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六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和连通性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而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被认为是应对这双重压力的重要手段.为了保护东海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国自20世纪末已建立了多个保护区,但目前生物多样性以及连通性的研究不足以有效支撑东海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东海城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城洲岛)、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湄洲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湄洲岛)、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平潭岛)、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洞头岛)和玉环国家级海洋公园(玉环)6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近岸海域采集不同季节的eDNA样品并测量水环境参数,通过对鱼类群落组成分析预测保护区间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潜在连通性.在采集到的71个样品中,共获得了5,069,193条序列,包括46,309个分子操作分类单元(molecular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MOTUs),其中保护区内共享MOTUs的丰度占比基本都超过40%.虽然不同保护区间环境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组成差异性检验显示不同保护区间鱼类组成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仅存在季节差异.高占比的共享MOTUs以及无显著空间分化的群落组成可能意味着这些保护区间存在较强的连通性,具备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的潜力.对保护区生态网络结构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保护区的生态网络存在差异,洞头岛、玉环、深沪湾保护区的网络结构较为稳健,而湄洲岛和平潭岛保护区则相反,这表明不同保护区的保护效果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保护区的面积和管理有关.本研究不仅为东海近岸群落连通性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东海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提供直接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踏查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浙江温州洞头国家海洋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此次调查涉及14个岛屿共计23条样线,统计到药用植物共99科282属400种.结果表明:禾本科(Poaceae)和菊科(Asteraceae)为该区内的优势科;药用种子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共计157种;药性以平性居多,有50科101属122种;入药部位以全草或全株入药为主,有64科160属221种;药效包含20个大类,其中以清热药为主,有55科97属115种;药用植物中有毒植物共计70种,隶属于31科54属;药用植物中有75种植物和77味中药被药典收载;共3种药用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威胁评估等级,分别是全缘贯众(Cyrtomium falcatum)、黄檀(Dalbergia hupeana)和福参(Angelica morii),并有2种药用植物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分别是葱叶兰(Microtis unifolia)和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在药用植物中发现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和3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和柃木(Eurya japonica).本研究旨在为该区域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先导资料,并为海岛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