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客观疼痛评分法(OPS)、舒适度评分、锻炼依从率、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OP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锻炼依从率、治疗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疼痛感,提高患儿术后锻炼舒适度及依从性,从而提高患儿锻炼效果,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曲线型仰卧体位管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曲线型仰卧体位管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简称为压疮)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骨科手术63例患者为对照组,并予以健康宣讲、饮食指导等干预方式;随机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该院实施骨科手术6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线型仰卧体位管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记录干预前及干预7 d后,两组患者疼痛状况〔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舒适状况〔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记录干预7 d内,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压疮严重程度、不良反应(肌肉酸痛、胸腹部不适、烦躁、失眠)状况。结果:干预7 d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状况评分、GCQ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7 d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VAS量表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7 d内,观察组压疮率、压疮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曲线型仰卧体位管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能够提高骨科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压疮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药物干预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访视及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干预组(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访视及围手术期治疗和监护,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线上微信的术前访视、音乐干预及芳香疗法3种非药物方法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访视时(T 0)、入手术室后(T 1)、术后4 h(T 2)时MAP、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VAS疼痛评分、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T 3)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ale, GWB)评分。 结果:试验组T 1、T 2时MAP、心率、SAS评分、IL-6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T 2时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与T 0比较:对照组T 1、T 2时MAP、心率、IL-6水平均升高( P<0.05),T 1时SAS评分、VAS疼痛评分均升高( P<0.05);试验组T 1时心率和T 2时MAP、心率均升高( P<0.05),T 2时SAS评分降低( P<0.05),T 1、T 2时IL-6水平均升高( P<0.05);两组患者T 2时VAS疼痛评分均升高( P<0.05)。与T 1时比较:对照组T 2时MAP、心率降低( P<0.05),试验组T2时心率升高( P<0.05);两组患者T 2时VAS疼痛评分、IL-6水平均升高( P<0.05),SAS评分均降低( P<0.05)。试验组T 3时GWB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常规术前访视的基础上,3种非药物方法联合干预可以显著缓解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焦虑及疼痛,降低应激水平,提升围手术期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麻下行腹部手术不同导尿时机与老年男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全麻下行腹部手术不同导尿时机与老年男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接受全麻下腹部手术的195例老年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入手术室后麻醉诱导前实施导尿)、B组(麻醉后5 min实施导尿)、C组(麻醉后10 min实施导尿),每组各65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分析三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舒适度、苏醒期躁动、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及尿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导尿时、导尿后三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A组患者的各指标明显高于C组( P<0.05)。导尿时,A、B组患者的心率较导尿前明显加快,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导尿前均明显升高;C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平稳。C组患者的术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CRBD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均 P<0.05)。C组患者导尿后的1次尿液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B组和C组患者导尿后的2次尿液非肾小球性红细胞阳性率均明显低于A组(均 P<0.05)。 结论:麻醉后10 min导尿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术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较高,且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尿道黏膜损伤程度较低,但CRBD发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家儿童CICU内由护士实施的旨在改善镇静镇痛管理的目标导向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一项由护士实施的目标导向镇静策略(RESTORE)对一家儿童CICU(pediatric CICU,PCICU)内患儿监护和护理实践的影响。场所:一家独立三级儿童医院内有31张床的PCICU。对象:心脏术后患儿。设计:对实施策略前后期进行评估对比的质量改进项目。干预措施:RESTORE策略的实施包括每日小组讨论患儿病程(急性期,滴定期或戒断期),根据患儿病程开出镇静目标分值处方,进行觉醒评估以及阿片类药物和(或)镇静剂滴定。采用戒断评估分值评估和管理医源性戒断症状。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回顾1243例患儿四个不同时间段内(一个实施前,三个非连续性实施后)与阿片类药物/镇静剂使用,疼痛/镇静评分,以及医源性戒断症状发生/管理有关的数据。数据收集期内患儿年龄和复杂性一致。实施后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使用减少约50%,且不伴有其他镇静类药物使用增加。干预后患儿带美沙酮离开PCICU或回家比例降低(PCICU:前19%后3%;出院:前12%后1.3%)。疼痛、镇静和戒断评分的记录更为一致,且护士报告其对患儿舒适度管理满意。结论:实施以改善PCICU患儿镇静和镇痛为目标的护士管理目标导向计划(如RESTORE)是可行的和可持续的,并与减少镇静剂和美沙酮使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实践中影响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因素,为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搜集有关文章,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文章共纳入52篇随机对照研究中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 911名,将影响白内障患者手术的因素进行分类,依次为护理方式、麻醉药物的种类及作用部位,未归入上述的影响因素按作用时间分为术前影响因素如是否口服镇静药物、术中影响因素如是否辅助吸氧、术后影响因素如术后是否盖眼垫等。将可进行数据分析的影响因素进行处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协同护理可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相对危险度为1.21,95%置信区间( CI):1.13,1.30( P<0.001);与利多卡因相比,其他表面麻醉药在麻醉效果及影响患者舒适度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值差为-0.69,95% CI:-1.51,0.14( P<0.001);较平衡盐溶液相比,静脉输注芬太尼组可明显降低患者自控的镇痛装置按压给药的次数,进而反映出静脉输注芬太尼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MD=-1.77,95% CI:-2.19,-1.39; P<0.001];Tendon囊下麻醉较表面麻醉相比,麻醉效果及患者舒适度方面更好[ MD=-1.02,95% CI:-1.33,-0.71; P<0.001];其他可提升患者舒适度的因素由于研究文献少或统计结果难以合并遂未行Meta分析,但将其结论进行系统综述。 结论::影响白内障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因素较多,在临床中可逐步开展,进一步提高手术舒适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消肿止痛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消肿止痛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11例四肢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2组,2018年1—8月入院的患者53例为对照组,使用普通芒硝袋联合冰袋外敷;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患者58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局部外敷。观察2组患者伤后72 h内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等待手术时间、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舒适性。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皮纹症出现时间、等待手术时间、重度肿胀出现例数分别为(1.8 ± 0.7)分、(4.5 ± 1.2)d、(5.7 ± 1.2)d、1例,均低于对照组的(2.2 ± 0.8)分、(6.0 ± 1.5)d、(6.5 ± 1.4)d、19例,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6、-5.6、-3.3, χ2值为21.8,均 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82.76%(48/58),高于对照组的56.60%(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34, P<0.05)。观察组的舒适度为82.76%(48/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69.8, P<0.05)。 结论:改良芒硝多纳敷袋在四肢骨折早期患者中的应用能减轻肢体肿胀,减少皮肤水疱出现,达到止血止痛的作用,缩短等待手术时间,同时提高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和舒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术后6小时拔除尿管对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术后6 h拔除尿管对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男女各60例,所有患者术前排尿正常,泌尿系无感染,排除尿路梗阻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男性对照组、男性研究组、女性对照组和女性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采取患者手术结束后留置尿管6 h后拔除,对照组采取术后次日上午(术后12~24 h)拔除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6~12 h四组患者平卧状态下及翻身时的尿道口刺痛的次数及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各组均无排尿困难、尿潴留发生。男性对照组、男性研究组、女性对照组和女性研究组在术后6~12 h内疼痛次数分别为(2.77±1.61)次、(1.00±0.83)次、(1.33±1.09)次、(0.53±0.51)次,四组数据经检验后方差不齐,使用Dunnett's t检验进行比较,男性对照组疼痛次数最高,高于男性研究组( t=5.34, P<0.05),也高于女性对照组( t=4.03, P<0.05),女性对照组疼痛次数高于女性研究组( t=3.64, P<0.05)。尿道口刺痛最明显时的VAS评分分别为(3.80±2.17)分、(1.67±0.88)分、(2.37±1.13)分、(1.20±0.89)分,四组数据经检验后方差不齐,使用Dunnett's t检验进行比较,男性对照组的VAS评分高于男性研究组( t=4.98, P<0.05),也高于女性对照组( t=3.21, P<0.05),女性对照组的VAS评分高于女性研究组( t=4.45, P<0.05)。 结论:全身麻醉下颈椎前路手术6 h拔除尿管,能减轻患者尿道口疼痛的发生次数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温度设置对经鼻高流量氧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期间进行不同的温度设置,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入住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行HFNC的90例AHR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A组(T=31℃)、B组(T=34 ℃)和C组(T=37 ℃),每组30例。采用VAS、Borg量表比较3组患者的舒适度和呼吸困难程度,并比较3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应用HFNC 2、12 h后,B组患者的VAS和Borg量表得分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组患者应用HFNC 12 h后的VAS得分高于应用HFNC 2 h后,Borg量表得分低于应用HFNC 2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HFNC不同温度设置会影响AHRF患者的舒适度、呼吸困难程度和满意度,其中以34 ℃为较为合适的温度。随着时间的进展,护理人员应及时干预以维持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其呼吸困难程度,为临床应用HFNC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普通胃肠减压与肠梗阻导管在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总结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24例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护理经验,对照组14例患者给予经鼻型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实验组10例患者给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两种导管材质均为硅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疗效、留置深度、疼痛值、舒适度。结果:对照组14例鼻胃管胃肠减压患者,导管置入长度为(50±5)cm,治疗后9例可缓解肠梗阻症状,但症状反复出现,无法解除梗阻;实验组10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患者,导管置入长度(125±15)cm,护理后,6例效果显著,3例有效,1例无效,肿瘤进展死亡,无1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导管意外发生。实验组患者肠梗阻症状、疼痛、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留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解除梗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适宜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