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南寒武纪西乡化石库的马哈螺和棱管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陕南西乡化石库发现的马哈螺类化石和棱管壳类化石做了统计和描述, 补充了马哈螺类新的属征, 建立新种西乡拟鳞锥Ramentoides xixiangensis sp. nov..马哈螺和棱管壳表面装饰存在差异, 并非同一物种上掉落的骨片, 本文展示的马哈螺新的特征与"骨针壳"假说存在矛盾, 马哈螺在形态上表现出软体动物单板类最原始的特征, 而棱管壳则与halkieriids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本文报道了马哈螺类化石的新形态, 丰富了对马哈螺类和棱管壳类的认识, 对确立马哈螺和棱管壳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提供了新的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洞庭湖区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估及保护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5
洞庭湖孕育和维持了较高和独特的软体动物多样性.尽管有关该湖软体动物的调查较多,但多分散于各文献中.本文结合文献调研和现场调查(2013-2018年),系统评估了南洞庭湖区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解析驱动群落格局演变的关键因子,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共记录2纲5目14科33属87种(腹足纲41种,双壳纲46种),其中本调查记录54种,隶属于2纲5目12科31属,包括腹足纲22种,双壳纲32种.评估结果显示处于近危和受威胁等级物种21种,包括腹足纲4种和双壳纲17种.调查区域软体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3.1 ind./m2和279.3 g/m2.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大沼螺(Parafossarulus eximius)、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卵河螺(Rivularia ovum).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istance-based redundancy analysis,dbRDA)结果显示,局域环境因子(底质类型、水深、pH、总溶解固体和总磷)制约软体动物的群落变异.另外,区域内的人类活动(如商业采砂、建坝和沿岸土地利用、过度捕捞和非法电捕等)亦深刻影响软体动物的生存.这些人类干扰已导致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可能造成一些特有物种的局域性灭绝.为了恢复和保护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和资源,应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管控合法的挖沙业和取缔非法挖沙业、禁止过度捕捞和非法电捕、维持水文的自然节律、恢复沿岸自然湖滨带和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物排入等.我们呼吁尽快在南洞庭湖区建立软体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该湖区(可能是整个洞庭湖)残存的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特有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胡国华从血论治不孕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胡国华教授认为,女子诸疾皆以气血为因,血不和则经不调.临证时,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精血并重、凉血清经、化痰活血、破血理气、温肾止血等治疗方法,并强调用药的特性特点,药物配伍以及用药时机.胡教授治疗卵巢功能不全型不孕症时,滋肾填精、益气养血并重,以期卵泡发育、内膜增长,方用参芪四物汤加减;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时,用凉血清经、清热除湿的方法,多采用败酱草、紫花地丁、红藤、薏苡仁联合使用,也喜用鸡血藤、络石藤、桑枝等藤蔓类药材,以形通络,保证输卵管的通畅;治疗排卵障碍型不孕症血瘀痰凝证时,多用赤芍、牡丹皮、夏枯草、石菖蒲、白芥子、胆南星等;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时,用莪术、三棱、刘寄奴、川芎、牡蛎、石见穿等破血逐瘀药,同时加入橘核、橘络、枳壳、香附、佛手等疏肝理气药物,注重肝气的疏通,以免新瘀再生,加入紫草、苍术、浙贝母三药未病先防;若经血淋漓不净,强调切不可随意使用止血药,应着重证型辨识,分清寒热虚实,对于因阳虚致经不能净者,在炮姜、艾叶、茜草等温经止血的中药中再加入温肾暖宫药物.胡教授认为,不孕症的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治疗的同时采用基础体温监测、阴道超声下优势卵泡监测等方式,对于一些输卵管阻塞、生殖道畸形等问题建议采用现代西医手术治疗后继续服用中药以促排卵、疏通输卵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氨氮对软体动物生长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探究氨氮对底栖动物的毒性效应,在位于湖北保安湖的近自然生态系统(单个水域面积约600 m2,水深约1.5 m)中开展了为期1年的模拟实验,分析了6个不同氨氮浓度[N25>N20>N15>N10>N5>N0(对照);0.2—33.7 mg/L]条件下,大型底栖动物(软体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实验系统中采集的软体动物主要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2)从B.aeruginosa密度来看,N0、N5、N10和N15处理相差不大[28(0—85)ind./m2],均显著高于N20和N25处理[5(0—29)ind./m2](P<0.05);(3)从B.aeruginosa生物量来看,N0、N5、N10、N15和N20处理相差不大[40.0(0—85.5)g/m2],均显著高于N25处理[0.8(0—4.0)g/m2](P<0.05);(4)从B.aeruginosa壳长、壳宽和带壳湿重来看,均是N0处理最低,N20或N25处理最高;(5)B.aeruginosa密度和生物量与水体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分子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6)B.aeruginosa壳长、壳宽和带壳湿重均与分子氨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分子氨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以上研究表明,当氨氮浓度高于21.7 mg/L、分子氨高于0.18 mg/L(N15处理年均值)后,对软体动物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尤其对生物数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未发现对其个体生长产生负面效应.这可能是因为水中氨氮增加后,促进了藻类的生长,使得软体动物的食物更丰富,有利于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对氨氮的解毒.此外,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的分子氨浓度比水体表层的略低,可能也是生活在水体底部的软体动物能够耐受更高浓度氨氮的原因之一.以上研究结果可完善氨氮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理解,为水体氮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湖南大通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大通湖是湖南省内最大的淡水养殖湖.为了解大通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质量状况,于 2019年 6 月在大通湖水域设置 15 个站位进行现场调查,对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物指数(BI)和 Goodnight-Whitley指数(IGW)对大通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 3 门 5 纲 32 种,其中软体动物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节肢动物优势种为孤雌拟长跗摇蚊(Paratanytarsus grimmii),环节动物优势种为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ianu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囊管水蚓(Aulodrilus prothecatus).各调查站位Shannon-Wiener 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范围分别为 1.51-3.62、0.58-0.94、0.63-2.30.与 1997 年及 2008-2009 年的历史数据相比,软体动物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软体动物优势种群呈现由双壳类向腹足类演替的趋势.生物指数(BI)及IGW指数均显示大通湖大部分站位处于中污染—重污染状态,部分站位为轻污染,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示大部分站位为轻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