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城市陆海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耦合协调度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沿海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了解陆海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提升陆海生态安全统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中国沿海53个城市为例,采用"活力-组织-恢复力(VOR,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模型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采用TOPSIS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陆海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沿海城市陆地生态系统健康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以杭州湾为主要分界线;2)2010-2020年沿海城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呈现趋好的态势,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沿东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沿黄海经济区<沿南海经济区;3)2010-2020年沿海城市陆海生态环境质量耦合程度进一步加强,且南部城市协调度高于北部.研究为中国沿海地区陆海生态环境管理、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陆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杭州湾城市扩张及植被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基于2000、2007和2013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利用灯光阈值提取法、植被指数分析等方法,研究环杭州湾地区城市扩张和建成区植被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最佳阈值方法,能够实现对城市地区用地信息的有效提取;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用地整体围绕杭州湾呈“V”型模式扩展,并表现出面状、线状和点状3种扩张模式;从城市扩张速度、动态度和形态紧凑度来看,各地级市表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但整个研究区的城市扩张速度和动态度普遍呈现降低趋势,平均城市形态紧凑度则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各城市建成区的植被状况也存在显著差异,2000-2007年,除嘉兴市建成区植被状况变差外,其余各地级市建成区植被状况均变好;2007-2013年,所有城市建成区植被状况变差;2000-2013年,城市扩张对建成区植被均产生了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江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机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提升浙江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是浙江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三大城市群包含的41个县(市)为依托,以2000-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为样本,将超效率SBM模型与窗口分析及测度效率相结合,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并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索效率的差异化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研究期间,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波动式缓慢上升;效率值分布从北高南低的态势,逐渐转向各地区相对共同协调发展;三大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但相近城市空间集聚处于波动状态;浙中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最高,且群内发展最稳定,环杭州湾次之,且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温(温州)台(台州)沿海城市群最低,但效率增幅最大.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和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的增加均能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但工业用电量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抑制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其中,人均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和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对各城市群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