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生对大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使用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护生对大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的使用体验,为规范使用大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来自4所医学院校的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使用体验感多样化;使用场景差异化;使用潜在问题;自我感知需求和期待.结论 护理教育和管理者应引领护生树立正确使用大语言模型价值观,制定相关使用准则规范其使用,还须加强培训和护理伦理建设,促进大语言模型在护理教育中的创新融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本刊关于提供医学伦理学证明批件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医学研究无论涉及动物或人体,必须在符合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前提下开展,对不符合伦理要求的研究施行"一票否决".本刊拒绝发表不符合伦理要求的论文,作者在投递论文时,须同时提交和上传有作者单位盖章的医学伦理学证明批件,并在文中相应处列出批件编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盆腔骨外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P-SL-202219.患者女,19岁.2个月前自扪及右侧髂窝包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髂窝肿物处疼痛,遂来我院就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什么样的临床研究需要注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试验注册是医学研究伦理的需要,是临床试验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在人体中和采用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的研究,包括各种干预措施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有对照或无对照试验(如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非对照研究)、预后研究、病因学研究、和包括各种诊断技术、试剂、设备的诊断性试验,均需注册并公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因检测中偶然发现信息披露的伦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广泛应用,与初始检测目的无关但可能对患者健康产生临床意义的偶然发现日益受到关注.医生是否应该披露偶然发现,何时披露,向谁披露,怎样披露成为基因检测中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通过辨析偶然发现的概念及其分类,分析偶然发现信息披露中患者隐私保护、知情选择、风险获益评估的伦理挑战,并揭示利益相关主体的道德权利与责任.提出在进一步规范临床基因检测中偶然发现信息披露程序的同时,还需要全面加强遗传咨询师专业队伍建设,促进我国临床遗传咨询的发展,完善遗传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权,维护患者健康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主手术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伦理挑战和风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主手术机器人(autonomous surgical robots,ASR)的自主功能演进引起了伦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担忧.然而,对这类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的伦理挑战和风险的探讨仍显不足.为此,借鉴汉斯·约纳斯的论证方法分析总结出ASR研发与应用可能存在打破传统人机主从关系、过度物化人类价值与尊严,以及替代充满人性的医学职业等伦理挑战.这些挑战清晰地表明,ASR具有影响人类未来生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对ASR不确定性的盲目包容态度、ASR后果的不可见性,以及医生责任的转变等方面.因此,应当负责任地发展手术机器人的自主功能,采用手术机器人部分替代医生的模式,而非完全替代,同时平衡技术创新和伦理考量之间的关键性,以便更好地引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ZBTB18基因新发变异导致常染色体显性智力低下22型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25岁,因"轻度智力障碍,外院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 ZBTB18基因c.142C>T(p.R48X)杂合变异"于2020年11月3日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孕前优生咨询。本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1-706续1)。在先证者及其丈夫、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根据提示对其丈夫进行高通量测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HARGE综合征7例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7例CHARGE综合征(CS)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7例CS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及致病性分析。本研究通过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2024-K-023)。结果:7例患儿首诊年龄为出生后1 d~12岁不等,均存在生长发育迟缓,5例患儿首诊原因为出生后呼吸、吞咽及喂养困难,1例因外生殖器异常伴听力障碍就诊,1例因青春期第二性征未发育就诊。7例患儿均检测出 CHD7基因变异:c.6292C>T(p.R2098*)、c.2754G>A(p.W918*)、c.469C>T(p.R157*)、c.3308T>A(p.V1103D)、c.7111delC(p.Q2371Kfs)、c.6023delA(p.D2008Vfs)、c.3565C>T(p.R1189C),包括3个无义变异、2个移码变异、2个错义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上述变异均为新发。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及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评级,c.3308T>A(p.V1103D)与c.3565C>T(p.R1189C)被评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PM2_Supporting+PP3),其余均被评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_Supporting)。 结论:CS的临床与遗传异质性较强,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有利于准确诊断,避免漏诊与误诊。上述新变异位点的检出拓展了CS的表型谱及 CHD7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母乳干细胞在新生儿领域的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为21世纪在人类乳腺中被发现的一种新的干细胞群,人母乳干细胞具有向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细胞分化的潜能,不仅来源丰富,还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获取,目前应用的伦理争议也比较小。因此,人母乳干细胞作为一种潜在的干细胞来源在替代医疗、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可促进新生儿早期生长发育、修复受损的组织细胞、预防和治疗一些新生儿早期疾病。本文将从母乳干细胞来源、分布、获取及功能特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主要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在女性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干细胞作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已久,其在组织修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在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改善卵巢功能、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等。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实现的。但是,干细胞的应用同时也面临着细胞保留率低、医学伦理等问题,本文着重阐述间充质干细胞(不涉及胚胎干细胞)在女性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