3%和55.6%,部分重启手术组始终高于轮廓化手术组。72例eCRSwNP患者的鼻息肉中嗜酸粒细胞含量平均为42.1%,嗜酸粒细胞含量对术腔状态无明显影响( P>0.05)。 结论:针对eCRSwNP患者,无前期手术史的轮廓化手术效果较好,术后1~2年是出现窦腔病变的主要时间段。术前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含量对术腔状态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机制与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对于免疫反应非常重要。它们通过抑制过度的免疫应答来维持免疫稳态,其功能失调可影响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变应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既往认为Treg细胞属于稳定细胞,但近期多项研究表明,在某些疾病中,Treg细胞可重新分化为Treg细胞亚群,我们称之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样Treg细胞。这些细胞与Th细胞共存,在表达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并保有常规Treg细胞强大免疫抑制功能的同时,也表达CD4 +Th细胞的关键转录因子并分泌相应的炎性因子。各种Th样Treg细胞亚群的存在增加了病理条件下免疫环境的复杂性。本文对几种常见Treg细胞亚群的表型特征、分化机制和功能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Treg细胞亚群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头颈部肿瘤等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的发病关系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深入认识Treg细胞亚群的功能并为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ECRSwNP)是鼻科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Th2型优势的免疫反应,伴有严重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具有难治性的特征。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征,ECRSwNP发病机制尚未明朗,攻克ECRSwNP一直是鼻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近年来Th2型免疫反应以及组织重塑在ECRSwNP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论著《双侧突发性聋169例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通过回顾总结单中心169例(338耳)双侧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得出双侧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严重,更多患者伴耳鸣、眩晕,疗效欠佳,发病30 d内就诊疗效优于30 d后就诊;对低频范围内听力损失,住院治疗听力提高更显著;且双侧突发性聋的发生可能存在免疫机制。论著《乙状窦异常搏动性耳鸣50例临床病例分析》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经乙状窦手术治疗的单侧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病例资料,认为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多见于女性,常见原因可能为乙状窦憩室、乙状窦周骨质缺损等乙状窦壁异常,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论著《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58例疗效分析》采用980 nm光纤激光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49例)及听骨畸形(9例)所致传导性聋患者,认为该方法治疗耳硬化症及听骨畸形所致的传导性聋有效。论著《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了48例(53耳)内耳畸形相关性镫骨底板瘘患者的CT和MRI资料,因其类型不同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了解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论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顶叶岛盖2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通过比较前庭性偏头痛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相关资料,认为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庭、疼痛、视动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这些神经通路的异常很可能是前庭性偏头痛发病重要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论著《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哮喘、变应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的因果关系》从IEU公开数据库中获取疾病的遗传数据,分析发现哮喘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的患病危险因素,而变应性鼻炎是CRSsNP的危险因素。论著《鼻腔微生物多样性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分析77例CRSwNP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和鼻息肉组织,得出CRSwNP患者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鼻息肉复发密切相关,鼻内镜术后鼻息肉的复发可能与保护性微生物丰度的减少和致病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关。论著《OSA患者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塌陷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通过回顾分析117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资料,认为OSA患者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的阻塞与扁桃体分度和N3期存在相关性,其构建的药物诱导睡眠内镜下舌根平面阻塞诺模图预测模型效能良好。论著《折叠皮瓣在梨状窝癌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术中的应用及探讨》一文介绍10例采用折叠岛状皮瓣修复梨状窝癌的病例资料,认为折叠岛状皮瓣可恢复喉及下咽的生理性解剖结构,可用于喉功能重建及梨状窝成形。论著《头颈鳞癌颈部转移淋巴结包绕颈动脉的外科处理策略》一文介绍9例采用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手术治疗原发灶未见复发或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患者,认为覆膜支架动脉内置入+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