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浑太河流域水生食物网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2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差异,并初步构建该流域的食物网.结果表明,主要渔获物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37.18‰——19.28‰和7.98‰-16.51‰,且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δ13C值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浑太河流域渔获物的营养级为1.71-4.39,同种鱼类营养级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差异(P<0.01).与春季相比,鱼类在秋季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同时太子河的各项群落营养结构指标均优于浑河.基础食源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分别为浑太河两个季度的主要碳源,陆生植物和POM分别为浑河和太子河中鱼类的主要碳源.研究填补了对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食物网及群落营养结构研究的空缺,为该流域后续的保护、修复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过程,这使得不透水面大幅度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增加,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增多.城市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河流水体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群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位于同一流域的各城市所产生的城市非点源污染导致城市群流域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群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关于城市非点源的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内部小尺度,对城市群大尺度的研究亟需发展.以位于浑河太子河流域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在沈阳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下垫面进行降雨径流采样,基于事件平均浓度(EMC)法和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评估城市群流域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结果表明:路面径流中城市非点源污染物浓度、负荷量及其单位面积负荷要高于屋面径流和透水面径流.辽宁中部城市群TP、TN、COD、TSS的年均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265.52、852.89、2249.71、192496.74 t/a,重金属Cd、Ni、Pb、Cr、Cu、Zn的年均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347.99、9932.62、25861.29、28360.41、36068.30、138840.42 kg/a.沈阳市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最高,但其单位面积负荷最低.研究基于更为精细的城市下垫面划分,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区划、下垫面类型和降雨强度,更为准确的评估了辽宁中部城市群流域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能够为高度城市化流域城市非点源污染防控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