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上皮性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早期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30%,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状态与手术病理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相关。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早期卵巢癌应行全面分期手术,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最好达肾血管水平。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不仅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且尚无研究证实其在早期卵巢癌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因此,需科学评估淋巴结转移状态,精准切除可疑转移的淋巴结。本文复习国内外文献,对卵巢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在早期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接受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的老年晚期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及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妇科接受PDS的年龄≥60岁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lavien-Dindo评分系统对术后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级,Ⅲ级及以上并发症为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30 d内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例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3%(15/133)。严重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69.80±6.56)岁比(65.87±5.14)岁, t=2.699, P=0.008]。严重并发症组术前ECOG评分≥2分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6.7%(4/15)比5.9%(7/118), χ2=4.985, P=0.026],低白蛋白血症(<35 g/L)比例高于对照组[20.0%(3/15)比3.4%(4/118), χ2=4.897, P=0.027]。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R0切除率及手术复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1.964、0.330、4.637,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年龄≥70岁( OR=4.345、 P=0.028)、ECOG评分≥2分( OR=25.619、 P=0.008)和术前白蛋白<35 g/L( OR=6.733、 P=0.040)。 结论:在老年卵巢癌患者中,应加强对存在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患者的个体化围术期管理,以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卵巢上皮性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是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既有助于判断肿瘤期别,又能指导个体化治疗。影像学检查对淋巴结评估的效果较差,早期卵巢癌一般通过手术达到分期的目的。相比较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SLN活检已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外阴癌的治疗,但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本文就卵巢癌的淋巴引流路径、SLN活检的适应证、示踪剂的注射方式、SLN的检出效果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卵巢癌的精准外科治疗提供新思路。目前的研究证实了SLN活检在早期卵巢癌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然而,关于SLN活检对卵巢癌患者的肿瘤安全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皮性卵巢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手段或早期检测手段,因此,大多数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处于转移性晚期。EOC的一线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以铂为基础的化疗。虽然初期治疗效果满意,但大多数患者往往对化疗产生耐药性,最终导致复发并死亡。因此,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近年来免疫疗法成为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措施,文章将从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过继疗法等几方面对近几年来EO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影像学检查及血清糖类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用于卵巢上皮性癌与盆腔结核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巢上皮性癌(EOC)是最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因早期病变不易发现,晚期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死率居各类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盆腔结核是女性生殖器特异性炎症,漫长的潜伏期使得原发结核病灶可以完全愈合,进而表现出与卵巢癌相似的临床"三联征",即腹胀、腹腔积液和盆腔包块,伴随血清糖类抗原125异常升高。对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影像学检查联合实验室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两者对预后的评估效果有一定差异。文章就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EOC与盆腔结核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LASSO回归的早期上皮性卵巢癌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的早期上皮性卵巢癌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因卵巢肿块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9例,按7∶3比例随机分成建模组[ n=356,年龄 M( Q1, Q3)为43(31,61)岁]和内部验证组[ n=153,年龄为42(31,60)岁]。另收集2023年4至11月因卵巢肿块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年龄为44(33,61)岁]作为外部验证组。通过LASSO回归筛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随后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及临床适用性。 结果:共筛选出5个预测因素,包括年龄( OR=1.040,95% CI:1.000~1.050, P=0.002)、糖链抗原125(CA125)( OR=1.001,95% CI:1.000~1.010, P=0.017)、人附睾蛋白4(HE4)( OR=1.020,95% CI:1.000~1.030, P=0.002)、糖链抗原199(CA199)( OR=1.001,95% CI:1.000~1.020, P=0.023)和乳酸脱氢酶(LDH)( OR=1.020,95% CI:1.010~1.022, P=0.001)是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5个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在建模组为0.915(95% CI:0.910~0.932),内部验证组AUC为0.891(95% CI:0.874~0.905),外部验证组AUC为0.924(95% CI:0.907~0.942)。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较好。 结论: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包括年龄、CA125、HE4、CA199和LDH,其可以有效预测早期上皮性卵巢癌,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资料: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的年龄为(50.2±10.4)岁,体质指数(BMI)为(24.4±3.6)kg/m 2。其中,恶性肿瘤811例,包括子宫颈癌405例、子宫内膜癌279例、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112例、外阴癌15例;良性疾病189例,包括子宫脱垂43例、子宫≥孕12周的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57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84例、要求复通的输卵管结扎患者5例。手术方式:恶性肿瘤患者中,子宫颈癌Ⅰa1期患者行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Ⅰa2~Ⅱb期患者行子宫广泛性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卵巢癌早期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外阴癌行外阴广泛性切除+腹股沟淋巴清扫术。良性疾病患者中,子宫脱垂患者行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阴道骶骨固定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孕12周患者行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或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输卵管结扎要求复通的患者行输卵管复通术。(2)手术并发症:1 000例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患者中,25例(2.5%,25/1 000)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其中血管损伤11例、输尿管损伤11例、膀胱损伤2例、肠管损伤1例;130例(13.0%,130/1 000)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下肢静脉血栓66例、淋巴潴留囊肿20例、感染16例、肠梗阻9例、肾积水8例、生殖道瘘6例、腹壁切口疝4例、皮下气肿1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恶性肿瘤患者为3.1%(25/811),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0/189; χ2 =4.778; P=0.029);子宫颈癌(4.2%,17/405)、卵巢癌(3.6%,4/112)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1.4%,4/279)、外阴癌(0/15; P均<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恶性肿瘤患者为15.2%(123/811),显著高于良性疾病患者[3.7%(7/189); χ2 =17.807, P<0.01],但各恶性肿瘤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χ2 =4.318, P=0.229)。(3)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BMI、既往盆腹腔手术史、疾病性质(良、恶性)、手术时间、有无合并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40岁、BMI≥25 kg/m 2、既往有盆腹腔手术史、恶性肿瘤、合并慢性疾病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机器人系统妇科手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因不同疾病的不同术式而异,患者的年龄、BMI、既往盆腹腔手术史、恶性肿瘤及合并慢性疾病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LAMC3低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γ3亚基(LAMC3)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包括商品化标本和本研究标本)中LAMC3蛋白的表达,其中商品化标本为购买的卵巢组织微阵列芯片(包括208份卵巢癌组织和8份癌旁正常卵巢组织)、本研究标本为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51份Ⅰc~Ⅳ期卵巢癌组织标本(包括24份化疗耐药组织和27份化疗敏感组织);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队列数据(489份卵巢癌组织)及临床蛋白质组学肿瘤分析协作组(CPTAC)蛋白质组学数据库(包括100份卵巢癌组织和25份癌旁正常卵巢组织)等开放数据对LAMC3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earson χ2检验(双侧)分析本研究标本(51份卵巢癌组织)及TCGA队列数据(489份卵巢癌组织)中LAMC3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LAMC3表达与无疾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采用共表达基因的通路富集和功能聚类分析,探讨LAMC3调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可能分子机制。 结果:商品化标本和本研究标本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及CPTAC蛋白质组学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与癌旁正常卵巢组织、早期(Ⅰ~Ⅱ期)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化疗敏感组织相比,LAMC3表达在卵巢癌组织、晚期(Ⅲ~Ⅳ期)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化疗耐药组织中均显著下调( P<0.05);且在本研究标本(51份卵巢癌组织)中,LAMC3蛋白低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不良DFS及OS显著相关( P<0.01),而这一结果在TCGA队列数据(489份卵巢癌组织)中进一步得到验证,发现LAMC3 mRNA低表达也与不良DFS及OS显著相关( P<0.05)。基于TCGA队列数据(489份卵巢癌组织)中LAMC3共表达基因的通路富集和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卵巢癌中LAMC3基因潜在调控Ras相关蛋白1(Rap1)、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Ras等癌基因信号通路及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和黏着斑等细胞黏附相关通路,进而影响卵巢癌的进展和患者的不良预后。 结论:LAMC3低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和肿瘤进展相关,有望作为新的卵巢癌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FOLR1、1L-1β及SMRP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血清叶酸受体-1(FOLR1)、白细胞介素-1(IL-1β)及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根据良恶性情况将其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组(n=84)和非上皮性卵巢癌组(n=66).比较2组入院时血清FOLR1、IL-1β、SMR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FOLR1、IL-1β、SMRP及联合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效能.根据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临床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期组(n=12)、Ⅱ期组(n=27)、Ⅲ期组(n=31)、Ⅳ期组(n=14)4个亚组,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入院时血清FOLR1、IL-1β、SMRP水平差异.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入院时血清FOLR1、IL-1β、SMRP水平均高于非上皮性卵巢癌组(P<0.05).入院时血清FOLR1、IL-1 β、SMRP及其联合检测曲线均明显高于参考线(P<0.05),其cut off值分别为325.94 pg/ml、11.78 pg/ml、3.28 pg/ml.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入院时血清FOLR1、IL-1β、SMRP水平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患者血清FOLR1、IL-1 β及SMRP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血清FOLR1、IL-1 β、SMRP水平越高,说明卵巢肿瘤癌变情况越严重.临床治疗可根据血清FOLR1、IL-1β、SMRP水平提前采取治疗措施,以避免肿瘤进一步癌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SLN、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间皮素(MSLN)、络氨酸激酶受体-2(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1年随访结果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7)和预后良好组(n=55),对比两组患者肿瘤组织MSLN mRNA、ERBB2 mRNA水平差异,并评估预测效能,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MSLN mRNA、ERBB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再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预后良好组相较于预后不良组,MSLN mRNA、ERBB2 mRNA表达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LN mRNA、ERBB2 mRNA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预后,对应的cut-off值分别为1.42、2.47,MSLN mRNA、ERBB2 mRNA低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长(P<0.05),MSLN mRNA、ERBB2 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情况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SLN、ERBB2表达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均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治策略制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