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书·艺文志》中“医经”与“经方”小序再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其中《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通过重新分析“医经”与“经方”小序内容,发现二者区别是对于疾病治疗的理念和着眼点不同。“医经”是治疗时侧重得病的人,“经方”是治疗时侧重人得的病;“医经”着眼于人体,“经方”着眼于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药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的特质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包括医(古代属于方技)和药(本草)两大部分,在世界医林中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称著. 明末清初,为区别传入的西方医学,曾有"本土医学" "国医"和"国药"等称谓. 在1879 年从澳门来到上海行医的英国医生合信的首部论述中西医学比较的著作《西医略论》一书中有"中医" "西医"之名. 此后中国的传统医学逐渐被称为中医学和中药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的传统生命理念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的分类与书目探索,从生命理论、用药护理、房中养生和超越升华四个方面分析西汉时期人们的传统生命理念.认为当时人们对于生命已有相当深入的认识,对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总结,同时重视房事养生,并为成功孕育后代提供了许多方法,还认为生命可以通过后天修炼得到超越升华,达到不老不死的神仙境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于阳旦证与阳旦汤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阳旦证就是中风证,也被称为桂枝证.阳旦汤是由《汤液经法》中小阳旦汤剂量加减后又重新命名的桂枝汤.“经方”的概念源自《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是《伤寒论》对《汤液经法》中方剂的传承.张仲景在其著作中,时时强调“证”与“汤”的对应,提出了方证辨证的概念.方证辨证是与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同等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理论需要挖掘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近10年中国医疗行业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系统分析近10年中国医疗行业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文献,总结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评价指标,探讨存在不足.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同时手工检索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尽可能纳入相关研究;运用描述性方法归纳总结文献信息.结果:最终纳入文献60篇,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从“需求—过程—效果”进行评价,需求评价着重供方技术需求率,过程评价主要包括技术应用率、服务人次,技术知晓率、技术掌握率、推广覆盖率等,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满意度、技术有效率、费用节省状况、技术安全性等.结论:针对当前存在不足,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应考虑需求方和供方两方面,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日两国中药经典名方专利申请主体的申请策略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该文以《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的290个方剂及《方剂学》中的191个正方作为中药经典名方的代表,制作方剂中日文翻译表,以方剂名称为关键词并进行相关拓展,检索截至2022年6月的专利申请数据,检索结果通过数据清洗和人工降噪,以重点申请主体为切入点,根据中药经典名方技术改进特点进行关键技术的划分和标引,深度挖掘两国中药经典名方专利申请的情报信息,并进一步比较我国与日本申请主体在中药经典名方专利申请及布局策略上的差异.该文拟定了准确并具有针对性的检索策略,对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专利申请主体的经典名方专利数据进行了更准确和全面的检索、梳理、统计,同时深度挖掘日本本国汉方专利申请的情报信息,以中日两国具有代表性的申请主体的中药经典名方专利布局作为切人点,针对我国中药经典名方与日本汉方在专利申请策略和专利保护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一方面有助于准确把握目前两国中药经典名方的专利申请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为国内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经典名方二次开发研究及专利申请和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