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线索条件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注视跟随眼动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在非社会性(箭头)、高水平社会性(眼神)、低水平社会性(转头)三种线索引导下注视跟随的眼动特征。方法:2022年4—10月纳入沟通发展年龄2~3岁的ASD儿童和生理年龄2~3岁的典型发展(typical development,TD)儿童各23名。采用箭头、眼神、转头三种线索类型,引导受试儿童进行注视跟随,利用Tobbi Pro X3 -120眼动仪采集眼动追踪特征。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两组儿童正确注视跟随的差异分数(different score,DS)、首次注视线索前时间(time to first fixation,TFF)、首次注视线索时间(first fixation duration,FFD)、注视线索总时间(total fixation duration,TFD)等眼动指标。结果:(1)两组DS的组间和线索类型交互作用显著(χ 2=11.22, P<0.01),组间主效应显著(χ 2=3.95, P<0.05),线索类型主效应显著(χ 2=31.43, P<0.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眼神条件下,ASD组的DS低于TD组( P<0.001);箭头条件和转头条件下,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SD组在眼神条件下的DS比箭头条件和转头条件下的DS低(均 P<0.05),箭头条件下DS小于转头条件下( P<0.001)。(2)两组TFF的组间和线索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χ 2=5.53, P>0.05),组间主效应不显著(χ 2=3.04, P>0.05),线索类型主效应不显著(χ 2=3.19, P>0.05)。(3)两组FFD的组间和线索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χ 2=0.29, P>0.05),组间主效应不显著(χ 2=0.66, P>0.05),线索类型主效应不显著(χ 2=3.93, P>0.05)。(4)两组TFD的组间和线索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χ 2=2.33, P>0.05)。组间主效应显著(χ 2=18.35, P<0.001),ASD组TFD [1.30(0.91,1.58)s]低于TD组[1.59(1.31,1.72)s];线索类型主效应显著(χ 2=32.22, P<0.001):箭头条件下[1.18 (0.85,1.40)s] TFD低于眼神条件下[1.61(1.29,1.73)s]和转头条件下[1.62(1.18,1.74)s]TFD(均 P<0.05),眼神和转头条件下TF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沟通发展年龄匹配时,非社会性刺激和低水平社会性刺激引导下,ASD儿童表现出与TD儿童相当的注视跟随能力;高水平社会性刺激引导下,ASD儿童的注视跟随能力更差,表现为跟随线索做出反应的准确率更低。线索中的社会性信息水平是影响ASD儿童注视跟随能力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罕见眼球运动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患者男性,47 岁,主诉右眼睑裂变小伴发作性复视 4 年.检查发现患者为发作性内斜视.非发作期(静息期)表现为右侧动眼神经麻痹:右眼上睑下垂,外斜位,右眼内、上、下转不到位.患者向上方过度注视可诱发双侧动眼神经肌强直发作:所支配的肌肉发生强直收缩,包括双眼上睑提肌、内直肌、上直肌和右眼下直肌,表现为上睑抬高,尤其是向下方注视时上睑不能跟随下落,内转和垂直运动受限.双眼瞳孔未见明显异常.每次发作持续约10 s~1 min,闭眼休息可终止发作.患者25年前曾因鼻咽癌行放疗.最终诊断:眼神经肌强直(双侧动眼神经受累),鼻咽癌放疗后.卡马西平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讨论体会:眼神经肌强直是导致发作性复视的罕见病因,其最常见于鞍区及颅底放疗后,本病卡马西平治疗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儿童共同注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共同注意(joint attention,JA)是指两个人共同对某一事物加以注意,以共同分享对该物体或事件的兴趣及知觉体验[1].JA包括主动性JA(initiating joint attention,IJA)和回应性JA (responding to joint attention,RJA).IJA是指儿童主动引发他人对其感兴趣物体的注意,包括使用姿势和目光接触去引导别人对物体、事件和自己的注意,强调主动表达的意愿.RJA指的是儿童追随别人目光和手势的方向以分享一个共同参考点的能力,包括目光注视、注视跟随、手指指示跟随等行为.JA是儿童早期形成的一种心理过程,其发展将影响儿童语言、社会认知、模仿学习等技能的发展[2-3].本文就JA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深入认识JA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共同注意和同伴介入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比分析共同注意(JA)和同伴介入(PMI)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效果,为优化ASD儿童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间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60名具有正常发育同胞的ASD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操作智商进行配对分组,分为共同注意组(n=30)和同伴介入组(n=30).对两组ASD儿童分别实施JA训练和PMI法干预,在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4周后分别采用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早期社会交流量表(ESCS)、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得分的差值.结果 干预结束时JA组在指示跟随、注视跟随、注视交替项目干预前后评分差值高于P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12、2.33,P<0.05),两组手指指示和主动展示项目干预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I组CARS量表干预前后的评分差值与J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4周后,JA组与PMI组干预前后指示跟随、注视跟随、注视交替项目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时和干预结束4周后PMI组SM量表的评分差值均高于J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2.29,P<0.05).结论 共同注意和同伴介入疗法均对ASD儿童的干预起到积极作用,共同注意训练对响应性共同注意能力的提升有较好的即时效果,但两种方法的维持效果相当;同伴介入训练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优于共同注意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