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蛋白酶V8-PAR1引发瘙痒和皮肤损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皮肤是人体物理屏障的重要组成,容易受到损伤和病原体的侵袭,它由背根神经节(DRG)感觉神经元支配,这些感觉神经元接受机械、热和化学刺激,其中包括引起瘙痒或疼痛的有害信号。定植于皮肤的微生物在组织稳态和维持生理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也是人类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然而,病原微生物在驱动瘙痒中的作用是未知的。该研究团队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瘙痒中的作用,利用与特异性皮炎相关的经皮暴露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研究人员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接种于脱毛的背部皮肤,并在细菌暴露期间用胶带封闭包裹,导致接种部位的表皮破裂和炎症。最终发现小鼠皮肤暴露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炎症评分明显增加,抓挠行为也显著增加,皮肤损伤甚至蔓延至原始暴露部位之外。此外,细丝触碰这种无害刺激通常不会引起瘙痒,而研究团队发现暴露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组小鼠在细丝刺激下却引发了瘙痒,这一皮肤异常敏感的现象被称为痒觉异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感觉神经元病的诊断及治疗(附8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元病(SND)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SND的8例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血液及脑脊液检查、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四肢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消失,其中7例伴有感觉性共济失调、1例伴有咽部及四肢肌力下降.8例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广泛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减低或消失;4例患者行副肿瘤相关抗体检查,其中1例抗Hu抗体、抗Yo抗体阳性;8例患者均行血液免疫指标检查,其中5例抗核抗体、SS-A、SS-B等指标异常;8例患者行脑脊液检查,其中2例脑脊液蛋白轻度升高,细胞数均正常;患者均行头、颈部MR检查,排除轴索性或髓鞘性周围神经病、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疾病.5例免疫性SND患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及环磷酰胺治疗,其中3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症状停止发展.1例副肿瘤性SND患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未能缓解.2例特发性SND患者中,1例予强的松加丙种球蛋白治疗,症状未进一步加重.结论 SND是一组以不对称性感觉缺失为特征的疾病,伴有神经电生理特征性异常,可根据典型临床特点、神经电生理特征性异常诊断SND,血液、脑脊液、免疫学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因.本病应针对病因进行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等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