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圣心源》中隐喻认知的互根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黄元御《四圣心源》认为,阴阳互根在生理上的表现应为:阳自右而降,降而下沉入肾,化为浊阴,肾阴中含阳气升发之本;阴自左而升,升于上位而化清阳,心火故含阴精化生之根,这便是阴阳互根依托于气化周流的生理循环,也是其余互根关系衍生的基础.简而言之,互根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关系紧密且伴随有对立关系的两者之间.依据此理论,黄元御总结出阴阳互根、水火互根、气水互根、气血互根、精神互根,明辨黄氏学说中的互根思维,对深入剖析理解其学术思想与遣方用药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治疗口渴症的证-药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王庆国教授治疗口渴症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王庆国教授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治疗口渴症的门诊病例,将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有效病例88例,纳入处方88首,进行了5种主要证型的症状群及证-药分析.结论 王庆国教授主张口渴症总归气水血为病,在气当清气补气,在水可补水利水,在血则凉血散血;在用药方面,把握剂量、尤重甘寒,气阴并重、根于阳气,中西互参、首重辨病是其三大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伤寒论》气血辨证规律与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8/5
《伤寒论》除建立六经辨证体系外,其中更贯穿了气血辨证的内容,气血有病位层次的概念亦有病理变化的概念,张仲景将水融入气血之中,丰富了气血辨证的内涵,并指出在气血传变的过程中外邪由气入血,易郁而化热,病有由气入血、由气入水以及水血之间相互转归.在治疗上以调气为先,再则气血同治;在选方用药上,每味药物有其偏性,常常根据其配伍或是不同煎煮方法让其方药归属于气水血的不同层次.通过研究张仲景的气血辨证内涵,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