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带蒂角膜上皮瓣下等渗核黄素及恢复上皮瓣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薄圆锥角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带蒂角膜上皮瓣下等渗核黄素及恢复上皮瓣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XL)治疗过薄圆锥角膜(去上皮后角膜厚度小于400 μ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09/2020-12于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屈光手术科治疗圆锥角膜患者46例74眼.根据术前最薄点角膜厚度(TCT)分为两组:TCT为400-<450 μm的患者行带蒂角膜上皮瓣下等渗核黄素及恢复上皮瓣A-CXL 16例20眼,手术方法为做带蒂角膜上皮瓣并掀开,等渗核黄素滴眼,将角膜上皮瓣重新恢复后,进行紫外线照射,照射结束后,刮除角膜上皮瓣.TCT≥450 μm的患者行去上皮A-CXL手术30例54眼.随访12 mo,收集所有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Sirius 三维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结果.结果:术后12 mo,带蒂角膜上皮瓣A-CXL组患者Kmax较术前无差异(P>0.005),去上皮A-CXL组患者Kmax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5).两组术后12 mo BCVA(LogMAR)、角膜前后表面曲率(K1、K2)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05).两组各指标术后12 mo与术前变化量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带蒂角膜上皮瓣下等渗核黄素及恢复上皮瓣A-CXL对于TCT为400-<450 μm圆锥角膜患者安全可行,与去上皮A-CXL手术控制圆锥角膜进展的趋势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生物力学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飞秒激光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来改变屈光状态的同时也改变了角膜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也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有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本文就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结构基础,目前常用的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方法,FS-LASIK手术中瓣厚度、侧切角度、残余基质床厚度、瓣蒂方向等参数的设置,及SMILE手术中切口大小、光学区大小、帽厚度、组织切削量等参数的设置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矫正常规飞秒LASIK术后偏中心切削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9岁,因"左眼飞秒LASIK术后视力恢复欠佳6个月"于2019年6月10日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曾在我院行双眼飞秒LASIK手术。术前检查:左眼主觉验光:-6.25-0.75×155;散瞳验光:-6.25-0.75×171;角膜曲率:44.50 D/45.75 D@91°;角膜厚度:600 μm,其余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检查、泪膜破裂时间、眼压、眼位、眼底检查)均无异常。手术设备:IntraLase FS型激光角膜手术仪(Intralase FS2,美国AMO公司)、Star S4 IR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VISX S4IR,美国AMO公司),手术参数:能量密度为160 mJ/cm 2,传输率为26.5%,拟矫度数为-6.65-0.65×165,角膜瓣直径8.5 mm,切削直径8 mm,光学区直径6.5 mm,过渡区1.5 mm,总切削深度104 μm。术后1d、1周、1个月3次复查均显示左眼裸眼视力(UCVA)及矫正视力欠佳,角膜地形图显示有偏中心切削,患者自觉左眼视物模糊、眩光、夜视力下降,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要求再次手术。患者2019年6月10日检查结果如下:UCVA:右眼1.0+,左眼0.4-;屈光度:右眼0.00 D,左眼0.00 D;右眼其余检查无异常。左眼主觉验光:+1.00-0.75×35,矫正视力0.6,左眼角膜厚度:496 μm;角膜地形图提示左眼光学区偏中心切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1.18,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0.44(见图1A),左眼OrbscanII提示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值正常,排除圆锥角膜,左眼波前像差仪检查结果见图2。多次复查波前像差后选择重复性最好、屈光状态与主觉验光相吻合的检查结果作为手术设计方案,由于波前设计方案中显示光学区直径为6.0 mm,过渡区3.0 mm,总切削范围达9.0 mm,大于初次手术的角膜瓣直径8.5 mm,故我们将光学区直径修正为5.5 mm。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角膜中央透明,角膜瓣边缘可见,根蒂位于上方。诊断:左眼飞秒LASIK术后偏心切削。治疗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增效手术。术中采用掀开原角膜瓣法,掀瓣后将事先储存的设计方案调出(波前屈光度数+0.56-0.87×23,切削区直径5.5 mm,过渡区3.0 mm,最大切削深度20 μm),虹膜定位,行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切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S-LASIK术后层间基质角膜炎合并虹睫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31岁,既往有"右眼角膜炎"病史(患者口述),有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史,停戴10个月后于2020年10月7日在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眼科行双眼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S-LASIK)。术前检查:验光:右眼-1.25-0.75×165=1.0,左眼-2.50-1.50×15=1.0;A超测量角膜厚度:右眼524 μm,左眼525 μm;非接触眼压:右眼15.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0 mmHg;角膜地形图检查正常,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视盘界清色可,C/D约0.3。手术采用FS-200制瓣,瓣厚110 μm,光区6.5 mm,术程顺利,术后基质层厚度:右眼354 μm,左眼351 μ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眼分别行SMILE和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近视眼伴老视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眼分别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伴近视眼伴老视患者的效果,以及双眼在接受不同手术方式后的角膜上皮重塑的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于重庆白继眼科屈光手术中心因近视眼伴老视接受手术矫正的患者32例(64只眼),其中男性9例,女性23例,年龄(44.25±2.96)岁。将患者的主视眼(32只眼)行SMILE,非主视眼(32只眼)行FS-LASIK保留轻度近视并引入部分负球差。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视力、屈光度数,采用iProfiler Plus屈光分析系统测量全眼像差,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测量不同区域角膜上皮厚度,根据视力计算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采用Binoptometer 4P双目视力仪测定离焦度数和对比敏感度,对患者进行手术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自术后1周起,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均优于术前;术后3个月起,非主视眼裸眼近视力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时,主视眼裸眼远视力在1.0及以上的比例为96.9%(31/32),非主视眼裸眼近视力在0.8及以上的比例为93.8%(30/32),双眼远视力安全性指数为1.15±0.09,有效性指数为1.15±0.11。术后1周及1、3、6个月,主视眼与目标屈光度偏移在±0.50 D之内的眼分别占90.6%(29/32)、90.6%(29/32)、93.8%(30/32)、96.2%(25/26);非主视眼与目标屈光度偏移在±0.50 D之间分别占81.3(26/32)%、87.5%(28/32)、93.8%(30/32)、96.2%(25/26)。术后主视眼和非主视眼球差分别为(0.11±0.03)和(-0.01±0.0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1个月时,非主视眼中央区角膜上皮厚度(71.34±21.69)和(61.34±15.85)μm,显著高于主视眼的(51.97±6.33)和(52.72±6.3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等级在满意及以上占比为96.9%(31/32)。 结论:双眼分别行SMILE和FS-LASIK的优化单眼视手术矫正近视眼伴老视患者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获得较高的术后满意度。SMILE可减轻角膜上皮重塑的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轻度干眼患者SMILE与FS-LASIK术后眼表和干眼严重程度变化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轻度干眼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眼表和干眼严重程度变化。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轻度干眼患者55例(98眼)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SMILE组30例(52眼),FS-LASIK组25例(46眼)。于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于术前和术后1、3个月观察并收集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和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e)、泪河高度(TMH)、脂质层厚度等级、眼红分析、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指标。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SMILE组术后1、3、6个月的OSDI评分较FS-LASIK组低( t=2.43, P=0.017; t=2.35, P=0.021; t=2.44, P=0.017),术后12个月2组间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MILE组术后1、3个月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 t=-8.67, P<0.001; t=3.86, P<0.001),术后6、12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均 P>0.05);FS-LASIK组术后1、3、6个月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 t=-13.48, P<0.001; t=-8.33, P<0.001; t=-2.84, P=0.007),术后12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 P>0.05);2组术后12个月的OSDI评分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MILE组术后1、3个月的NI-BUTf、NI-BUTave值均较FS-LASIK组高(均 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术后1个月中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50.0%、32.7%,重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8.7%、0%;术后3个月中度干眼的发生率分别为32.6%、17.3%,均无重度干眼患者。2组间术后1、3个月的干眼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9, P=0.012; χ2=6.71, P=0.035)。 结论::FS-LASIK对轻度干眼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FS-LASIK相较于SMILE增加了术后中度、重度干眼发生率,术后干眼严重程度更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患者31例31眼,平均年龄(53.0±10.8)岁。随访观察眼部临床特征、病原微生物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慢性泪囊炎病史平均(3.6±1.9)年,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形态呈圆形,边界清晰。角膜刮片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19眼查见细菌,3眼查见真菌菌丝,1眼同时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菌丝。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20眼细菌培养阳性(革兰阳性球菌16眼,革兰阴性杆菌4眼),3眼真菌培养阳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16/16)、87.5%(14/16)、81.3%(13/16)、75.0%(12/16)。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其中22眼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吻合术,7眼行泪囊摘除术,2眼行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角膜溃疡深度<1/3角膜厚度(CT)者9眼,其中6眼经药物治疗(10.8±3.2)d后溃疡愈合,3眼行角膜病损切除术;溃疡深度为1/3~2/3 CT者6眼,均行结膜瓣遮盖术;溃疡深度>2/3 CT者16眼,其中6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8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眼合并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最为常见。轻症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角膜溃疡逐渐愈合,感染严重的患者需要根据角膜溃疡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角膜基质透镜取出及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屈光参差的尝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及角膜基质透镜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屈光参差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989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成人混合性屈光参差12例的临床资料,患者一眼近视,对侧眼为远视,双眼屈光度恰相匹配,近视的一眼采用SMILE手术,取出的角膜基质透镜备用,远视的一眼参照SMILE的术式,但将备用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角膜瓣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植入的透镜居中、透明,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远及视近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曲率明显增加,角膜厚度明显增厚,视疲劳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满意率为83.3%(10/12)。结论:飞秒激光SMILE及对侧眼自体移植术矫正远视及屈光参差早期效果良好,但仍需大样本深入研究,而且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手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手术(FS-LASIK)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眼科行FS-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327例654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手术后是否发生高眼压将患者分为高眼压组、非高眼压组,分别为60例120只眼(18.35%,60/327)、267例534只眼(81.65%,267/327)。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差异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3.5.3软件可视化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准确性。结果:高眼压组、非高眼压组患眼角膜厚度( χ2=7.424)、角膜曲率( χ2=9.849)、糖皮质激素治疗( χ2=7.222)、手术中眼压波动( χ2=11.475)、角膜滞后量( χ2=6.368)、手术中并发症发生( χ2=6.673)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厚度>450 μm、角膜曲率≤38 D、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术中眼压波动、角膜滞后量≤8.0 mm Hg(1 mm Hg= 0.133 kPa)、手术中并发症发生是高度近视患者FS-LASIK手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 P<0.05)。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22(95%可信区间0.684~0.760),校正曲线和理想曲线基本一致,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 结论:角膜厚度>450 μm、角膜曲率≤38 D、糖皮质激素治疗、手术中眼压波动、角膜滞后量≤8.0 mm Hg是高度近视患者FS-LASIK手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LASIK的新型制瓣模式对不透明气泡层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新型制瓣模式对术中不透明气泡层(OBL)产生的影响,分析影响OBL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4—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LASIK者72例(128眼)的术前病历资料及手术设计参数,通过手术录像确定制瓣过程是否产生OBL及其分型。根据制瓣方式不同将术眼分为传统制瓣组64眼(38例)和新型制瓣组(采用新型制瓣模式)64眼(34例)。采用卡方检验对2组间OBL发生率及OBL各类型发生率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OBL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传统制瓣组与新型制瓣组间年龄及眼部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传统制瓣组OBL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型制瓣组(44% vs. 16%,χ 2=12.13, P<0.001)。传统制瓣组硬型OBL发生率明显高于新型制瓣组(28% vs. 0%, χ2=12.21, P<0.001)。传统制瓣组单因素分析中得到角膜瓣厚度与角膜厚度的比值较小为OBL发生的危险因素( Z=-1.04, P=0.030)。新型制瓣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较高的近视度数( Z=-2.33, P=0.020)及较小的角膜直径( Z=-2.64, P=0.010)为OBL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角膜直径增加可降低OBL发生风险( OR=0.05,95% CI:0.03~0.65, P=0.023)。 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辅助LASIK的新型制瓣模式有助于减少OBL发生,角膜瓣厚度与角膜厚度比值较小及角膜直径较小者更易产生OB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