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疗法在精神疾病诊疗中的发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数字疗法在提供精准评估、增强诊疗效果方面表现突出,并具有便捷性、灵活性,以及降低额外开支、将防治关口前移的潜力.该文回顾精神疾病数字疗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势,探讨了数字疗法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隐私、伦理与安全问题、技术可及性与数字鸿沟、临床验证与标准化不足,以及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风险.指出了未来的发展领域可能包括与脑机接口-神经反馈的融合应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机器人治疗师、虚拟现实或元宇宙治疗,以及数字疗法与传统物理治疗/药物的结合.笔者呼吁当前迫切需要完善相关法规,确立统一的循证标准,加强医患培训与教育,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精神疾病领域数字疗法的个性化与高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辅助儿童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5岁11个月,主因"发现右颈部肿块1周"于2021年11月就诊。入院后完善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大小约25 mm×13 mm,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多发强回声光斑弥漫性分布,几乎占据整个右侧叶(TI-RADS 4c类);右侧颈部及锁骨上窝探及多个淋巴结回声,皮髓不清,结门消失,内可见点状强回声,较大者约23 mm×12 mm,21 mm×12 mm(锁骨上窝),24 mm×15 mm(锁骨上窝呈融合状)"。行颈部增强CT显示:"甲状腺右侧叶异常密度伴甲状腺右叶周围、气管旁、双侧颈部肌间隙、双侧颌下区及右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为甲状腺癌并淋巴结转移"。胸部CT和上腹部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提示: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Bethesda Ⅵ类。行右颈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有癌细胞。穿刺淋巴结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300 ng/mL。行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正常。入院诊断:甲状腺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确手术适应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通过和患儿家长充分沟通,征得其同意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全院会诊讨论,患儿于2021年11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双侧腋窝乳晕入路机器人甲状腺全切+颈部中央区+右颈侧淋巴结(Ⅱ-Ⅴ)区域性清扫术。本研究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2016科研伦理审第28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家用健康照护机器人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家用健康照护机器人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汉化及信效度检验。方法:经过正译、回译、语义分析、专家咨询及文化调适初步确定家用健康照护机器人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2月25日—11月30日选取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山西省社区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7。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2、折半信度系数为0.848。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方差旋转法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921%。最终形成的中文版家用健康照护机器人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5个维度,29个条目,分别命名为使用意愿、社会影响、伦理与法律担忧、隐私担忧、性能预期。结论:中文版家用健康照护机器人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含5个维度,29个条目,是评估家用健康照护机器人使用意愿有效且可靠的工具,可用于公众对家用健康照护机器人使用意愿的调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智能技术在脊柱侧凸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为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用于研究、开发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兴科学,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完成需要人类智能的复杂任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A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语言识别、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和专家系统等专业领域。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不仅会引起患者外观与体型的改变,还会影响心理健康。临床中,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复杂、具有维持姿势的重要功能、脊柱外科手术有较长的学习曲线,使得脊柱侧凸的诊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大规模诊筛工作中易出现工作量大、易疲劳、高误诊率及漏诊率等现实问题。近年来,学者们发现AI技术具有的对样本数据内在规律和表征的深度学习能力,可应用于脊柱侧凸的诊断、筛查、手术决策、术中操作、预测预后和保守治疗等专业领域。然而,AI技术在现阶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脊柱侧凸临床诊疗应用中存在诸多不足,包括数据采集不规范、技术研发难度大、技术固有缺陷、过度依赖及法律伦理等问题。借助文献数据库和相关数据共享网络,对近年来国内外AI技术在脊柱侧凸诊疗中的应用趋势和总体概况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开展AI技术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母婴疾病防治领域的新兴医学科技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提高妇幼健康水平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加强和推动医药健康科技创新,为保障和改善妇幼健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因此,本文对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多组学技术、干细胞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前沿生物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母婴健康医学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作一概述,对新兴技术在母婴疾病防治中面临的伦理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母婴疾病防治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从事母婴疾病防治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死亡器官捐献快速发展背景下活体肝移植何去何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活体肝移植最初作为供肝不足背景下的新方法被引入临床。然而随着肝移植技术的发展,活体肝移植技术也不断成熟。在供肝不足更加严峻的背景下,活体肝移植成为许多受者的选择。活体肝移植与尸体肝移植在伦理、评估、供体获取、手术方式和并发症方面均有较大差异。移植医师通过不断的探索使得活体肝移植的应用不断扩展。活体肝移植的预后已经逐步超越尸体肝移植,儿童活体肝移植的预后优势更加明显。活体肝移植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活体供肝的评估和利用,腹腔镜活体供肝切取,机器人供体切取等方面,这些技术进步将继续推动活体肝移植和活体捐献的开展。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并展望活体肝移植今后发展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辅助髂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 男性,60岁,因“双下肢冷感5年,左下肢冷感加重伴间歇性跛行3个月”于2021年11月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步行约10 m后双下肢疲乏,休息后可缓解。既往史:高血压20年,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和硝苯地平,血压维持于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糖尿病20年,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2021年7月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目前病情平稳。体检:双下肢皮肤色泽苍白,小腿可见色素沉着,皮温低,左侧小腿为著;左侧足背动脉、左侧胫后动脉、左侧股动脉搏动未触及,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可,右侧胫后动脉未触及,右侧股动脉搏动可触及。双下肢感觉功能无明显异常,活动可。双侧桡动脉、颈动脉搏动无明显异常。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示:左侧髂总动脉见线样低密度影,累及左侧髂外动脉;双侧股动脉多发软硬斑,局部闭塞,左侧为著。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各房室大小正常;二、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室肌顺应性下降;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心电图示:正常范围心电图。使用EndoSize软件测量患者髂总动脉直径为12.1 mm,闭塞段长度约34 mm(图1),根据测量的动脉直径和闭塞长度选择术中所用球囊、支架等腔内器械的型号。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间歇性跛行期);高血压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入院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查明无手术禁忌证后于2021年11月7日在新型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图2)的辅助下行下肢动脉造影、髂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和髂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AP-ROBIFA-01),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l医疗机器人临床应用法律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应用在医疗领域不断取得突破,AI医疗机器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手术、康复、诊断等场景下取得卓越的成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但AI医疗机器人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人机交互与协同,并与人体某些器官或患者敏感信息直接接触,因而很容易引发潜在的法律风险,对现行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也带来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医疗事故发生后的责任分配、患者个人健康数据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应当在明确AI医疗机器人法律地位的基础上,明晰AI医疗事故中的法律责任和规范AI医疗中的数据利用行为,实现医疗人工智能良性发展与患者权益稳固保障之间的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疗机器人何以体现"医者仁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机器人何以体现"医者仁心"是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课题."医者仁心"的理念由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积淀而来,体现医者敬畏生命的道德情感.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以"仁术"实现"仁心"发生了从政治领域向医疗领域聚焦的演变,凸显了医疗关乎生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为"仁术"的医疗机器人在人机协同和人机交互中承担"医者"的角色和使命,使"医者仁心"具有了智能化的新形态.在"体用论"范式下,医疗机器人体现"医者仁心"需要在其伦理预设中以"仁"为体,以"情"为用.提升情感识别和情感表达能力是医疗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医者仁心"内蕴的情感理性价值理念,可以避免人们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对技术的滥用和对人类医者特质的遗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产业开发背景下医疗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及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了医疗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然而,医疗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普及的同时,也面临医疗机器人的权利、医疗机器人的道德责任、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公平性等与人类利益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伦理挑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应建立法律法规、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技术研发和防范措施,多元主体参与、多学科交叉融合,"负责任创新"等伦理治理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医疗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科技创新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