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角膜屈光手术方式治疗中低度近视术后三年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IK)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已广泛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治,与传统机械刀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surgery with me-chanical microkeratome-assisted flap creation,MM-LASIK)相比飞秒激光制瓣减少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1]. 目前针对两种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肯定[2],但对比两种手术的术后效果及长期观察较少,现对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矫正的中低度近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对眼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表的影响,研究制瓣方法不同对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选择2016-01/2017-01于我院眼科进行屈光手术治疗的218例436眼近视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LASIK术治疗,术后主诉有不同程度的眼干、异物感及不适症状.将采用机械板层刀制瓣的61例122眼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的157例314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术前、术后1wk,1、3mo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BU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FL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两组患者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Ⅰ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SⅠ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飞秒激光较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对眼表影响更小,干眼症症状更轻,影响时间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67,P<0.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16、-4.92、-22.19,均P<0.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31±0.09、0.25±0.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P<0.01).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相差变化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机械刀辅助的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术后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宣城市中心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病人11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S-LASIK的54例病人(54只眼)和行SBK术的58例病人(58只眼),其中每例病人随机数字表法选择1只眼.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利用眼前节全景仪(Pentacam HR)测量病人角膜前表面的高阶像差(主要包括总的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及球差),高阶像差的描述采用Zernike多项式表示.结果 FS-LASIK组和SBK组术前病人在年龄、等效球镜度数(SE)、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和球差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平及垂直彗差较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8和0.325).SBK组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总的高阶像差、球差(P<0.001)及垂直彗差(P=0.001)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彗差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FS-LASIK组和SBK组在术后3个月时的总的高阶像差、水平慧差及球差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87、0.373和0.063),然而两组之间的垂直彗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LASIK:(-0.03±0.48)μm,SBK:(-0.21±0.42)μm;P=0.030].结论 FS-LASIK术组与SBK术组在角膜前表面的总高阶像差、水平慧差和球差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FS-LASIK术后3个月的角膜前表面垂直彗差显著低于SBK组,可能表明在对称性、偏中心、倾斜等方面,飞秒激光制瓣优于机械板层角膜刀制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对角膜瓣厚度稳定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对角膜瓣厚度稳定性和干眼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眼科行LASIK术的近视患者80例160眼,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分为飞秒激光组和机械板层刀组.测量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1h,1d,1wk,1、3mo)的角膜瓣厚度,并比较不同方向上距离角膜顶点1、2、3mm及角膜顶点角膜瓣厚度的差异.比较患者术后1、3mo,1、2a OSDI评分和干眼症的发生率.结果:飞秒激光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99.62±4.50μm,机械板层刀组角膜瓣顶点厚度为125.25±12.81μm.飞秒激光制瓣不同离心点位置的角膜瓣厚度较为均匀,而机械板层刀制瓣角膜厚度变化较大.术后1、3mo,1、2a机械板层刀组OSDI评分高于飞秒激光组(P<0.01).随访2a时间,飞秒激光组干眼发病率低于机械板层刀组(χ2=4.692,P=0.030).术后1、2a,飞秒激光组轻度干眼所占比例高于机械板层刀组(P=0.044、0.001).结论:相对于机械板层刀制瓣,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患者的角膜瓣厚度稳定性更好,更为均匀,误差更小,且患者术后干眼的发生率更低,以轻度干眼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单因素在两步走LASIK手术初期的高阶像差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单因素对两步走准分子激光手术初期角膜高阶像差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角膜屈光不正患者28例,双眼分别行飞秒激光制瓣和角膜板层刀制瓣手术,手术中切开角膜瓣但未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前,利用0PD SCAN-Ⅲ像差仪对双眼进行像差检查,对比单纯制瓣即刻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及两种制瓣方式在对高阶像差影响上的差异.结果 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后总高阶像差、彗差和三叶草差和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和手术前相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角膜刀制瓣后和飞秒激光制瓣后高阶像差的增加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飞秒激光增加更多.结论 单纯机械刀制瓣在手术初期并不会引起高阶像差的改变,飞秒激光制瓣单因素在手术早期控制高阶像差上的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