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孢子丝菌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孢子丝菌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皮下深部真菌病,由申克孢子丝菌复合体感染所致.孢子丝菌复合体是由多个隐蔽种构成,其菌种之间在毒力、传播途径、药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区基本上都有孢子丝菌病的报道,致病菌种主要以球形孢子丝菌为主,近年来也分离出申克孢子丝菌.孢子丝菌病在世界其他地区常见于热带或亚热带,而在我国多见于寒冷的东北地区.深入了解孢子丝菌的病原体分类、生态位、感染途径、药敏等,有助于我国孢子丝菌病的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4/6
为探究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保护区内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其物种组成和地理区系特征.本研究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 679 份,经鉴定隶属于 2 门 11 纲 16 目 40 科 83 属 230 种,其中子囊菌门 4 纲 6 目 8 科 10 属 21 种,担子菌门7 纲 10 目 32 科 73 属 209 种.优势科有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小脆柄菇科 Psathyrellaceae、伞菌科 Agaricaceae、小菇科 Mycenaceae、红菇科 Russul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 和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占物种总数的 55.65%;优势属有 18 属,分别为小菇属Mycena、丝盖伞属 Inocybe、马鞍菌属 Helvella、乳菇属 Lactarius、香蘑属 Lepista 和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等,占物种总数的51.30%.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估,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42种、药用菌4种、食药兼用菌11种、毒菌17种,其中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在 2172 m的华北落叶松林下大型真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 4 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为主(49.40%),其余依次是北温带分布成分(39.76%)、泛热带分布成分(2.41%)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20%),具有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秦岭东缘龙池曼华山松径向生长对多源数据气候因子的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全球变暖影响着树木的结构和功能,反之影响着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的过渡带,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已有许多学者在该地区开展树轮气候学研究.基于秦岭东缘伏牛山龙池曼顶部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树轮宽度建立了不同年表,分析该地区树木生长对嵩县站器测气象数据(SX)和格点气象数据(CHN)的响应.结果表明:(1)树轮差值年表(RES)的统计参数优于标准年表(STD),含有较丰富的环境信息,适于树轮气候学研究;(2)RES年表与SX器测数据和CHN格点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都表明,龙池曼顶部华山松径向生长受上一年的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且对气温的响应高于降水,与上年 7-8 月和当年 1 月的平均气温以及上年 5 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 8 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3)CHN格点数据能更全面地揭示月平均最高温对华山松径向生长的影响,RES年表对两个数据集当年夏季(7-9月)的降水量都呈负相关,但达到显著负相关的月份有差异;(4)多源气候数据均表明该地区存在暖干化趋势,升温不利于华山松的生长.若未来暖干化持续,秦岭东缘龙池曼地区华山松生长会进一步受限,从而影响该地区的森林植被生产力和固碳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广西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编辑人员丨2024/2/3
姑婆山紧邻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该文采用随机踏查法对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集,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1)共发现 348 种大型真菌,隶属于2 门6 纲17 目69 科175 属,其中包含食用菌40 种、药用菌42 种、毒菌7 种.(2)对该区的物种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粉褶蕈科(Entolomat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等 9 科;优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靴耳属(Crepidotus)、毛皮伞属(Crinipellis)和粉褶蕈属(Entoloma)等 11 属.(3)共发现 2 个中国特有属,即脆孔菌属(Fragiliporia)和臧氏牛肝菌属(Zangia);11个中国特有种,即厚集毛菌(Coltricia crassa)、魏氏集毛菌(C.weii)、丛生粉褶蕈(Entoloma caespitosum)、极细粉褶蕈(E.praegracile)、近薄囊粉褶蕈(E.subtenuicystidiatum)、薄管层卧孔菌(Fomitiporia tenuitubus)、香榧嗜蓝孢孔菌(F.torreyae)、脆孔菌(Fragiliporia fragilis)、南岭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nanlingensis)、亚白灰孢多年卧孔菌(P.subtephropora)以及脑形银耳(Tremella cerebriformis).(4)该区域大型真菌科级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广布成分(66.67%)、泛热带成分(17.39%)以及北温带成分(15.94%);属级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 7 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1.71%),其次为泛热带成分(20.57%)和北温带成分(13.71%).该研究结果为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评估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北京市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资源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大型真菌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经济价值.本研究于2020-2022年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北京市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标本5,448份.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物种608种,进一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北京市大型真菌共619种,隶属于2门6纲22目93科277属,其中担子菌门595种,子囊菌门24种,中国新记录种5种,北京新记录种120种.基于以上物种名录开展物种组成和区系地理分析以及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共19科,占总物种数的59.61%,主要有:蘑菇科、多孔菌科、小脆柄菇科、红菇科、口蘑科等;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33属,占总物种数的38.13%,主要有:丝膜菌属(Cortinarius)、裸脚伞属(Gymnopus)、丝盖伞属(Inocybe)、白环蘑属(Leucoagaricus)、红菇属(Russula)等.北京市大型真菌以世界广布属(61.37%)和北温带分布属(31.05%)为主,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5.42%).北京市共有食用菌71种、药用菌43种、有毒菌22种、食药兼用菌45种.本研究结果为北京市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以及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全球最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强调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完整性和在全球的唯一性.世界自然遗产有助于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在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生动植物及植被群落(亚洲北缘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从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特有种等生物生态过程方面,评估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结果表明:(1)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有 3653 种野生维管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有 540 种,各类野生动物占全国的比例高达 10%~30%,生物多样性极高.(2)植物区系独特,海南岛的热带雨林植被区划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属马来区的部分呈现出热带性和与中国华南大陆的共源性显示出明显的热带边缘性质,为中国华南植物区系与亚洲热带雨林的过渡类型.(3)植物区系中的植物物种特有性较低,特有属仅有 7 个,特有种仅约占岛内植物的 1/10,较低的特有性表明了其大陆起源特征,是生物多样性不可替代的元素,具有鲜明的环境指示特色.该研究明确了海南潜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球背景下的突出普遍价值,为海南未来申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南京市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为探究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与南京市本土植物多样性的关系,该文采用踏查及样方调查对其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入侵地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200 种(含种下单元),隶属于62 科156 属,其中被子植物195 种,裸子植物1 种,蕨类植物4 种;数量最多的是菊科(Ast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植物,分别有25 种和24 种;从生活型来看,草本植物占多数,有 133 种,占所有种的66.50%;此外,群落内尚有其他外来植物 29 种.群落中重要值最大的是加拿大一枝黄花,为 40.00%;其次是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为 7.00%.(2)从植物区系看,非入侵地中植物科的区系分布型共 4 个,而入侵地植物科的区系类型仅有 3 个,其中泛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两者均有,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型仅在非入侵地中存在.非入侵地植物科的区系以世界分布型为主,有 13 科,占该类型群落中所有科的39.39%;入侵地则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有16 科,占总科数的45.71%.非入侵地中植物属的区系分布型有 10 个,而入侵地有 12 个,两者区系成分相近,旧世界热带型和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仅在入侵地中出现.北温带分布型和世界分布型同为两者中最主要成分.入侵地及非入侵地群落属的区系R/T值分别为0.58 和0.38,种系分化度分别为3.29 和3.11.(3)重度入侵群落的Margalef指数(E)与非入侵及轻度入侵群落相比,显著降低;此外,重度入侵群落的 Simpson指数(D)、Shannon-Weiner(H′)指数和Pielou指数(J)均显著低于非入侵、轻度入侵、中度入侵群落.(4)不同生境之间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的E、D、H′和J均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可为南京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地的治理防控和生态恢复,以及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皖西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
编辑人员丨2023/9/16
该研究于2019-2021 年4 次对安徽大别山北坡进行苔藓植物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对采集到的1 517 份标本鉴定以及文献整理,统计分析该区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区系地理组成;并与华东、华中、华北等地的苔藓植物区系地理组成进行比较,以明确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的归属问题.结果表明:(1)安徽大别山北坡共有苔藓植物80科180属482种(包括种以下单位);该次调查增加了12科40属206种,其中安徽省新记录种9个.(2)发现受威胁苔藓植物2种——滇西高领藓(Glyphomitrium minutissimum)属于极危(CR),瘤根真藓(Bryum bornholmense)属于易危(VU).(3)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拥有3个世界性单种科,14个世界性单种属,且有34个世界性寡种属(2~6种),该区单种属和寡种属(48属)占该区总属数的26.67%,表明该区苔藓植物起源古老.(4)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北温带成分(26.43%)和东亚成分(24.89%)为主,热带亚洲成分(14.54%)次之.(5)安徽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与华东(西天目山、清凉峰、阳际峰)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地理气候特征相似,苔藓植物种类组成相近,表明安徽大别山北坡苔藓植物区系应隶属于华东区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中国热带雨林的群落特征、研究现状及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19
中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和海南岛,它们具有与亚洲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其他热带雨林类似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和物种多样性,是亚洲热带雨林的北缘类型.由于发生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北缘,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它们在植物区系组成上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属种;在生态外貌上,低地的热带雨林的林冠层中具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比例相对较低,而藤本植物和叶级谱上的小叶植物更为丰富;与热带亚洲非季节性气候地区的低地热带湿润雨林有一定区别,被称为热带季节性雨林.中国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在西南部与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在南部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错过渡.通过比较,云南与广西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在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上最接近;云南含龙脑香科植物的热带季节性雨林尽管分布海拔偏高(可分布到海拔1 100 m,最高可达1 300 m),但体现了低地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并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具有最高比例的热带亚洲分布属种.中国不同地区对热带雨林研究的文献在对其界定、分类、描述及生态外貌特征和树种丰富度等方面的记载都不尽相同.该文简要评述了中国热带雨林的群落特征、研究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期望能对中国热带雨林的深入研究、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神农架自然遗产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特点和代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充分认识并掌握我国自然遗产地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代表性, 对正确评估自然遗产地的价值进而制定相关保护管理政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群落调查数据、全球1 km2土地利用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 从植被垂直带谱的地带性、完整性及不同垂直带群落物种更替等角度, 分析论证了神农架自然遗产地植被垂直带谱的代表性.结果显示: 神农架自然遗产地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发育有常绿阔叶林带(遗产地南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及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 其北坡保存的地带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北半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最典型代表.神农架自然遗产地拥有的植被垂直带谱是"全球生物地理区划"中东方落叶林生物地理省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 在东方落叶林生物地理省具有唯一性和代表性, 在较小的水平距离范围内浓缩了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生态系统特征, 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分异规律及其生态学过程的杰出范例, 具有突出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