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棉及人造矿物纤维加工作业环境的粉尘纤维计数浓度检测及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石棉及人造矿物纤维生产和加工场所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暴露情况,检测和对比不同作业环境中纤维计数浓度。方法:于2010年6月至2014年11月,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浙江省选择2家玻璃纤维厂,1家陶瓷纤维厂,8家石棉制品加工厂作为研究对象。对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进行采样。总粉尘质量浓度按照GBZ/T 192.1-2007《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标准》进行测定,纤维计数浓度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检测。用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各岗位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用Spearman相关分析石棉质量浓度和纤维计数浓度的相关性。结果:相差显微镜下石棉纤维样品的视野中有较多短而细的石棉纤维,周围混杂有较多杂质。石棉加工厂平均粉尘浓度为3.24 f/ml,粉尘浓度最高为开花岗位(6.68 f/ml)。石棉加工厂纤维计数浓度与质量浓度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r=0.535, P<0.05)。玻璃纤维厂的纤维计数浓度平均为0.001 f/ml,最高为0.005 f/ml。陶瓷纤维厂的纤维计数浓度平均为0.001 f/ml,最高为0.006 f/ml。 结论:浙江省石棉加工厂作业环境中粉尘的纤维计数浓度存在明显的超标情况,应完善纤维计数的实际操作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2年长沙市重点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分析长沙市重点行业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情况及危害因素水平,为制定长沙市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收集2022年长沙市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情况和主动监测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监测的546家重点行业企业中,大、中、小、微企业数量分别为5、38、260、243家,其中小微型占92.13%,27 086名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重点行业企业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各类防护设施设置率、防毒与防噪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率、职业健康检查开展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均以小、微型企业较低(均P<0.05),防尘、防毒和防噪个人防护用品均以部分佩戴居多,分别为57.62%、58.84%和61.50%.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毒物的工作岗位合格率较高(均>95%),粉尘中矽尘和物理因素中噪声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53.70%和78.60%.矽尘超标岗位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建筑用石加工、其他建筑材料、各类玻璃及制品制造和陶瓷制品制造等行业;化学毒物超标岗位主要在化学原料、印刷、家具制造、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和汽车制造业;噪声危害较严重行业包括采矿、金属制品、通用设备、汽车制造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结论 2022年长沙市重点行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严峻,应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业病防治责任意识与能力,加大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重点加强重点行业矽尘和噪声等危害因素的监管,特别是小微型企业,同时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劳动者主动防护意识,从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体模研究及遥控装置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决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系统性能检测及检测人员操作时不受X射线的辐照,研制了一套改进的DSA计量性能体模装置.体模的设计采用有机玻璃材料进行加工;模块的移动采用无线电信号遥控的方法;体模的性能试验在正常状态的DSA系统上进行.研究设计了有机玻璃动脉模拟模块插件、骨骼模块插件、对比度线性模块插件和低对比度分辨力模块插件;模块的移动利用遥控驱动装置.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加载骨骼模块时,能看到直径为2 mm的动脉模拟血管,同时能分辨直径2 mm的模拟血管上1/2血管大小的血管瘤或栓塞模拟体;加载骨骼体模块后,可以分辨碘浓度为150 mg/cm3、直径2 mm的模拟动脉;遥控装置遥控距离>50 m,移动速度28 mm/s.体模装置完全符合国家规程JJG 1067-2011《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X射线辐射源》要求;应用无线电遥控移动模块,完全避免了操作时受到X射线的照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西地区316例职业性氢氟酸灼伤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浙西地区职业性氢氟酸灼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004年1月-2016年12月浙江衢化医院烧伤科和眼科收治的316例职业性氢氟酸灼伤住院病例,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企业特征和发病特征等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比较化工企业和非化工企业病例灼伤部位和中毒程度的分布差异.[结果] 2004-2016年浙西地区职业性氢氟酸灼伤的病例数有逐年上升趋势.30~50岁年龄段病例比例最高(64.9%).半数以上(53.8%)病例来源于氟化工企业,装卸与运输、金属铸造、玻璃和水晶加工等非化工企业也占较高比例(46.2%).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较高(64.2%).病例中,64.2%未穿戴有效防护用品,32.9%防护用品破损或穿戴不到位,2.9%穿戴沾有氢氟酸的防护用品.绝大多数是小面积灼伤,化工企业病例的灼伤部位常见于头面颈部(27.9%)、臂部和腿部(19.5%),非化工企业则以手部(24.0%)多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95,P<0.01).化工企业中毒严重程度与非化工企业相比,总体上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0,P<0.01).[结论]氟化工企业的氢氟酸灼伤发生率高于非氟化工企业,建议加强高危职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和防护用品配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同种异体肌腱免疫原性相关的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肌腱移植是肌腱损伤后进行重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移植材料包括: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异种肌腱、人工肌腱以及组织工程化肌腱等.同种异体肌腱因其具有供体来源丰富、无供区并发症及手术时间较短等优势而越来越多地被临床使用.然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往往也增加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传播及骨-腱愈合延迟等风险.针对以上缺陷大量的研究已报道不同的处理手段,目前常用于降低肌腱免疫原性的加工方式可分为:物理法(冷冻干燥法、深低温冷冻法及玻璃化冷冻保存法等)及化学试剂浸泡培养法(脱氧鸟苷培养液、磷酸三丁酯、三氯甲烷/甲醇、十二烷基硫酸钠、95%纯度酒精及Triton X-100等).在物理冷冻法中,冷冻干燥能更加有效地去除肌腱的免疫原性,但也易导致肌腱的力学、结构及组织学等特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当该方法与辐照灭菌等工艺联合使用时更易导致肌腱的损伤.而深低温冷冻对肌腱的力学及组织学特性的损伤较为轻微,该种方法目前在临床及科研中最为常用.玻璃化保存法则在保护肌腱力学特性及细胞活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保留与新鲜肌腱相似的力学特性.然而,该种方法所涉及复杂的制备程序、较高的费用及冷冻保护剂的细胞毒性作用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同的化学去细胞方式在消除肌腱免疫原性方面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为达到更加彻底地去除细胞成分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肌腱的结构及力学完整性,往往需要严格地控制去细胞剂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必要时需联合使用多种方法共同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简易的体外分析肿瘤细胞三维迁移行为的医学研究微装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发展并验证一种体外分析肿瘤细胞在细胞外基质中三维(3D)迁移行为的医学研究微装置.方法 利用精密机械加工方法制作微装置模具,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浇筑、翻模和封装得到基于PDMS-玻璃材质的肿瘤细胞3D迁移分析装置;分析时,将肿瘤细胞悬液和基质胶混匀后加入微装置迁移通道,通过在迁移通道两侧建立趋化因子浓度梯度诱导肿瘤细胞在基质胶中的可控迁移,同时利用活细胞动态成像装置记录肿瘤细胞的迁移过程.结果 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例,验证了该微装置在体外控制和动态监测肿瘤细胞3D迁移过程的可行性;定性分析影像学数据显示MCF-7细胞株在基质胶中迁移受化学诱导剂浓度梯度分布方向决定,且呈变形虫样迁移模式;定量分析细胞迁移过程可量化MCF-7的细胞迁移率和迁移速度,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巴马司他)和三磷酸腺苷酶抑制剂(Blebbistation)对MCF-7细胞3D迁移行为的抑制能力存在差异.结论 本装置未来可用于深入解析肿瘤细胞3D迁移行为、机制和抗肿瘤转移药物的药效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瓷层厚度对IPS EmpressⅡ热压铸陶瓷抗弯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材料学的迅速发展,纳米陶瓷在口腔修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强度、韧性和超塑性有了明显提高.IPS EmpressⅡ热压铸陶瓷采用高强度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作为修复体的基底层支架,其晶体在形状和构造上与天然牙牙釉质中的晶体很相似,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咀嚼时的力量,在视觉与物理方面与天然牙很相似[1].IPS Empress Ⅱ热压铸陶瓷在加工过程中要经过热压铸成型、上釉、饰瓷层烧结等多次加热过程,可能会对陶瓷的抗弯强度和光学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瓷层厚度对IPS Empress Ⅱ热压铸陶瓷抗弯强度的影响,为IPS Empress Ⅱ热压铸陶瓷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腔种植体新材料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种植义齿已经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患者,钛及钛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强度及耐腐蚀性,而成为口腔种植体的首选材料.但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和处理、加工技术的进步,新的口腔种植体材料层出不穷,逐渐进入到口腔种植学者的视线.新出现的材料如新型钛合金、钽基金属、金属玻璃、氧化锆、硅灰石、氮化硅、聚醚醚酮等,这些材料在性能和诱导成骨方面各有其特点.本文就近年口腔种植体新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与包材相容性研究中抗氧剂264迁移量的安全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监管部门为确保疫苗质量,出台了批签发制度,同时增加了流通过程的温度实时监控和全过程的电子监管等环节.随着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政策的逐步实施,对药包材变更进行相容性研究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售疫苗直接接触的包材主要有西林瓶、胶塞、预灌封注射器,材质主要为玻璃和弹性体密封件,其中胶塞(即弹性体密封件)的配方中含有多种添加剂,工艺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等残留物均可不同程度地向疫苗中迁移,且添加剂及其降解物有一定毒性,均造成了包材的安全隐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种植固定修复四种粘接固位形式的粘接剂流动状态及修复体固位力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种植固定修复中不同粘接固位形式对粘接剂流动状态及修复体固位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4种常见的粘接固位形式,分为对照组(传统粘接固位)、开孔组(面开孔)、排溢孔组(舌面开孔)、代型组(使用粘接代型),选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建立计算流体力学二维分析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粘接过程中粘接剂的流动状态,并计算粘接剂间隙内粘接剂的充盈比及修复体边缘下粘接剂的量.根据组别加工40个全瓷修复体(每组10个),完成相应粘接,进行拉伸实验,比较各组修复体固位力.结果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显示,粘接剂间隙内粘接剂的充盈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排溢孔组、开孔组、代型组、对照组,修复体边缘下粘接剂的量从小到大依次为代型组、开孔组、排溢孔组、对照组.对照组、开孔组、排溢孔组、代型组修复体固位力分别为(240.7±33.9)、(278.2± 59.1)、(292.9±47.9)、(262.8±59.4)N,其中排溢孔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29),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改良的粘接固位形式均能有效减少种植固定修复粘接过程中粘接剂的龈下溢出,并改善粘接剂在粘接剂间隙内的充盈情况,保证修复体固位力.临床应根据种植体三维位置、修复体边缘位置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粘接固位形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