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具有设计简单、术时较短、血供可靠等特点,适用于缺损较大且不适合植皮修复的创面,现已广泛用于全身大多数部位,并在临床运用中不断改良。该文综述了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的特点、手术方法、经典术式、改良术式、最新临床应用进展以及该皮瓣的局限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对于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已有许多成熟的外科整复技术,如皮片移植、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移植等,均在其适用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KDPIF)作为一种局部皮瓣,具有设计简单、血供丰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在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鉴于其优点,该文作者认为KDPIF也是一个值得应用的面部缺损修复术式,作者对其设计原理、分型、手术技巧和应用、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改良方法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Keystone design perforator island flap,KDPIF)设计原则及修复各类创面时的方法改良.方法:应用KDPIF修复各部位创面11例,缺损面积为5.0cm×3.5cm~10.0cm×5.0cm,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该皮瓣的方法改良.结果:本组11例皮瓣均100%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形态及功能满意.结论:KDPIF在创面修复中具有设计简单、术时较短、血供可靠、适应性广、术后外观及功能好的特点;该皮瓣共有7种改良方式,根据创面情况灵活应用改良KDPIF可使创面修复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拱顶石皮瓣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8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在修复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行颌面部肿瘤切除的患者8例,设计拱顶石皮瓣,修复患者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4 cm×3 cm~15 cm×8 cm;术中根据缺损部位不同,灵活设计拱顶石皮瓣的位置及形态,尽量保持与邻近知名动脉长轴一致,保证皮瓣中心1/3与基底软组织的连接,其余皮瓣与基底软组织做适当分离,使皮瓣获得更大游离度和旋转度.结果:本组皮瓣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发现,皮瓣色泽和形态良好;无感染、坏死,未见明显瘢痕挛缩,患者均能接受;面部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简单,血供丰富,安全有效,能够满足颌面部多种软组织中小型缺损的修复,值得在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