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邻体竞争对城市森林微景观中针叶树视觉形态性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是城市绿地微景观美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树木视觉形态性状的变化与其周围邻体木的竞争作用息息相关,但邻体竞争对树木视觉性状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于 2022 年 8-10 月对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常见的针叶树种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展开调查,从树冠形态、干冠协调、树干形态 3 个方面构建了 9 个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指标,采用 3 个不同的竞争指标分析邻体竞争对针叶树种视觉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叶树的树冠形态对邻体竞争的响应比较敏感,竞争中的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偏冠指数与孤立木相比分别提高了 16.95%、28.95%、22.76%、17.67%;树冠缺失率分别提高了3.92%、6.09%、4.87%、4.95%.与孤立木相比,部分针叶树种高径比、分枝角变异度在多侧竞争环境中显著提高,而树冠舒展度则显著降低.邻体竞争强度越大,针叶树树冠的偏移与缺失程度越大.当针叶树受到强烈的侧方竞争时,对象木树冠和树干的径向生长显著受阻,表现为树冠舒展度大幅度下降、高径比显著提高,使树冠向细高方向发展.当针叶树上方的生长空间被占据时,其轴向生长同样受到严重阻碍,树木的冠径比和高径比维持较稳定状态.总体而言,四种针叶树种在视觉形态上对竞争胁迫的响应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油松最为敏感,圆柏次之.综上,在城市森林微景观中,邻体竞争会导致针叶树种的树冠及树形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综合资源竞争的影响,与其周围潜在生长空间的大小及对称性有关.在城市森林景观营建时,建议将针叶树栽植在对称的竞争环境中,但是其邻体木不宜过高,通过四周邻体木的适度竞争,能够促进针叶树的轴向生长,同时降低树冠偏移或变形的风险,提高其视觉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皖北淮河平原幼龄'中山杉118'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为探究生态景观绿化树种'中山杉118'对皖北淮河平原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该研究分析了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差异、微生物类群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4年生'中山杉118'根际对大量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弱,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出现亏欠现象,全氮与非根际持平,对全磷、全钾和速效钾有低程度的富集;'中山杉118'根际对微量元素铁、铜、锰的富集能力较强,其中根际有效锰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中山杉118'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均为碱性,根际pH略小于非根际,而根际的电导率则大于非根际,根际对速效钠、速效镁、速效钙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对有机碳和有机质也有一定的富集性.(2)Anosim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性检验R值为0.224(P=0.022),R值显著大于0,表明'中山杉118'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群落差异显著.'中山杉118'根际与非根际共有5 283个OTUs,根际特有1 307个,非根际特有1 265个.(3)根际细菌多样性略小于非根际,两者的优势菌种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粘球菌门、放线菌门、泉古菌门,其中仅酸杆菌门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丰度较高的菌种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在根际的含量分别为17.94%、5.21%,高于非根际1.84%、3.90%,并且两者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梭菌纲、拟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在根际的丰度比非根际分别高出14.05%、1.32%、2.06%.(4)UPGMA聚类树表明,'中山杉118'根际R4样品独聚一枝,非根际样品NR4和NR5聚为一枝,NR1、NR2和NR3与根际R1、R2、R3、R5聚为一枝,R4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丰度明显低于其他样品且分布不均匀.综上认为,尽管幼龄'中山杉118'根际效应较弱,但其是根际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富集的主要因素,栽培过程中应多补充微量元素,适量补充大量元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木本植物叶色变异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木本彩叶植物叶色鲜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能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重视木本彩叶植物的应用.引起叶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叶片中的色素含量与比例改变.叶色变异受内部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通过控制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可对叶色进行调控.随着对木本植物叶色变异机制研究的探索,目前在木本植物中已挖掘出多个调控叶色变异的关键基因和调控模式.该文从环境因素、叶片微观结构、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等方面总结木本彩叶植物叶色变异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木本植物叶色变异机制及培育观赏彩叶树种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7种榕属植物叶片的理化性质及对朱红毛斑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为探究相较于其余5种榕属植物,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偏好小叶榕Ficus concinna及垂叶榕F.benjamina的原因.本文通过测量比较7种常用的园林绿化榕属植物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以及物理性状,采用室内饲养观察与调查统计的方法评估朱红毛斑蛾在小叶榕和垂叶榕上的发育历期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发现,与黄葛树、无花果、对叶榕、高山榕和印度榕相比,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98.47 μg/g与65.21 μg/g;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18 mg/g与0.95mg/g;含水量分别为0.84%与0.95%;叶片厚度分别为3.59 mm与2.65 mm;硬度分别为3.91 mN与3.49 mN;朱红毛斑蛾仅在小叶榕和垂叶榕上能完成生活史;与垂叶榕相比,取食小叶榕后的幼虫、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更短,分别为50.25 d、11.48 d和4.28 d,种群存活率和繁殖率更高,且自然死亡排除控制指数为1.68,低于垂叶榕.说明小叶榕和垂叶榕叶片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较低含量的次生代谢物质、较小的叶片硬度,导致朱红毛斑蛾偏好小叶榕和垂叶榕,并能完成生活史.因此在基于榕树植物的园林绿化造景过程中,应注意树种的搭配,降低朱红毛斑蛾对城市园林景观和生态效益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典型城乡绿化树种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环境响应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城市化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引起了环境问题.城市树木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化景观的同时还具有缓解环境问题的功能.土壤环境作为城市树木的生长环境,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树木的生长状况,而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群落,在土壤环境中充当养分和储存的作用,与城市树木共同维系城市生态功能.在土壤微生物中,土壤表层的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能对环境变化迅速反应,因此可作为测定城市化等环境变化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指标.为探究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沿城乡环境梯度的响应差异,沿北京市的城区-近郊-远郊梯度上共选取7个公园中的国槐林作为研究样地,挖取其根际土壤用于土壤微生物测定,进而探讨国槐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在城市化影响下的群落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的响应差异,并找出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分布与组成会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在城乡环境梯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土壤细菌群落共检测出41大类,其中放线菌、γ变形菌、拟杆菌、粘球菌以及厚壁菌在城乡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土壤真菌群落共检测出16大类,其中担子菌与罗泽真菌在城乡梯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和气候因子两方面,其中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包括土壤pH、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以及年均温,而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包括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土壤全磷以及年降水.(3)在城市化的影响区域中,近郊是受城市化影响程度最大的区域,其中土壤细菌群落在近郊区域的群落组成有一定重合度,而土壤真菌群落在整个城乡梯度上均可完全分开.(4)土壤细菌群落相比土壤真菌群落在城乡梯度上更容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其环境敏感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枫香叶片变色期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枫香因其树形优美,入秋后叶色红艳或橙黄,极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景观生态树种.为了解枫香叶片变色及其次级代谢过程的遗传基础,该文以枫香 5 个叶片变色期叶片混合样品为材料,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平台)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 41.04 Gb的高质量数据,从中鉴定出全长非嵌合序列 563180 条,通过聚类和去冗余,获得 27269 条高质量全长转录本.在 27269 条全长转录本中预测到 2035 条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检测出 14892 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和1856个转录因子.(2)基因注释结果表明,NR、GO、COG、KEGG 等 8 个数据库共注释了24857条转录本,KEGG数据库共获得了 124 个条代谢途径,主要有核糖体、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等,在类黄酮和叶绿素代谢途径中分别有 49 和 71 个转录本参与.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枫香叶片变色期转录组信息以及功能特性,为后续研究枫香叶片变色分子机制、色素代谢合成途径和调控、相关功能基因克隆以及叶色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湛江5个园林树种夏季微气候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为研究不同园林树种夏季微气候特征,选择广东省湛江市5个园林树种:细叶榕、非洲桃花心木、人面子、大花紫薇、榄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观测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园林树种在夏季降温、增湿方面的作用差异,并比较了 5个园林树种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树种的降温、增湿作用差异显著,降温率排序为细叶榕>人面子>非洲桃花心木>大花紫薇>榄仁,增湿率排序为细叶榕>人面子≈非洲桃花心木>大花紫薇>榄仁,降低不舒适作用效果与降温和增湿的变化较为一致.并且相比草坪,乔木更能在炎热的夏季减少人的不适感.该研究可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园林绿化树种应用选择、景观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和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柳州市行道树资源调查与结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研究通过对柳州市区主要道路园林绿化全面踏勘,在四城区中筛选出68条道路行道树进行现场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柳州市行道树共有28种,隶属于17科21属,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及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合理.(2)柳州市行道树中小叶榕和黄葛榕在各城区应用频度较高,树种组成结构相对单一.(3)季相树种在各城区应用频度不均衡,部分城区春季景观营造效果显著,而夏秋冬季相景观效果不显著.(4)绿化达标率和林荫路推广率离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有待提高.建议加大乡土树种的应用与推广,提高各城区物种丰富度及季相树种的应用,营造城市道路特色季相景观.该研究成果提出了发展乡土树种、丰富树种多样性及季相景观营造的技术建议,对柳州市行道树树种规划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圆胸小蠹及其虫菌共生体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小圆胸小蠹是蛀干为害的食菌小蠹,与其伴生菌构成虫菌共生体,称方胸小蠹—镰孢菌共生体,造成寄主机械损伤、枝干枯死和木材腐烂.在全球范围内寄主达63科342种,对果树、森林及城市景观等造成严重威胁,被国家林业局定为国际重大林木害虫.国外最新的分子学研究显示,方胸小蠹—镰孢菌共生体以种团形式出现,由至少5个形态上无法区分的小蠹种及其伴生菌构成,每一个小蠹种携带1或2种镰孢菌.该种团中的某些种及其伴生菌已经成为入侵物种,攻击并感染健康树木,造成了严重威胁.综述了该种团的生物学及生态学、伴生菌及寄主选择研究进展,以及食菌小蠹的控制途径,指出了我国有分布的该种分类地位急需确定,我国云南分布的该小蠹可能对我国更多地区城市阔叶树种构成威胁,对针叶树也可能构成潜在威胁.当前迫切需要在通过分子学手段澄清其分类地位基础上,深入开展种群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以及伴生菌及寄主选择研究,揭示其成灾机制,为其有效控制提供技术支撑,以遏制其扩散蔓延的势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植物物候的季节动态特征——以北京植物园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季节性是北京植物景观的典型特征,而个体物候是植物景观季节动态的基础.该研究基于北京植物园内120种落叶树种的周年物候数据,对北京植物景观的物候季节动态进行分析.物候观测以中国物候观测法为标准,采用a、b、c三级物候代码进行物候记录;数据分析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候(5日)为基本时间变量,基于频率分布型法探究北京物候季节划分及其物候构成动态,基于SPSS 20.0频数分布统计等探究各类物候现象发生期及持续期的时间分布特征等.物候季节划分及物候构成特征结果为:6-19候为春,物候期发生频数占全年总量的54.03%,以发芽、展叶、开花为主要物候特征,后期有少数树种结果;20-45候为夏,物候量占全年的12.95%,此期全部观测树种完成展叶,春花树种进入结果期,并有较少夏花开放及秋色叶出现;46-59候为秋,物候量占全年的27.19%,以秋色叶及落叶物候为主并伴有较少结果和开花物候发生;60侯至次年春季起始前为冬,其中60-72候物候量仅占全年的0.6%,全为落叶物候.各类物候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如下:展叶物候期分布于3 23候,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旱柳(Salix matsudana)等展叶最早,展叶期平均持续3.27候.秋色物候期分布于40-63候,49-56候为最佳观赏期,蒙椴(Tilia mongolic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等最早显秋色;秋色期平均持续8.2候,卫矛(Euonymus alatus)、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等秋色期较长.叶幕期平均持续44.2候,糯米条(Abelia chinensis)、旱柳、棣棠(Kerria japonica)等叶幕期最长.花物候期分布于1-53候,始花期为1-41候,盛花期平均发生于始花后1.81候,8-23候为集中观赏期,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榆(Ulmus pumil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等开花最早,木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开花最晚;花期平均持续6.7候,华北珍珠梅.木槿(Hibiscus syriacus)、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夏秋开花树种花期最长.果物候期分布于8 59候,榆、郁香忍冬(Lonicera fragrantissima)等果实成熟最早;持果期平均持续29.0候,果实宿存树种及黑果荚蒾(Viburnum melanocarpum)、‘金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Luteus’)等具有较长的果实观赏期.与20世纪80年代同类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北京2017年的物候季节与30年前相比,入春提早l候,夏季延长4候,入秋延后3候,秋季缩短2候,且不同季节持续期长短的差距加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