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与文学:《醉花窗医案》的叙事反思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叙事医学视阈下《醉花窗医案》中的反思现象,具有明显的“文学多维化”特征,且反思路径具有“多视角”特色.王堉通过汉语言修辞的运用,对文史学典故的援引以及对民俗文学体裁的融合等,实现了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医生自身、医生与患者、医患与社会”等各层面的叙事反思.多视角叙事反思的医事路径,主要呈现“医生与患者”视角和“医生与同业医”视角下的多篇典型医案中:前者以“医理共通和医患关系、诊疗依从性、知情同意、转诊及其影响”为路径关键词展开表述;后者聚焦对“妥善处理诊疗分歧”的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堉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整理清代医家王堉所著《醉花窗医案》中的月经病医案,总结王堉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认为月经病虽然病因多端,病机繁杂,但不离"虚实"两端,"当审其实而攻之,查其虚而补之";在辨证方面强调四诊合参、精通脉诊,认为"诊脉如审案";在月经病治疗上强调从气血论治,尤其重视调畅气机,认为"调经诸方,理血无非理气也";在月经的调护方面注重脾胃,认为"人以胃气为主,乃一身生化之源";选方用药方面多在成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以时方为主很少自拟方剂,并对人参、绵山血见愁治疗血证提出独特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晚清医家王堉防治地区性时疫的伦理精神及其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通过分析晚清医家王堉防治地区性时疫的医案,结合疫情防控中的伦理问题,就王堉的伦理精神及启示进行探讨:倡导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学习王堉勇于担当和主动负责的精神;同时建议适度结合运气学说来弘扬和发展普世济生伦理思想;此外还指出应重视仁爱共情在疫情防控中的潜在疗愈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王堉诊治食积特点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食积的诊治思想,提高临床辨治食积水平.[方法]通过对全书所载有关食积的医案13则进行分析,从鉴别诊断、运动疗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王堉对食积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王堉常注意食积与他病的鉴别,以脉证结合为主要鉴别诊断方法,又以脉诊更为重要,描述食积之脉多为"右关坚而搏指".王堉还善于运用运动疗法刺激中焦,振奋阳气,逐邪外出,治疗食积饮冷导致的急性腹痛,不药而愈.用药方面善用成方,以平胃散为主,灵活加减,未用泻下之药,却能达到泻下之效,常常使患者"解下秽物极多"而愈.[结论]王堉诊治食积颇有特色,精于脉诊,善于鉴别食积与他病,善用运动疗法治疗食积所致急性腹痛,用药方面善用成方平胃散加减,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醉花窗医案》杂病辨治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醉花窗医案》中王堉对各类杂病的辨治思想和特色,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醉花窗医案》全文所列医案、医论、地方水土论、药材论、简方验方论等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古籍,系统总结王堉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治特色.[结果]《醉花窗医案》为山西著名医家王堉所著,共收集101案,内容精巧、深刻广泛.王堉立足天人合一,精于脉症,辨证准确,主次分明;认为脾胃健运为摄生之本,当以调胃为先、补脾为重、化痰清热为变;又兼顾肝肾,以"清泄肝热、活血舒郁、益阴养血"次第疗法治肝郁杂病,以"滋水制火"解内伤阴热;并善从三焦气化治疗诸类水湿痰饮杂病;又活用古方验方,与道地药材互补加减.[结论]王堉在辨治各类杂病方面独具特色,尊古而不拘泥,思维严谨,辨证用药精准有序,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各类杂病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