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术区战创伤镇痛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战创伤后的剧烈疼痛会引起伤员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战术区镇痛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伤员预后和恢复轻伤员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战创伤镇痛的研究向着提高药物应用安全性及优化给药策略的方向发展.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国际上战创伤镇痛采用的主流药物和镇痛技术,并对其在战术区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战场针灸、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冷冻神经消融术、经皮周围神经电刺激和经皮给药系统等重要战创伤镇痛技术,展望了战创伤镇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急性战创伤疼痛的针灸保障策略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急性疼痛是各类战创伤的主要早期表现,及时有效地实施镇痛治疗,对维持官兵战斗力、促进伤员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药物镇痛与器械镇痛在急性战创伤疼痛治疗中均存在应用难点和实施瓶颈,而中医的针灸疗法有其独特的疗效,已广泛用于各类急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笔者根据针灸疗法的特点及战场救治的一般原则要求,提出急性战创伤疼痛的针灸"分级诊疗"保障策略,并就如何开展应用实践给出具体实施建议,为加强我军官兵战场救治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耳穴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座“桥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耳穴疗法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有记载;20世纪50年代,法国P.Nogier发表的“胚胎倒影”耳穴分布图,主要根据西医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三个相位学说”;20世纪70年代,美洲耳穴学术流派采用耳穴分区系统,创立了战场耳针等特色疗法;国内外的耳穴应用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科众多疾病,也包括心身医学、养生保健领域等;耳穴基础研究理论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全息学说、近脑学说、神经学说、超微结构变化学说等;2013年5月,《耳穴名称与定位》成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行业国际标准.依据中西方较有代表性的经络学说、全息理论、神经学说、德尔他反射学说等,“耳穴医疗”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耳穴医疗”将在未来中西方医学研究中不断丰富,是中西医结合的一座“桥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定期梳理总结中医药研究成果,动态呈现中医药学术研究、创新成果的轨迹和趋势,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学术引领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开展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遴选工作.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引领性的新规律、新发现、新方法、新产品、新理论为入选标准,经动态收集、初审,院士等权威专家复审、终审等工作程序,确定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