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胚抗原、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和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手术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手术的61例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ROC曲线分析,将CEA、RDW-CV、RDW-SD和CIP2A分为低和高组,以2.08、13.85、43.80和6.07为最佳截止值。使用Cox回归模型对CEA,RDW-CV,RDW-SD,CIP2A和生存率(OS)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根据CRRC(CEA、RDW-CV、RDW-SD和CIP2A)的组合得分,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Kaplan-Meier曲线来确定不同组的OS。最后,绘制ROC曲线来分析CEA、RDW-CV、RDW-SD、CIP2A和CRRC的预后评估效果。结果: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CEA>2.08 ng/ml、RDW-CV>13.85和RDW-SD>43.80的患者与OS差显著相关( P<0.05)。血清CIP2A水平低(≤6.07)患者的5-OS并不优于水平高(>6.07)的患者。与CRRC高分组(≥3)比较,CRRC低分组(≤2)的患者与较好的OS明显相关( P<0.05)。在多变量分析中,年龄、N期和M期都与OS相关。CRR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表明CRRC的预后评估能力优于其他。 结论:CEA、RDW-CV、RDW-SD和CIP2A可能是诊断CRC的有用标志物;综合在一起具有更强诊断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是否会取代造血干细胞移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和成熟的人体干细胞治疗技术。靶向BCR-ABL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药物伊马替尼问世,开启了人类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新时代。近年血液肿瘤领域兴起了免疫细胞治疗,最为成功的是CD19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新型靶向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是否会取代HSCT?不论新型靶向药物,或是免疫细胞治疗,和HSCT都不是彼此互为对手的关系,也不存在谁取代谁的胜负之争。每种治疗方式,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和限制,也都在不断改进、优化、丰富。期待各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强强联合,扬长避短,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IV-1 CRF01_AE毒株整合酶抑制剂主要耐药突变的表型耐药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整合酶(IN)区主要耐药突变对HIV-1 CRF01_AE毒株耐药的影响,并比较与B亚型毒株的差异。方法: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选择7个IN区突变或联合突变(T66K、F121Y、Q148K、N155H、G118R、R263K、Q148K/N155H),通过无缝克隆同源重组及点突变的方法引入到HIV-1 B亚型感染性克隆pNL4-3和CRF01_AE感染性克隆pGX002的IN区,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在MT2细胞上扩大培养并测定感染性滴度。检测4种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拉替拉韦(RAL)、埃替拉韦(EVG)、多替拉韦(DTG)、比昔格韦(BIC)对14株突变病毒的半抑制浓度(IC 50)及其与野生型病毒相比提高的倍数。 结果:成功构建携带7个IN区突变或联合突变的B亚型和CRF01_AE质粒,包装获得14株重组病毒,感染性滴度为10 4~10 6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TCID 50)/ml,在MT2细胞高效复制,上清液中HIV-1 P24抗原浓度可达830~2 700 ng/ml。5个突变或突变组合(T66K、F121Y、Q148K、N155H、Q148K/N155H)均可导致CRF01_AE和B亚型毒株对RAL和EVG高度耐药,与野生病毒相比IC 50分别提高200倍和2 000倍以上,相同突变导致RAL和EVG对CRF01_AE的IC 50提高的倍数均显著低于B亚型( P<0.01)。Q148K/N155H突变导致B亚型和CRF01_AE对DTG和BIC高度耐药,IC 50提高50倍以上,其他突变对DTG和BIC的药物敏感性几乎无影响。 结论:构建了基于CRF01_AE和B亚型的14株携带不同INSTI耐药突变的HIV-1毒株,5个突变可导致对RAL和EVG的高水平交叉耐药,同一突变导致B亚型毒株耐药程度显著高于CRF01_AE毒株。Q148K和N155H突变组合可导致DTG和BIC的高度耐药,表明DTG和BIC耐药的遗传屏障高,可有效抑制携带INSTI耐药突变的毒株,且无明显的亚型耐药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疆出血热病毒基因组抗原表位及其实验室检测价值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掌握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片段的精细抗原表位谱分布,明确优势抗原表位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2014—2021年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将CCHFV YL04057株采用改良生物肽合成方法分段表达出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最小合成短肽,以CCHFV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14B7(IgM)或CCHFV阳性羊血清为抗体,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出NP和GP片段上具有抗原活性的最小抗原表位(BCE),并采用邻接法将获得的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与不同地区的CCHFV进行空间聚类,确定BCE组合方式与地理区域分布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建立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GEX-KG)和带有不完整谷胱甘肽(GST188)标签的原核表达质粒(pXXGST-ST-1)构建和表达NP片段上6个不同肽段长度的优势抗原表位,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以经免疫荧光法(IFA)鉴定的CCHF羊血清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肽段长度的抗原表位重组蛋白与IFA检测结果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总符合率。结果:CCHFV NP和GP片段共有30个具有抗原活性的BCE,其中NP片段抗原表位集中的核心中间片段NP 2(aa 170~305)有6个BCE,两端的NP 1(aa 1~200)和NP 3(aa 286~482)有9个BCE;GP片段的Gc(aa 1~558)和Gn(aa 533~708)片段有14个BCE和1个包含15个氨基酸的长抗原肽(AP),NP片段BCE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1%,GP片段对应的同源性为89.1%。在GP片段9个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中,由GnEc1、GnE2、GnE4、GcE3、GcE6和GcAP-4(Ap)6个组合BCE可将15株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CCHFV聚类成亚洲Ⅰ、亚洲Ⅱ、非洲Ⅰ、非洲Ⅱ和欧洲 5个地理类群。构建表达的PET-32a-NP(全长)、PGEX-KG-NP 2(aa 170~305)、pGEX-KG-NP 2-1(aa 235~275)、PGEX-KG-NP 2-1-1(aa 237~256)、pXXGST-1-NP 2-1-2(aa 250~265)和PGEX-KG-NP 2-1-3(aa 260~276)6个重组蛋白CCHFV NP兔多克隆抗血清(pAb)免疫印迹反应阳性,以33份经IFA CCHF检测的羊血清为参照,以NP 2和NP 2-1 2个片段构建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最好,敏感度分别为73.4%(11/15)和66.7%(10/15),特异度分别为100%(18/18)和94.4%(17/18),总符合率分别为87.9%(29/33)和81.8%(27/33)。 结论:CCHFV NP和GP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具有抗原免疫活性的BCE,其中,优势抗原表位在CCHF实验室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模式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最早重建的一类淋巴细胞亚群。移植后早期,供者NK细胞可以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靶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分子特异性偶联,识别并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发挥抗感染和抗血液肿瘤等作用。根据供者KIR与受者HLA配型组合的不同模式,可预测NK细胞的同种异体反应性和移植结果。笔者拟就目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KIR/HLA配型模式及其对移植结果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优化供者筛选、改善移植结果和治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溶瘤病毒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是一类新的治疗药物,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全身抗肿瘤免疫的双重作用机制实现抗肿瘤效果。OVs优先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并调节肿瘤的微环境,肿瘤细胞的裂解会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触发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介导局部和全身性的肿瘤免疫根除。此外,OVs可以被工程化以优化肿瘤选择性和增强免疫刺激,并且易与其他药物组合。OVs的有效性已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FDA批准了美国首个OV(talimogene laherparepvec,T-vec)用于黑色素瘤的治疗。尽管目前OVs用于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OVs的功能以及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探讨了OVs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总结了OVs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并对OVs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癌症药物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做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基层医院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现状调查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江苏省基层医院开展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诊治的现状,评估基层医院对 H. pylori感染综合防治管理的能力。 方法:对2020至2022年参加江苏省基层消化科特色科室孵化中心项目的430家基层医院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胃镜室和消化专科设立情况、 H. pylori检测项目种类、 H. pylori治疗药物种类、根除方案及疗程等。问卷由基层医院专业负责人填写。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 结果:共收到413份有效问卷,其中286家(69.2%)基层医院配备胃镜室,202家(48.9%)设有消化专科; H. pylori检测条件方面,148家(35.8%)基层医院尚无尿素呼气检测设备,其中84家未开展任何 H. pylori检测项目,8家仅有快速尿素酶检测,45家仅有血清 H. pylori抗体检测,7家同时有快速尿素酶和血清 H. pylori抗体检测,4家有粪便 H. pylori抗原检测;治疗药物方面,所有基层医院均能提供质子泵抑制剂,342家(82.8%)能提供铋剂;根据 H. pylori感染基层诊疗指南推荐的7个2种抗生素组合方案,仅14家(3.4%)基层医院能提供所有组合,369家(89.3%)能提供2~6个组合,20家(4.8%)仅能提供1个组合,10家(2.4%)无法提供规范的药物组合;根除方案及疗程方面,248家(60.0%)选择含铋剂四联方案,363家(87.9%)选择14 d疗程,232家(56.2%)家选择含铋剂的四联方案且疗程为14 d。 结论:完善基层医院 H. pylori检测设备,备齐治疗药物种类,提高基层医师对 H. pylori诊治认知水平,对提高基层 H. pylori感染防治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药物干预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药物干预(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措施的经济评价研究进展,为开展基于中国真实世界证据的NPIs措施经济学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中英文数据库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文献进行检索,纳入NPIs措施以及不同NPIs措施组合的经济学评价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叙述性整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篇中英文文献,其中以核酸合并抗原检测/筛查类策略为主的研究7篇,以个人防护类策略为主的研究6篇,个人防护、保持社交隔离、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筛查、社区大规模筛查、症状筛查、密切接触者(密接)追踪、隔离组合策略研究12篇,封锁等抑制策略为主的研究5篇。研究发现个人防护、社交距离和筛查-密接追踪-隔离具有成本效果/效用/效益,但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导致不同结果,此外,封锁成本较高会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结论:除封锁外的NPIs措施大多具有成本效果,不同情境下不同程度NPIs措施组合的成本效果需要再评估。亟需开展基于我国真实世界的NPIs措施组合以及NPIs措施与疫苗、药物等其他干预组合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0年福州哨点医院5岁以下住院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全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福州市哨点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样本中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 RVA)的基因组特征。方法:通过ELISA对腹泻住院儿童粪便样本进行RVA筛查,采用RT-PCR方法扩增RVA阳性样本的11个基因节段并进行Illumina二代测序,使用MEGA等生物学软件对重要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和抗原位点分析。结果:成功获得20株RVA全基因组序列,包括4种G/P基因组合G9P[8](55%)、G3P[8](25%)、G8P[8](15%)以及G2P[4](5%),全基因组中DS-1-like重配株比例占40%(8/20)。相同型别的RVA序列同源性高,且与现今世界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近。VP7、VP4和NSP4片段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复杂,重要抗原位点存在多处氨基酸变异情况发生。结论:在福州地区首次检测到G3P[8]型和G8P[8]型DS-1-like重配株,VP7、VP4和NSP4片段抗原位点上存在变异。鉴于不常见DS-1-like重配株的检出和多个重要抗原位点变异现象的出现,有必要对RVA全基因组特征进行持续监测,为疫情防控和疫苗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结核多组分重组蛋白疫苗EPRHP014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的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评价自主构建的结核多组分重组蛋白疫苗EPRHP014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为研制结核新疫苗、有效防控结核病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选择结核分枝杆菌全长蛋白抗原3种(EsxH、Rv2628和HspX)和经表位预测和优化的表位优势蛋白抗原2种(nPPE18和nPstS1),共5种组分构建蛋白抗原组合物EPRHP014,包括融合表达纯化的多组分蛋白抗原(EPRHP014f)和分别表达纯化单个蛋白构成多组分混合蛋白抗原(EPRHP014m)。EPRHP014f和EPRHP014m分别辅以铝佐剂制备多组分蛋白疫苗,采用卡介苗(BCG)作对照。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采用ELISpot和Luminex技术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分泌情况,采用结核分枝杆菌体外生长抑制试验观察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采用 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EPRHP014m和EPRHP014f免疫小鼠后均能诱导产生高效价的IgG抗体及其亚型IgG1和IgG2a,抗体效价与BCG免疫组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PRHP014f组诱导产生的分泌IFN-γ和IL-4的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量均高于EPRHP014m组和BCG组( P<0.05),而EPRHP014m组和BCG组的IFN-γ和IL-4的SFC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PRHP014m组诱导分泌的GM-CSF、IL-12p70均高于BCG组( P<0.05),而IL-6和IL-10分泌水平与BCG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PRHP014f组和BCG组的IL-6、IL-10、IL-12和GM-CSF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PRHP014m组、EPRHP014f组和BCG组具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EPRHP014f和EPRHP014m免疫后均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且有较强的体外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能力,显示抗原组合物EPRHP014具有良好的结核疫苗研发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