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北滨海土壤无机碳组成和储量及其控制因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土壤无机碳特别是成土碳酸盐的固定是滨海地区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北部滨海地区的互花米草湿地(SA)、碱蓬湿地(SS)、幼龄杨树人工林(YP)和成熟杨树人工林(MP),分层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0~10、11~20、21~40、41~60、61~80和81~100 cm),利用13C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土壤的无机碳组成和储量的差异,并探究了影响成土碳酸盐储量的关键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除MP表层土壤(0~10cm)外,其余土壤的无机碳含量均高于有机碳含量.整体而言,SA和SS 土壤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无机碳储量的差异均不显著.与湿地土壤相比(0~40 cm),YP和MP 土壤的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分别降低了 32.7%和54.1%,成土碳酸盐储量分别降低了40.5%和59.2%,成岩碳酸盐储量没有显著变化,无机碳储量分别降低了 21.0%和17.9%.与YP 土壤相比(0~100 cm),MP 土壤的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成土碳酸盐储量均显著降低而成岩碳酸盐储量显著升高,尤其是41~100 cm 土层,而无机碳储量没有显著变化.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是影响成土碳酸盐储量的最重要因子,其次是有机碳含量和容重,并且土壤有机碳抑制了成土碳酸盐的形成.综上,滨海湿地土壤比杨树人工林土壤具有更大的无机碳储量和固定潜力,通过改变成土碳酸盐占无机碳的比例和有机碳含量能够调控该地区土壤成土碳酸盐的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新生儿血浆中苯巴比妥的浓度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测定新生儿微量血浆中苯巴比妥(PHB)的浓度.方法 用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进行前处理,以PHB-D5为内标,反相色谱柱,流动相:0.05%甲酸-1 mmoL·L-1乙酸铵-水(A)和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50℃,进样量为2μL.用负离子电喷雾离子源负,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扫描.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残留和稀释效应、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结果 血浆样品中PHB的线性方程式为y=109.38 x10-3x+19.57x10-3(r=0.999 6),PHB在1~75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 μg·mL-1.批内和批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 5.74%,准确度为91.29%~103.31%,提取回收率为102.83%~111.22%,稳定性良好,不受血浆基质的影响.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且专属性强,适用于新生儿血浆中PHB的治疗药物监测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荒漠草原不同功能群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掌握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及植物间的水源关系对实现荒漠草原地区可持续的植被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荒漠草原灰钙土生境(胡杨、中间锦鸡儿和短花针茅)和风沙土生境(胡杨、北沙柳和赖草)中的5种优势植物为对象,测定植物木质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降雨中稳定同位素(δ2H和δ18O),并结合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和根系数据,使用MixSIAR模型对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内5种植物主要利用土壤水,且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利用不同层次的土壤水.灰钙土生境中,胡杨的水源在整个生长季变化最大,生长季初期(5-6月)主要利用60~100 cm 土壤水,生长旺盛期(7-8月)水源下移至100~200 cm 土壤水,而在生长季末期(9月)水源又上移至0~20 cm 土壤水;中间锦鸡儿在生长季初期主要利用60~100 cm 土壤水,但在生长旺盛期和末期上移至0~20 cm 土壤水;短花针茅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主要利用20~60 cm 土壤水,而在生长旺盛期上移至0~20cm 土壤水.在风沙土生境中,胡杨在生长季初期主要利用60~100 cm 土壤水,但在生长旺盛期和末期上移至0~20 cm 土壤水;北沙柳在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盛期主要利用60~100 cm 土壤水,但在生长季末期下移至100~200 cm 土壤水;赖草整个生长季都主要利用20~60 cm 土壤水.土壤含水量、降雨的季节变化及植物的根系分布都会影响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在整个生长季中,灰钙土生境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优势植物间存在水文生态位分离,促进了其对水分的分配和利用;风沙土生境中对应的3种优势植物间存在水文生态位重叠,导致其对水分的激烈竞争(特别是乔木和灌木间).因此,在进行植被恢复时必须同时考虑物种特征和土壤特性,引入具有互补性水分利用特征的物种组合,才能实现荒漠草原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和植被恢复的可持续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ACS患者200例(ACS组)和因胸部不适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明显病变患者9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稳定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谱分析法检测血浆TMAO水平;应用彩色超声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PWS)和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TMAO对ACS的诊断价值,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ACS组TMAO、LAD、PWS和LVPWT明显高于对照组[(6.33 ± 1.31)μmol/L比(3.75 ± 1.11)μmol/L、(39.63 ± 8.89)mm比(31.90 ± 8.79)mm、(12.88 ± 1.76)mm比(7.00 ± 1.27)mm和(13.45 ± 2.51)mm比(8.97 ± 2.00)mm],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44.63 ± 10.00)%比(59.71 ± 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浆TMAO最佳临界值为4.83 μmol/L时,AUC为0.942,诊断AC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0%和88.89%;血浆TMAO最佳临界值为4.66 μmol/L时,AUC为0.908,诊断早期ACS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00%和83.3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浆TMAO与LVEF呈负相关( r=- 0.715, P<0.01),与LAD、PWS和LVPWT呈正相关( r= 0.715、0.746和0.729, P<0.01)。 结论:ACS患者血浆TMAO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水平相关;血浆TMAO水平可作为ACS的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HER2的 177Lu标记亲和体核素药物的构建及其在荷瘤鼠中的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亲和体的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HER2-BCH,初步评估其在HER2阳性肿瘤模型中的生物分布、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用于HER2阳性肿瘤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盐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完成 177Lu标记。采用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对标记产物进行质量控制并监测体外稳定性。在HER2阳性NCI-N87荷瘤鼠模型中进行生物分布实验,以及 177Lu-DOTA-HER2-BCH放射性核素治疗及曲妥珠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治疗。对治疗后小鼠正常器官行组织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分析数据。 结果:成功获得放射性标记产率>80%、放化纯>98%、体外稳定性良好的 177Lu-DOTA-HER2-BCH。生物分布数据显示, 177Lu-DOTA-HER2-BCH靶向性好,肿瘤摄取高且滞留时间长,注射后4、24、48和96 h的肿瘤摄取值分别为(11.93±0.46)、(8.65±0.40)、(5.89±0.69)和(3.26±0.36)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治疗实验示, 177Lu-DOTA-HER2-BCH治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治疗开始后第3天,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值差值146.97 mm 3; F=4.02, P=0.016(Bonferroni法校正)],随后2组间肿瘤体积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177Lu-DOTA-HER2-BCH治疗组与曲妥珠单抗治疗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0.05~61.21,均 P>0.017(Bonferroni法校正)]。治疗结束后,小鼠各器官病理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 结论:177Lu-DOTA-HER2-BCH放射性核素治疗在HER2阳性荷瘤鼠中表现出良好的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有望成为HER2阳性肿瘤的可替代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质谱流式技术扩宽临床研究广度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质谱流式技术是近来年发明的一门新兴技术,它利用金属同位素标签替代荧光标签,并利用质谱对标签进行定量,通过结合质谱和流式细胞技术,可以同时对单细胞进行超多参数、无需补偿的测量,大大增强了评估复杂细胞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弥补了荧光流式的不足。其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免疫、肿瘤、血液、药物和遗传学等学科的研究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靶向TSPO分子探针 18F-FDPA和 18F-LW223用于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PET显像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靶向相对分子质量1.8×10 4转位蛋白(TSPO)的分子探针 N, N-二乙基-2-[2-(4- 18F-氟苯基)-5,7-二甲基吡唑[1,5-a]并嘧啶-3-基]乙酰胺( 18F-FDPA)和 18F-(R)-( N-仲丁基)-3-氟甲基- N-甲基-4-苯基喹啉-2-甲酰胺(LW223)用于探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AP)的可行性和效能。 方法:选取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用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3只):正常对照组(A组)、VAP组(B组)和VAP治疗组(C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2、16和24周末注射 18F-FDPA和 18F-LW223,并于注射后40~50 min行活体腹主动脉PET/CT和同机CT血管成像(CTA)。所有显像结束后,处死全部动物,行腹主动脉病理学及免疫荧光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和配对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18F-FDPA在3组不同时间点(第12、16和24周末) PET/CTA同机显像中,靶本比(TBR;腹主动脉病灶/左心室血池)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68.09~144.88,均 P<0.001)。在第12周末显像中,3组腹主动脉区域均无明显显像剂摄取增高灶。在第16和24周末显像中,B组腹主动脉局部的摄取均高于同期时间点的C组(均 P<0.05)和A组(均 P<0.001);C组腹主动脉局部的摄取高于同期时间点的A组(均 P<0.01)。3组不同时间点PET/CTA图像中,腹主动脉区域均无明显 18F-LW223摄取增高灶。在上述3个不同时间点,3组 18F-FDPA和 18F-LW223的TBR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2.88~36.79,均 P<0.05)。病理HE、免疫荧光CD68和TSPO染色显示,B组 18F-FDPA高摄取易损斑块处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多于C组。 结论:与 18F-LW223相比, 18F-FDPA可用于早期探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并可评估降脂药物干预后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77Lu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制备方法的比较及初步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177Lu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制备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及初步的临床应用。 方法:分别通过手工标记及自动化标记2种方法对临床常用的 177L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 D-1-苯丙氨酸-3-酪氨酸-奥曲肽(TOC)和 177Lu-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I&T进行标记,考察标记中前体和核素的用量、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标记产率和比活度等因素,并对标记产物的澄清度、pH值、无菌、细菌内毒素和体外稳定性等进行质量控制。将 177Lu-PSMA-I&T初步临床应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并通过SPECT/CT显像进行疗效评价。采用配对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2种标记方法前体和核素用量、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基本相同,均具有较高的产率和比活度。 177Lu-DOTA-TOC自动化标记产率高于手工标记[(99.2±0.4)%与(95.3±1.5)%; t=7.17, P<0.001],比活度分别为(91.6±13.7)与(89.1±13.2) GBq/μmol; 177Lu-PSMA-I&T自动化标记的产率亦高于手工标记[(99.6±0.3)%与(95.7±1.3)%; t=8.24, P<0.001],比活度分别为(96.1±14.3)与(93.2±13.8) GBq/μmol。标记产物均为无色澄清溶液,pH值6.5~7.0,无菌和细菌内毒素等均符合规定。标记产物48 h后放化纯均>95%,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177Lu-PSMA-I&T应用于前列腺癌患者后的显像示原发灶及转移灶均有较好摄取。 结论:177Lu标记的放射性药物的标记简便,产率高且稳定。采用自动化标记可简化流程、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90Y-DOTATOC对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BON-1细胞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 90Y-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酪氨酸3-奥曲肽(DOTATOC)对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细胞BON-1的抑制作用。 方法:(1)采用 90Y对DOTATOC进行标记,然后纯化 90Y-DOTATOC;(2)考察 90Y-DOTATOC的体外稳定性;(3)采用噻唑蓝(MTT)法,分别考察 90Y、DOTATOC、 90Y-DOTATOC对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细胞BON-1和人胰腺胆管瘤细胞PANC-1的抑制作用,并分别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设立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长春新碱,50 μmol/L)、DOTATOC组(25 μmol/L)、 90Y组(1.8 MBq/ml)、 90Y-DOTATOC高剂量组( 90Y的放射性浓度为1.8 MBq/ml,DOTATOC的浓度为25 μmol/L)、 90Y-DOTATOC中剂量组( 90Y的放射性浓度为0.37 MBq/ml,DOTATOC的浓度为25 μmol/L)、 90Y-DOTATOC低剂量组( 90Y的放射性浓度为0.074 MBq/ml,DOTATOC的浓度为25 μmol/L)。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 90Y标记DOTATOC的标记率为(61.93±3.53)%,放射化学纯度为(98.88±0.38)%,放射性浓度为4.6 MBq/ml,比活度为1.6 GBq/μmol。(2) 90Y-DOTATOC在生理盐水和10%胎牛血清中放置7 d后的放射化学纯度分别为97.73%和97.02%。(3)加药24、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DOTATOC组对BON-1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54,3.981,均 P<0.05);加药24、48 h后, 90Y-DOTATOC高、中剂量组对BON-1和PANC-1细胞的抑制作用均优于DOTATO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7~3.852,均 P<0.05);加药24、48 h后, 90Y组对PANC-1和BON-1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明显低于 90Y-DOTATOC高剂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98~3.180,均 P<0.05)。 结论:90Y-DOTATOC对BON-1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与 90Y的活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单独使用DOTATOC或者 90Y对比, 90Y-DOTATOC对BON-1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稳定同位素代谢流分析在肿瘤代谢重编程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代谢重编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之一,肿瘤在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独特的代谢模式。稳定同位素代谢流分析技术利用稳定同位素作为示踪剂,显示代谢物在肿瘤中的流动信息,具化肿瘤代谢网络,是研究肿瘤代谢的重要工具。运用代谢流分析可以直观反映代谢物的流向,用于判断肿瘤的营养来源,寻找肿瘤的代谢负荷,发现肿瘤代谢重编程的新机制,为肿瘤的显像、诊断、治疗和评估提供理论基础。该文将对稳定同位素代谢流分析在肿瘤代谢重编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