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蝌蚪状"遗迹化石
编辑人员丨2023/8/6
遗迹化石是埃迪卡拉纪存在两侧对称动物最有力的证据.但多数埃迪卡拉纪遗迹化石为简单、水平的表面爬迹或潜穴.在湖北三峡地区灯影组石板滩段含典型埃迪卡拉软躯体化石的地层中新发现一类形态特别的化石,呈蝌蚪状,一端膨大,一端细管状.通过对化石形态、同位素分析以及沉积学特征的研究,说明该化石为遗迹化石,而不是实体化石.蝌蚪状化石为一种复合迹,垂向活动形成球状的膨大端,平行藻席层活动形成近于水平的潜穴,反映了造迹生物垂向切穿藻席层并沿藻席层进行觅食的行为.该发现说明了在埃迪卡拉纪晚期已有两侧对称动物开始形成较为复杂的潜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湖北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Hiemalora stellaris生物属性及埋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Hiemalora stellaris是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石板滩生物群中数量最为丰富的化石类型之一,由位于中心位置的圆盘和围绕盘缘向外伸出的似触手状结构组成,似触手状结构长度与圆盘直径具有较好相关性.同时也发现少量Hiemalora与茎干相连,其中一枚产自石板滩段底部的标本保存完整,与茎干连接有叶状体.叶状体呈卵形,可见一级分枝与二级分枝,顶部有呈“牛角状”的尖刺,叶状体形态与Charniodiscus spinosus 相似.结合纽芬兰地区发现的Primocandelabrum hiemaloranum,表明Hiemalora作为生物体的固着器官,起到抵御水流冲刷、支撑和固定整个生物体的作用,但与其相连的叶状体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类型,表明Hiemalora化石可能具有较为多样的生物来源.根据化石的形态特征和埋藏状态分析,Hiemalora在生物生活时位于藻席层之下的沉积物内,常呈正凸起保存于岩层顶面,而茎干和叶状体位于水体中,生物死亡后,叶状体倒伏在藻席层之上,当岩层沿藻席层劈开后,在顶面保存为凹陷的印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埃迪卡拉纪晚期疑难化石Shaanxilithes在云南会泽朱家箐剖面的首现及其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陕西迹(Shaanxilithes)见证了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生物演化及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埃迪卡拉纪末期标志性的疑难化石,具有全球对比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曲靖会泽县大海乡朱家箐剖面灯影组旧城段泥质灰岩中新发现的宁强陕西迹(Shaanxilithes ningqiangensis Xing,Yue and Zhang,1984).所采集的标本整体形态上呈条带状,边缘呈锯齿状参差不齐,可见环状体分布.通过镜下观察,可发现散落圆盘状单元.将大海乡朱家箐剖面与晋宁六街镇王家湾剖面渔户村组旧城段所产出的Shaanxilithes化石对比后发现,朱家箐剖面的标本宽度更窄,长度更长,碎片化更加明显.通过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μ-XRF)将朱家箐剖面和王家湾剖面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前者形态在Si、Al、K的元素分布图中显示清晰,而后者的形态主要体现在Fe元素的分布图上;前者化石和围岩中Ca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后者;S元素仅在前者存在微量的分布,在后者中未有信号显示.新的化石证据表明Shaanxilithes并非只产出自碎屑岩中,还可以在灰岩中保存.化石μ-XRF的面扫描和半定量分析表明Shaanxilithes可能为伊利石矿物交代,并且说明在不同岩相背景下,风化作用程度的强弱造成两个产地化石的差异性保存.随着研究区域不断扩大,Shaanxilithes相继在华南板块滇东地区、印度西北缘、纳米比亚、华北板块西南缘等地区晚埃迪卡拉世地层中被发现.此次在滇东会泽地区发现的Shaanxilithes,进一步表明该化石分布的广泛性,可作为全球晚埃迪卡拉世地层对比的标准化石.本文结合形态学分析和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讨论了Shaanxilithes的埋藏学信息与亲缘关系,为探索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生物和生态特征提供了更多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陕南宁强埃迪卡拉纪末期管状化石生物群新材料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化石生物群是研究动物矿化起源和演化的直接证据来源,但是该段地史时期古生物资料的匮乏导致对这些重大演化历史的认识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寻找更多的化石材料以及更多的化石类群是深化研究该段生命演化史的唯一途径.本文报道了陕南宁强圆宝山剖面发现的埃迪卡拉纪末期管状化石新材料.新发现的化石产于灯影组顶部,位于寒武纪早期Anabarites trisulcatus-Protohertzina anabarica组合带之下.目前发现的化石类型主要包括Cloudina hartmannae Germs 1972、C.ningqiangensis Cai et al.,2017和Multiconotubus chinensis Cai et al.,2017,此外还有一些与寒武纪早期化石形态相似的管状化石.这些化石材料的发现扩大了埃迪卡拉纪末期化石生物群的多样性以及古地理分布范围,为研究矿化动物群在该段地史时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