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家店滑坡体植被演替进程中优势种生态位变化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研究组分别于2009、2015、2021 年在银厂沟谢家店滑坡体对设置的 9 个样地开展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工作,然后采用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滑坡体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1)2009-2021 年间,滑坡体优势种中阳生物种总生态位宽度从 10.156 减少到 4.893,而中生阴生物种总生态位宽度从 10.229 增加到 21.123,腊莲绣球等喜肥物种生态位宽度也逐渐增大.(2)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平均值之间存在着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拟合效果较好,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则较分散.(3)群落各层次优势种总生态位宽度、平均生态位宽度和平均生态位重叠值总体上不断增大,草本层则在 2021 年出现了平均生态位重叠值的下降.本研究揭示了滑坡体在 13 年的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与变化,为滑坡体植被恢复的相关研究以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地震滑坡体恢复后植物β多样性格局及其环境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该研究以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1个典型地震滑坡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初步探讨了β多样性海拔格局,并运用Mantel检验和基于距离矩阵的多元回归方法(MRM)进一步分析不同生态因子对群落β多样性变异的贡献,以揭示地震干扰后滑坡体植物群落β多样性的响应机制及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木本植物β多样性表现出单调递减格局,而草本植物β多样性则表现出"U"形变化格局,滑坡体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在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2)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β多样性与地理距离、海拔距离、局地生境差异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01),地理距离和海拔距离是引起群落物种组成变化的关键因子,且海拔距离的重要性均大于地理距离.(3)地理距离和生境差异作为主导因子,分别共同解释了木本和草本β多样性变异的61.52%和40.91%,且环境差异单独解释率均大于地理距离单独解释率.(4)环境差异和地理距离对木本植物β多样性的作用均强于草本植物.研究认为,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共同影响着地震滑坡体植物群落的B多样性格局,且生境过滤所起作用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滑坡体兰科植物分布格局及其保护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5
滑坡体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生境,但其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的作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滑坡体具有丰富的兰科植物资源,其中白沙沟滑坡体最为丰富.本文以白沙沟滑坡体为例,探究岷山地区滑坡体生境中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拟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的兰科植物保护提供指导.本研究设置4条样带共186个样方,利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研究滑坡体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对兰科植物做了种间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沙沟滑坡体的草本群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物种间竞争较弱,处于自然演替的初始阶段.郁闭度和水流冲刷对滑坡体兰科植物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受郁闭度和水流干扰因素的影响,滑坡体可分成滑坡体-林缘生境(类型1)、滑坡体生境(类型2)和高郁闭度滑坡体生境(类型3)3种类型.兰科植物在类型1和类型3两种生境中产生了适应性分化.建议在一些兰科物种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立保护点并进行监测.此外还应对其他不同时间、不同土壤基质形成的滑坡体进行详细的调查,摸清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甚至岷山地区兰科植物分布的整体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地震滑坡体自然恢复后次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生态位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导致生态退化,而地震滑坡体的植被恢复、再生过程能给生物-环境的协同进化带来契机.为了深入了解地震滑坡体次生植被恢复特征,本文对汶川特大地震间遭受严重破坏、经11年自然恢复的滑坡体次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主要物种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记录物种116种,隶属于56科93属.其中,草本植物78种,木本植物38种,植被群落以次生草本群落为主;物种主要由菊科、禾本科和蔷薇科等先锋植物组成,如草莓(Fragaria ananassa)和川莓(Rubus setchuenensis)等,此外苔藓(Leucobryum glaucum)也较为丰富.分别选取重要值前20位的草本和木本植物优势物种为对象进行生态位特征分析,发现:(1)滑坡体次生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物种分布频度呈正相关(P<0.05),次生木本植物主要物种的重要值变异系数与其生态位宽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2)群落内,主要木本植物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主要草本植物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不呈正相关,说明并非所有植物都符合生态位重叠随生态位宽度增加而增加这一规律;(3)生态位相似性与生态位重叠呈显著正相关(P<0.01),次生草本群落和次生木本群落物种间的平均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12和0.13,表明地震滑坡体次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生态位分化明显,资源利用方式差异较大.地震滑坡体次生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较为和谐,以保证物种的长期共存适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