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河湖连通水系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1/6
为了解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河湖连通水系浮游植物功能群对不同水体连通性和异质性的响应,于2021年对石榴岗河-海珠湖连通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特征进行季度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76属168种,以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海珠湖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64.76×106 cells.L-1)显著高于石榴岗河(24.09×106 cells·L-1)(P<0.05),石榴岗河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海珠湖(P<0.05);依据浮游植物的生态功能,连通水系划分为28个浮游植物功能群,优势功能群主要是以平裂藻属(Merismopedia)为代表的Lo功能群、以栅藻属(Scenedesmus)为代表的J功能群和以沟链藻属(Aulacoseira)为代表的P功能群;冗余分析表明,水温、铵态氮和总磷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海珠湿地河湖连通水体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以江苏省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EPRL)并严格保护是中国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析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内涵、目标与划定标准提出生态保护红线的4项基础性问题.针对长江中下游平原面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斑块破碎化以及农业与生态空间冲突等问题,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差异性,以江苏省为研究区,结合区域特征利用生境维持、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粮食供给、土壤保持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框架探讨了相应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生态源地主要由区域内河流、湖泊、滩涂与林地构成,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差异化显著,限于农田覆盖范围广泛与水系网络结构发达,源地斑块破碎化现象严重.②江苏生态保护红线主要由湿地、林草地、农用地等地类构成,红线核心区以湿地为主,廊道与节点则以农用地为主.生态保护红线可根据源地景观规模分为3级,其中Ⅰ级EPRL占比达72.87%,可基本代表核心红线图斑.③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生境图斑的连通性,江苏省生态廊道共47条,包括33条关键生态廊道与14条潜在生态廊道,总长度分别为1296.27km、1726.33km.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创新思路,并希冀对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约束下的国土空间管控与管制制度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协同发展的北方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针对该区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及景观单一等问题,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及历史文化底蕴,以水质改善、水生态健康稳定、水景观协调为目标,基于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三位一体+"的生态综合治理理念,采用水系廊道连通、人工湿地及构建水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适合区域环境特点的关键技术,逐步实现河流湿地水系连通、河湖水质提升、恢复水生态、打造水景观,建设成集水文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协同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战略需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方案可为北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相应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