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主要乔木树种森林可燃物元素含量与燃烧释放PM2.5中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探究森林可燃物与燃烧产生的细小颗粒物(PM2.5)中的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以揭示林火过程中各元素迁移轨迹,为理解森林火灾对环境化学元素含量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树枝、树叶以及树皮3个不同部位器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设计的模拟燃烧装置进行室内阴、明燃两种不同燃烧状态模拟燃烧,测算5种常量元素Mg、Al、P、K、Ca及7种微量元素Na、Cr、Mn、Fe、Ni、Cu、Zn的含量,同时比较阴、明燃情况下排放PM2.5中元素含量的差异,并分析森林可燃物自身元素含量与各元素排放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中常量元素Mg、K、Ca和微量元素Zn含量高,森林可燃物元素含量针叶树高于阔叶树,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燃烧释放PM2.5中Mg、K、Ca、Zn排放因子较高,Cu次之,Cr最少,常量元素高于微量元素;不同燃烧状态下对排放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普遍表现为明燃大于阴燃;不同燃烧状态下,各器官释放PM2.5与自身元素含量的比值中,Cu元素最高,其他元素占比范围在0~0.09%;森林可燃物与PM2.5的元素间相关性较大,相关水平达0.700~0.999.不同森林可燃物器官燃烧释放烟气及PM2.5存在差异,且森林可燃物自身与燃烧释放颗粒物PM2.5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用蒸气蒸馏法从樟树叶中提取精油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运用蒸气蒸馏法对樟树叶中的樟油进行提取,并比较了不同叶龄及落叶中樟油的含量.结果表明:樟树叶尤其是落叶是提取精油的好材料.本实验的结果可以为高中生物学实验“用蒸气蒸馏法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精油”专题提供更多的实验例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樟科幼树水分生理特征的种间差异和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阐明樟科(Lauraceae)幼树的水分生理特征,比较了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的5年生刨花楠(Machilus pauho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闽楠(Phoebe bournei)幼树在生长季节叶片的水分生理特征和地径(D)、株高(H)的差异.结果表明,香樟的相对含水量(RWC)、叶片水势(Ψ)、枝条木质部比导率(Ks)都显著高于闽楠和刨花楠(P<0.05),而枝条木质部导水损失率(PLC)则显著低于闽楠和刨花楠(P<0.05),说明香樟具有更高的保水能力、水分传输效率,并对水分缺失具有更高的抵抗力.3物种幼树均会因枝条空穴化的加强而降低枝条水分的运输效率.刨花楠幼树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以应对导水效率的降低,香樟幼树叶片具有较高的含水量,气孔保持膨胀,可实现较高的蒸腾速率,闽楠幼树通过提高水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以维持叶片相对含水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海两种常绿阔叶树种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选取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两种上海代表性树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收获法获取两种树种主要测树因子和地上各组分生物量,分析生物量分配格局,采用非线性方程,探讨最佳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和预测变量.结果表明:(1)香樟和广玉兰树种地上生物量分配表现为干>枝>叶.树叶、树枝、树干生物量分别占地上整株生物量的17.88%和27.31%、30.48%和27.93%、51.64%和44.76%,广玉兰叶和枝的生物量相对比例差异不显著.(2)基于胸径、高度、冠幅3个变量,建立了9种异速生物量模型,通过方程拟合优度进行评价,香樟叶、枝、干和地上整株生物量分别以模型8、模型3、模型4和模型7拟合效果最好;广玉兰则分别以模型4、模型9、模型2和模型4拟合为好.鉴于树木高度和冠幅的不易获得性,在综合考虑模型拟合优度和适应性的基础上,实际应用中需选择既实用又符合精度要求的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龙脑樟树叶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生物活性菌株的筛选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旨在从龙脑樟树叶片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发酵产物的体外抑菌、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筛选鉴定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菌株.对分离出的内生真菌,用K-b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MTT法测定抗肿瘤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测序分析确定活性菌株的种属.结果 显示,共从龙脑樟树叶片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39株,其中具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7株.又从7株真菌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ZS14,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抑制率达到73.00%,对DPPH清除率70.92%,对羟自由基清除率78.83%,过氧化氢清除率81.36%,据ITS测序结果将其命名为Diaporthales sp.ZS14.分离得到的菌株Diaporthales sp.ZS14具有较强的抑菌、抗肿瘤、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潜在来源进行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樟子松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测定了樟子松球果、树皮、树叶、木质部4个部位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力、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5个指标,并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评价从樟子松4个部位提取的松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1)从樟子松树皮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较高浓度下与抗氧化剂(Vc)相差较小;从樟子松球果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也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甚至超过阳性对照抗氧化剂Vc;(2)从樟子松树皮中提取的樟子松多酚在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上均为三者之中最高的,但都不超过抗氧化剂(Vc)的抗氧化能;(3)超氧阴离子(O2-)清除能力.三者的清除率均为负值,说明该方法测定超氧阴离子(O2-)清除率存在干扰因素,无法比较三者在这一指标上的能力大小.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比较——以广东省3个阔叶树种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广东省樟树、木荷和枫香3个阔叶树种共270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多元非线性联合估计,按分量相加和总量控制两种方法,分别构建了一元(胸径)和二元(胸径、树高和胸径、冠幅)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比较分析了这两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估精度.结果 表明:(1)分量相加和总量控制构建相容性模型对3个树种拟合效果均较好,预估精度均较高,二者之间差别不大,但总体上分量相加模型拟合效果较优.(2)二元模型拟合效果和预估精度普遍优于一元模型,但加入第二个变量的异同,在各个分量中的表现不一.加入树高因子,显著改进树干和树皮的拟合效果;加入冠幅因子,显著改进树枝、树叶和地上部分的拟合效果.选择胸径和冠幅因子建立二元生物量模型可以获得较高的拟合精度.(3)基于最优独立模型构建的相容性模型拟合和预估效果最优,地上部分总量甚至优于最优独立模型.因此,各分量相加构建的相容性模型略优于总量控制.对于阔叶树种自变量的选取,二元模型加入冠幅因子的精度高于加入树高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